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懷愛倫著作《先祖與先知》 摩西的死
在上帝對待他子民的一切事上,總有一些明顯的事實,說明他的慈愛和憐憫,是與他嚴正不偏不倚的公義相配合的。這在希伯來人的歷史中有許多的例證。上帝曾將大福賜給以色列人。他對他們的慈愛,有以下動人的描述:「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這樣,耶和華獨自引導他們。」(申32:11-12)然而因為他們犯罪而降在他們身上的報應,又是何等地迅速而嚴厲啊![1]{PP 469.1}
上帝無限的愛,已在他賜下獨生子來救贖喪亡人類的恩賜上顯明出來了。基督降世是要向世人顯明他父的品德,他的一生充滿了表現上帝慈愛和憐憫的事迹。然而基督親自說:「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劃也不能廢去。」(太5:18)那以忍耐、慈愛的懇切勸勉邀請罪人到他那裡,祈求得赦罪和平安的同一位主,必要在審判大日向那些拒絕他恩典的人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去吧。(太25:41)全部《聖經》,不但說明上帝是一位慈愛的父親,而且也說明他是一位公義的審判者。他雖然喜歡施恩,並「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但他也「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出34:7)[2]{PP 469.2}
那一位治理萬國的大王,既然說摩西不能引領以色列會眾進入美地,所以他僕人的殷切懇求也不足以改變他的判決。摩西知道自己必死,然而他並沒有片刻改變他對以色列人的關懷。他曾忠心地設法幫助會眾準備進入應許之地。這時摩西和約書亞遵著上帝的命令一同到會幕去,當時就有雲柱降下,停在會幕門口。摩西便在這裡把百姓嚴肅地交給約書亞管理。他自己作以色列人領袖的工作就此結束了。但他仍然一味地關心著他的同胞而沒有想到他自己。他在會眾的面前,奉上帝的名鼓勵那將要繼承他工作的約書亞說:「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必領以色列人進我所起誓應許他們的地,我必與你同在。」(申31:23)於是摩西轉向百姓的長老和官長,嚴肅地囑咐他們,忠心服從他從上帝那裡所傳給他們的教訓。[3]{PP 469.3}
當百姓注視著這位即將永別的老人時,他們就存著前所未曾有的深切感戴的心情,回想他父母般的慈愛、他智慧的指示和他不倦的勞碌。每當他們犯了罪,招致上帝公義的刑罰時,摩西曾多少次為他們代求,使他們免於死亡!他們的懊悔更增加了他們的悲傷。他們沉痛地回憶起因自己的剛愎曾激起摩西犯罪,以至連累他必須死亡。[4]{PP 470.1}
倘若這可愛的領袖摩西能不死,再繼續他使命的話,則以色列人所能受到的責備,總遠不如上帝在此時叫他離開世界,而使他們自怨自責的那麼深刻有力。上帝要使他們感到今後不再令他們新領袖的生活那麼艱苦,像他們過去對待摩西一樣。上帝先賜福惠給他的子民,向他們說話,但他們若一直忘恩負義,他就要撤回這些福惠,藉此再向他們說話,使他們能看出自己的罪,並全心歸向他。[5]{PP 470.2}
當日上帝吩咐摩西說:「你上……尼波山去,……觀看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為業的迦南地。你必死在你所登的山上,歸你列祖去。」(申32:49-50)摩西過去曾多次聽從上帝的呼召,離營去與上帝交談;但這一次他乃是要離開會眾,去作一件新奇而神秘的事。他必須去把自己的生命還給他的創造主。摩西知道自己必須孤零地死去;在他臨終的時辰,沒有任何地上的親友可以去伺候他。在他面前的景象確是神秘而可怖的,所以他心中不禁畏縮起來。在他看來,最難堪的試煉,就是與他所照顧、所愛護的百姓分離;因為這百姓是與他的心腸和他的生命那麼長久聯在一起的。但他已經學會了怎樣信賴上帝,所以他以毫無疑問的信心,把自己和百姓都交付在上帝慈愛和憐憫的手中了。[6]{PP 470.3}
這是摩西最後一次赴他百姓的集會。上帝的靈又降在他身上,他站起來,以最壯麗、最動人的言辭為以色列各支派祝福,最後為眾人祝福,說:「耶書侖啊,沒有能比上帝的。他為幫助你,乘在天空,顯其威榮,駕行穹蒼。永生的上帝是你的居所,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他在你面前,攆出仇敵,說:『毀滅吧!』以色列安然居住,雅各的本源獨居五穀新酒之地,他的天也滴甘露。以色列啊,你是有福的!誰像你這蒙耶和華所拯救的百姓呢?他是你的盾牌幫助你。」(申33:26-29)[7]{PP 471.1}
