第41章 到遠方去
(本章根據徒13:2-4;15:1-31)
司提反殉道以後,耶路撒冷教會遭到嚴厲的迫害。那些離開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門徒在周圍的城市中傳揚基督,但只是以說希伯來語和希臘語的猶太人為工作的對象。「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徒11:21)。{SR 301.1}[1]
耶路撒冷的信徒聽到了這個好消息非常高興,就差遣巴拿巴到敘利亞的中心都市安提阿去幫助那裡的教會。「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徒11:24)。他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隨著工作的繼續發展,巴拿巴感到需要有人協助,就去找保羅。這兩個門徒在那城裡一同工作達一年之久,教訓眾人,使基督教會人數增加。{SR 301.2}[2]
安提阿人煙稠密,住著許多猶太人和外邦人。它也是遊樂的勝地,因該地氣候溫和,環境幽雅,又是經濟文化和藝術的中心。城裡所經營範圍廣大的商業,使來自各國的人都聚集在這裡。所以安提阿也成了一個奢侈和罪惡的城市。上帝的刑罰最終要因城內居民的罪惡而臨到她。{SR 301.3}[3]
信徒被稱為「基督徒」就是在安提阿開始的。他們得到這個稱呼,乃是因為基督是他們傳道、教訓和談話的中心。他們不住地講說基督在地上服務時,就是祂的門徒有祂親自同在時所發生的許多事。他們誨人不倦地講說主的教訓,和祂醫病、趕鬼、使死人復活的神跡。他們以發顫的口唇和滿眶的熱淚講說主在客西馬尼園的掙扎,祂的被賣、受審和被釘。他們形容祂如何在仇敵的侮辱和酷刑之下溫良而謙卑地忍耐一切,並憑上帝的憐憫為迫害祂的人祈禱。祂的復活升天,以及祂在天上為墮落的人類作中保等真理都是他們所喜愛講說的題目。無怪異教人士要稱他們為「基督徒」,因為他們一直傳講基督並奉祂的名祈禱上帝。{SR 302.1}[4]
保羅在人煙稠密的安提阿找到了良好的工作園地。他的大學問,智慧和熱忱在那文化中心的居民和旅客身上發揮了強大的感化力。{SR 302.2}[5]
其他使徒則以耶路撒冷為工作的中心。每逢大節期,各方各地的猶太人都到聖殿朝拜上帝。使徒們明知有生命的危險,仍大膽傳揚基督。許多人悔改相信了。這些人回到各國各地以後,就把真理的種子撒向各國和社會的各個階層。{SR 302.3}[6]
彼得、雅各和約翰確信上帝委派他們在本國的同胞中間傳講基督。但保羅在聖殿里禱告時接受了上帝給他的使命,非常清楚地看到了他廣闊的傳道園地。為了預備他擔任這廣泛而重大的工作,上帝曾使保羅與祂密切聯絡,讓他瞥見天國的榮美,驚喜不已。{SR 302.4}[7]
【保羅和巴拿巴受按手禮】
上帝與安提阿教會中幾位敬虔的先知和教師交通。「他們侍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徒13:2)。於是教會藉著禁食禱告和按手禮將這兩個使徒以最嚴肅的方式奉獻給上帝,派他們前往外邦的工作園地。{SR 303.1}[8]
保羅和巴拿巴早已作為基督的執事從事聖工。上帝曾豐富地賜福於他們的工作。但到此為止,他們都還沒有藉禱告和按手禮正式被立為福音的執事。如今,教會授權給他們,不但去傳講真理,而也要施行洗禮並組織教會。基督的教會這時正步入一個重要的紀元。雖然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隔斷的牆已因基督的死而拆毀,使外邦人可以享受福音的全部特權,但事實上那蒙在臉上的「帕子」還沒有從許多信主的猶太人眼睛上揭開,所以他們還不能清楚地看出上帝的兒子所廢掉之事物的宗旨。這時,在外邦人中的聖工將要大力推展,其結果將使教會因多人悔改歸主而大大加強。{SR 303.2}[9]
受指派從事這項特殊工作的使徒將要受人猜疑、歧視和嫉妒。他們背離猶太人盲目排外的精神和他們的教義觀點,自然會被人斥為異端。而他們作為福音使者的權柄也要受到許多熱心信主的猶太人質問。上帝預先看到祂的僕人所必須應付的這些困難,所以祂按照祂智慧的安排,藉著有組織的教會,授予他們明確的權柄,使他們的工作可以不受任何人的質問。{SR 304.1}[10]
後來這按手的禮節竟被人大大濫用了。他們過分地重視這一個形式,以為凡受按手禮的人可以立刻得著一種能力,當時就有資格從事任何傳福音的工作。我們在這兩個使徒的歷史中,只看到一個簡單的記錄,說明他們受了按手禮,以及這禮對於他們將來工作的關係。保羅和巴拿巴早已蒙上帝親自委任,所以按手禮並未加給他們什麼新的恩賜或實際的資格。這不過是教會在上帝所行的事上所加蓋的印鑒,藉以承認他們被委派的職分。{SR 304.2}[11]
【第一次總會】
有幾個猶太人從猶太來提出了割禮的問題,使外邦信徒大為驚惶。他們強調說;一個人若要得救,就必須受割禮,並遵守全部儀文的律法。{SR 304.3}[12]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大大影響了教會。保羅和巴拿巴立即起來應付,並反對向外邦人提出這個問題。在這件事上他們遭到安提阿信主的猶太人的反對,因為這些人贊同那些新近來自猶太地的猶太人的立場。受割禮的問題在教會中引起了不少辯論和紛爭。最後安提阿教會唯恐繼續辯論會引起分裂,就決定派保羅和巴拿巴同著教會中的負責人一起往耶路撒冷去,把這個問題提交使徒和長老。他們在那裡可以見到從各地教會派來的代表和那些前來參赴最近節期的人。在此期間,眾人要停止一切的辯論,直到教會的負責人做出最後的決定。這個決定到時要為各地的教會所接受。{SR 305.1}[13]