摩西赴會回來后,便默默地獨自走向山邊去。他「登尼波山,上了……毗斯迦山頂。」(申34:1)他站在寂寂的高處,用他沒有昏花的眼睛,注視著那展開在他面前的景象。在遙遠的西方,有地中海蔚藍的海水;北邊有黑門山凌空而立;東邊是摩押的高原,再過去便是以色列大獲全勝的巴珊;遠在南方,是一片他們曾經長久飄流過的曠野。[8]{PP 471.2}
在孤寂中,摩西回顧自從他放棄埃及宮廷的榮華,與上帝的選民共甘苦以來,一生中的變遷和艱辛。他想起多年在曠野牧養葉忒羅的羊群,天使在燒著的荊棘中向他顯現,以及自己蒙召拯救以色列人等等的經歷。他遙望上帝為選民彰顯他能力的偉大神跡,以及在以色列人飄流和悖逆的許多歲月中,他所顯示的忍耐和慈憐。雖然有上帝為他們作了這一切,雖然有他自己為他們代求,為他們勞苦,但離開埃及的大軍之中,只有兩個忠心的人得以進入應許之地。當摩西回想他勞苦的果效時,他一生的磨折和犧牲似乎是都歸於徒然了。[9]{PP 471.3}
然而他並沒有為自己所擔負的重任後悔。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和工作,原是上帝親自所委派的。當他初次蒙召作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奴役的領袖時,他曾畏縮不敢擔負這個重任;但他既負起了這責任,他就一直沒有把它放下。即使耶和華有意卸去他的責任而毀滅叛逆的以色列人時,他也未能同意。他雖然一生倍嘗艱苦,但他曾享受上帝的特恩,在曠野飄流的時期中,他曾獲得豐富的經歷。得以看到上帝權能和榮耀的顯示,並得以在他的愛中與他交談;他深覺自己過去決定寧可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而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確是一個聰明的選擇。[10]{PP 472.1}
當摩西回顧自己作上帝子民之領袖的經歷時,他憶起有一件錯事成了他歷史中的污點。如果那一項罪能被塗抹,他就覺得自己不會畏懼死亡了。他蒙了指示,上帝所要他作的乃是悔改,並信賴那所應許的「犧牲」;於是摩西再一次地承認自己的罪,並奉耶穌的名懇求赦罪之恩。[11]{PP 472.2}
這時,上帝把一幅應許之地的全景,展開在他面前。他看到那地的每一部分,而且所看到的不是模糊不清的遠景,乃是在快樂的異象中,清晰、明顯而美麗的景象。他所見到的還不是當時的情景,乃是以色列人承受那地,並經過上帝賜福之後所有的盛況。他似乎是在觀看第二個伊甸園。那裡有栽滿黎巴嫩香柏樹的高山,有遍植橄欖樹的岡巒,有芬芳的葡萄花香的丘陵,有花朵鮮艷果實繁多的綠色原野;這裡有熱帶的棕樹,那裡有臨風蕩漾的麥田;向陽的山谷中有像音樂般的潺潺流水,嚦嚦鳥鳴;還有那雄偉的城邑、美麗的田園,和具有「海里的豐富」的湖泊;山邊牧放著羊群,而且就是在岩石之間,還有野蜂所儲藏的甘蜜。這真是摩西被上帝的靈感動時,向以色列所描述的那個美地:「蒙耶和華賜福,得天上的寶物、甘露,以及地里所藏的泉水;得太陽所曬熟的美果,……得上古之山的至寶,……得地和其中所充滿的寶物。」(申33:13-16)[12]{PP 472.3}
摩西看見選民在迦南立國,各支派都已承受自己的地土為業。他看見他們定居於應許之地以後的歷史;他們背道與受懲罰的悲慘故事,都展開在他眼前。他看見他們因犯罪而分散在異邦人中;榮耀離開了以色列,她美麗的城邑成了廢墟,百姓被擄到異邦之地。他又看見他們重新回到他們列祖之地,最後受羅馬人的統治。[13]{PP 475.1}
他又蒙允許一直看到救主的第一次降臨。他看見耶穌在伯利恆作一個嬰孩。他聽見天軍發出那榮耀歸與上帝,平安歸給世上的快樂歌聲。他看見天上那顆明亮之星引著東方的博士到耶穌面前;當他回想那一句預言,「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民24:17)的時候,就有大光射入他的心中。他看見基督在拿撒勒的卑微生活,看見他的慈愛、同情和醫治的服務,以及他被驕傲不信的國民所拒絕。他驚奇地聽到他們誇耀自己高舉上帝律法的話,而同時他們卻藐視,並拒絕了頒布律法的主。他看到耶穌在橄欖山上為他所愛的城邑哀哭。當摩西看到這一班蒙上天如此賜以厚福的百姓,他為了這百姓曾經辛苦、祈禱、犧牲,甚至願意自己的名字從生命冊上被塗抹,最後為上帝所棄絕;當他聽見那可怕的話:「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時(太23:38),他不禁心碎了,眼中流著悲苦的淚,對上帝兒子的憂傷深表同情。[14]{PP 475.2}