到了耶路撒冷以後,安提阿來的代表就在各教會的代表大會上述說了他們傳道工作的成果,並說明了幾個悔改信主的法利賽人所造成的混亂,因為他們聲稱外邦人若要得救,就必須受割禮,並遵守摩西的律法。{SR 305.2}[14]
猶太人過去一向以上帝所命定給他們遵守的禮節而自豪。他們覺得上帝既然清楚地指明希伯來人敬拜的方式,祂決不至於再吩咐人改變其中的任何一個條款。他們一定要將猶太人的律法和儀式併入基督教中去。他們的悟性太遲鈍了,以致不能看出因基督之死而廢掉之體制的目的,不能辨識一切犧牲的祭祀無非是預表上帝兒子的死,而且在祂死時,預表已經遇見實體,所以祂死後,上帝所規定猶太教的儀式和祭祀就不再有效了。{SR 305.3}[15]
保羅過去素以自己法利賽式的嚴格作風自傲,但自從基督在大馬士革的路上向他顯現之後,他就明白了救主的使命和他自己引領外邦人悔改的工作,他也看出活潑的信心和死板的形式主義之間的區別。保羅仍然自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並在靈意和字句方面忠實遵守十誡,就像未悔改信奉基督教之前一樣。但他知道預表性的儀式不久終必完全止息,因為它所預表的事都已實現,並且福音正將其榮耀的光照在猶太人的宗教上,賦予古老的禮儀以新的意義。{SR 306.1}[16]
【哥尼流經驗的證據】
會議所必須決定的問題似乎是他們所無法克服的困難。如何解決,將影響到基督教會興旺,甚至關係到她的生存。但實際上聖靈已解決了這個問題。上帝賜給使徒的恩典,智慧和聖潔的判斷力,幫助他們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SR 306.2}[17]
彼得提出的理由是,聖靈已經以相同的能力降在未受割禮的外邦人和受過割禮的猶太人身上。彼得述說自己的異象:上帝在異象中給他看一塊大布,裡面裝有各樣四足的走獸,上帝吩咐他宰了吃。當他堅持說自己從來沒有吃過凡俗而不潔凈的物時,主就回答他說:「上帝所潔凈的,你不可當作俗物」(徒10:15)。{SR 306.3}[18]
彼得說:「知道人心的上帝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又藉著信潔凈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現在為什麼試探上帝,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徒15:8-10)?{SR 307.1}[19]
這「軛」並不是十誡的律法,像一些反對這律法的約束性要求的人所說的。彼得在這裡所講的乃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廢掉的儀文律法,彼得的話使會眾願意耐心聽取保羅和巴拿巴述說他們為外邦人工作的經驗。{SR 307.2}[20]
【決議】
雅各也果斷地發表他的意見,說明上帝的旨意乃是要將祂所賜給猶太人的特權,也賜給外邦人。聖靈的美意是不要將儀文律法的軛,強加在外邦信徒身上。使徒和長老們經過仔細的研究以後,對這個問題有了相同的看法。他們的看法和聖靈的意思是一致的。那時雅各主持會議,他最後的決定乃是:「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上帝的外邦人」(徒15:19)。{SR 307.3}[21]
雅各所發表的意見,說明儀文律法,特別是割禮,不應勉強外邦人遵守,也不應勸告他們遵守。雅各設法把一件事實印刻在他的弟兄心中,就是外邦人從拜偶像歸服上帝,已經在信仰上有了很大的改變,所以必須慎重考慮,不可拿一些不甚重要而足以引起煩擾和疑惑的問題難為他們,免得他們灰心喪志,轉離基督。{SR 307.4}[22]
但是外邦人也不可做那些與他們猶太弟兄的見解在實質上相抵觸,並會引起他們偏見的事。於是使徒和長老們同意寫信給外邦信徒,教導他們不可吃祭偶像之物,不可淫亂,也不可吃勒死的牲畜和血。他們懇切勸勉外邦人要遵守上帝的誡命,並度聖潔的生活。也聲明,那些主張外邦人必須受割禮的人並不是使徒所委派的。{SR 308.1}[23]
他們又推薦保羅和巴拿巴,說他們是為主不顧性命的。又派猶大和西拉與使徒一同回去親口向外邦信徒說明會議的決定。這四位上帝的僕人所帶到安提阿的書信和消息,止息了一切的爭論,因為這是地上最高權威的意見。{SR 308.2}[24]
猶太和外邦各教會的創立者們參加了這一次決定事務的會議。耶路撒冷的長老,安提阿和幾個最有力量的教會都有代表出席。參加會議的人並沒有認為自己的意見是絕對正確的。他們所採取的行動是根據受光照之判斷力的指示並符合上帝旨意所建立之教會的尊嚴。他們都看出上帝已經藉著傾降聖靈在外邦人身上這件事,親自答覆了這個問題,他們的本分乃是隨從聖靈的引導。{SR 308.3}[25]
他們沒有叫全體信徒對這個問題進行表決。使徒和長老,就是教會內有感化力和判斷力的人,擬定並發表了那一次的宣言,這宣言就為各地基督教會所普遍接受了。但這次的決定並不是全體信徒都滿意的。有一派假弟兄竟擅自行動,他們呼冤叫屈,吹毛求疵,企圖另作計劃,破壞上帝所指定傳基督道理之人的工作。教會從開始就必須應付這種障礙,並且要一直應付,直到末時。{SR 3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