他跟著救主到了客西馬尼,看見他在園中所受的慘痛和他的被賣、受戲弄、受鞭打、被釘死。摩西看見他從前怎樣在曠野舉蛇,上帝的兒子必須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5-16)當摩西看到猶太人對他們的救贖主,就是行在他們列祖前面的那大能的使者,表示偽善和窮凶極惡的仇恨時,他心中不由得充滿了憂愁、憤怒和驚恐。他聽見基督慘痛的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他也看見他躺在約瑟的新墳墓里。這時,似乎有絕望的幽暗籠罩了世界。但他再往下看,就見耶穌以勝利者的姿態從墳墓里出來,並由天使護送,帶著一群「俘虜」升到天上。他看見天上榮耀的門開了,並有天軍唱著得勝的詩歌迎接他們的元帥。這時,他在異象中看見自己也要在那裡打開永久的門戶,來迎接救主。當他看到這一幕幕景象的時候,臉上就煥發著聖潔的光輝。他一生的艱苦和犧牲,若與上帝兒子所受的比較起來,真是何等地微不足道啊!若與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后4:17)比較起來,又是何等地至暫至輕啊!他因自己蒙准得與基督一同受了一點苦楚,心中甚是喜樂。[15]{PP 475.3}
摩西看見耶穌的門徒出去傳福音給世人聽。他看見那些「按肉體說」是以色列人者,雖然沒有達到上帝召呼他們所預定的崇高目的;又因他們的不信,而未能成為世上的光;雖然他們曾經輕看上帝的恩典,失去作他選民的福分,但上帝還沒有丟棄亞伯拉罕的子孫;上帝所要借著以色列人來達成的光榮宗旨終必實現。凡借著基督成為信心之兒女的,都要算為亞伯拉罕的子孫,他們就是立約之應許的繼承者;他們像亞伯拉罕一樣蒙召,來留心上帝的律法並向世人宣傳這律法和他兒子的福音。摩西看到福音的光,借著耶穌的門徒,照著那些「坐在黑暗裡」(太4:16)的人,並有千萬之人從外邦之地蜂擁而來,就近發出的光輝。摩西既看到這一切,就因以色列民的增多和興盛而歡樂。[16]{PP 476.1}
這時,另有一幅景象從摩西面前掠過。他看見撒但引誘猶太人拒絕基督,而他們仍自稱是尊榮他父的律法。他看見如今基督教界在同樣的欺騙之下,自稱接受基督,而同時卻拒絕了上帝的律法。他聽見猶太祭司和長老們如狂的呼喊:「除掉他!」「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如今他聽到那自稱為基督徒的教師者呼喊說:「除掉律法!」他看見人把安息日踐踏在腳下,並代之以一個贗造的定例。於是摩西心中又充滿了驚奇和恐怖。那些相信基督的人,怎能拒絕基督親口在聖山上所頒布的律法呢?一個敬畏上帝的人,怎麼能廢棄那作他天上地下政權之根基的律法呢?摩西欣喜地看到仍有少數忠心的人尊崇並高舉上帝的律法。他看見屬世的權勢為了毀滅那些遵守上帝律法的人怎樣作最後的掙扎。他展望到上帝興起刑罰地上居民罪孽的時候;那時,凡敬畏他名的人,必要在他忿怒的日子得蒙隱藏。他聽見上帝與那些遵守他律法的人立平安的約,又聽見他從聖所發聲,天地因而震動。他看到基督在榮耀里第二次降臨,死了的義人復活,得到不朽壞的生命,活著的聖徒不嘗死味而變化,一同唱著快樂的詩歌,升到上帝的聖城。[17]{PP 476.2}
隨後,在他眼前又現出另一幅景象——即脫離咒詛的地比剛才展開在他面前美麗的應許之地更加可愛,那裡沒有罪,死亡也不能侵入,蒙救贖的子民要在那裡找到他們永遠的家鄉。摩西以說不出來的愉快觀看這一幅景象——就是實現比他最光明的盼望和更榮耀的拯救。上帝的真以色列人在地上的飄流生活從此永遠結束了。他們終於進了那榮美之地。[18]{PP 477.1}
最後,這幅異象消逝了,摩西的眼睛只看見遙遠之處的迦南地。隨後,他便像一個疲乏的戰士躺下休息了。「於是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耶和華將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對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申34:5-6)許多在摩西生前不肯聽他勸誡的人,這時如果知道他埋葬的地點,就會把他的屍體拿來當作偶像敬拜,故此,沒有人能知道他的墳墓。只有上帝的使者埋葬了他忠心僕人的屍體,並看守那孤寂的墳墓。[19]{PP 477.2}
「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耶和華打發他……行各樣神跡奇事。又在以色列眾人眼前顯大能的手,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申34:10-12)[20]{PP 478.1}
摩西的一生,只有在加低斯使水從磐石中流出來的時候,未能榮耀上帝的那一次罪,如果他的歷史沒有這一個污點,他就可以進入那應許之地,並且也可以變化升天,而不至於見死了。但他並沒有長久留在墳墓里。基督親自帶著那些埋葬摩西的天使從天上下來,叫這睡了的聖徒出來。撒但曾使摩西得罪上帝,因而落在死亡的權勢之下,所以他就為自己的成功而欣喜。這個大仇敵聲稱,上帝所說「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的判決,使他有掌管死人之權。自古以來,墳墓的權勢沒有被打破過。他聲稱,一切在墳墓里的人都是他的俘虜,永遠不得脫離他黑暗的牢獄。[21]{PP 478.2}
基督將要第一次使死人得生命。當生命之君和那些光明的天使臨近摩西的墳墓時,撒但就為他的主權恐慌起來了。他與他的惡使者出來抗拒他們,不讓基督侵入他所自稱屬於他的領域。他誇口說,上帝的這一個僕人已經成了他的囚犯。他聲稱,即連摩西也未能遵守上帝的律法;因為摩西曾將耶和華當得的榮耀歸給自己,因此就落在撒但的權下;這罪正是使撒但被趕出天庭的緣由。這叛逆的魁首反覆申述他起初指控上帝政權的話,並埋怨上帝對他處理的不公。[22]{PP 478.3}
基督並沒有屈尊和撒但辯論。但基督原可以提出他那殘酷的工作,就是他在天庭所行使的欺騙,使天上的許多居民趨於敗亡。基督也可以指出他在伊甸園所說的謊言,引誘亞當犯罪,使死亡臨到眾人。他很可以提醒撒但,那引誘以色列人發怨言並叛逆的原是他,以致他們領袖的恆久忍耐發生動搖,因而在沒有戒備的片刻之間,意外地陷入罪中,落在死亡的權下了。但基督只將這一切都交託給上帝,說:「主責備你吧。」(猶9)救主沒有與他的仇敵進行辯論,只是在當地立刻開始他的工作,打破那墮落之仇敵的權勢,並使那死了的人得到生命。這是上帝兒子佔優勝的憑據,撒但是無法與之抗爭的。於是復活的事永遠確定了。撒但的俘虜已被奪去;死了的義人必要重得生命。[23]{PP 478.4}
摩西曾因為罪的結果而落在撒但的權下。他因自己的罪行,該是死亡的合法俘虜;但他已經奉救贖主的名承受了復活的權利,得了不朽壞的生命。摩西從墳墓里出來得了榮耀,並與他的拯救者一同升到上帝的城去了。[24]{PP 479.1}
上帝的公義和慈愛,除了表現在基督的犧牲上之外,從來沒有像他在對待摩西的事上表現得那麼顯著。上帝不準摩西進入迦南,為要給人一個永遠不能忘記的教訓,就是他要人嚴格地順從;並且應當謹慎,不可把他們創造主當得的榮耀歸給自己。他雖然未能答應摩西要求共享以色列產業的禱告;但他並沒有忘記,也沒有丟棄他的僕人。天上的上帝明白摩西所忍受的痛苦,他也曾注意他在多年以來的苦難和試煉之中,所作每一件忠心的服務。結果,在毗斯迦山頂上,上帝讓摩西承受那比地上迦南更光榮的產業。[25]{PP 479.2}
在基督變像的山上,摩西曾和那變化升天的以利亞一同顯現。他們是奉天父差派,要把光明與榮耀帶給他的兒子。這樣,摩西在一千多年以前的禱告終於蒙應允了。他站在他百姓地業之內的那「佳美的山地」之上,為以色列人承受一切應許之中心的主作見證。這就是那為上天所如此重視之人的歷史,最後向世人顯示的一幕。[26]{PP 479.3}
摩西乃是預表基督。他自己曾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你的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申18:15)上帝認為摩西應當先在困難和貧乏之中受訓練,然後他才能引領以色列全軍到地上的迦南。上帝的真以色列人向天上的迦南前進時,也有一位元帥引領他們。他擔任作領袖的使命固然不需要世人的教導;然而他還是因受苦難得以完全;而且「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來2:10,18)我們的救贖主沒有顯出一點世人的軟弱或缺點,然而為要使我們得以進入應許之地,他還是捨命了。[27]{PP 480.1}
「摩西為僕人,在上帝的全家誠然盡忠,為要證明將來必傳說的事;但基督為兒子,治理上帝的家;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來3:5,6)[28]{PP 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