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聖經的傳記

作者:重返伊甸  於 2019-1-10 07: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生信仰|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關鍵詞:人生信仰

 

  他們因信,制服了敵國,行了公義……軟弱變為剛強(來11:3334)。

  聖經的傳記比其他部分更具有教育價值。這些傳記與所有其他的傳記不同,因為它們是絕對真實的。有限的心智無法在凡事上正確地解釋他人的活動。惟有那位鑒察人心、洞悉人動機與行為秘密的主,才能絕對真實地描述人的品格,提供忠實的人生畫面。只有在聖經中才有這樣的描繪。{Ed 146.1}

  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做什麼樣的事情,聖經所教導的真理,沒有比這更明確的了。人生的經驗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所致。{Ed 146.2}

  無故的咒詛,也必不臨到(箴26:2)。{Ed 146.3}

  你們要論義人說,他必享福樂,……惡人有禍了,他必遭災難,因為要照自己手所行的受報應(賽3:10-11)。{Ed 146.4}

  地啊,當聽!我必使災禍臨到這百姓,就是他們意念所結的果子(耶6:19)。{Ed 146.5}

  這一真理是嚴肅的,應當深刻銘記。每一種行為都會對行的人產生反應。沒有一個人不承認他一生所遭遇的禍患,乃是他自己所撒種子的結果。雖然如此,我們仍非絕望的。{Ed 146.6}

  雅各為了得到上帝所應許的長子名分,竟採用欺騙的手段,招致了他哥哥的仇恨。他經過二十年的流亡,備受虧待與欺騙,最後仍不得不逃亡以求安全。他還再度收穫他所撒種子的果實,就是從他眾子的身上,看到他自己品格的劣根性——這一切都是人生因果報應的真實畫面。{Ed 147.1}

  但是上帝說:我必不永遠相爭,也不長久發怒;恐怕我所造的人與靈性,都必發昏。因他貪婪的罪孽,我就發怒擊打他;我向他掩面發怒,他卻仍然隨心背道。我看見他所行的道,也要醫治他;又要引導他,使他和那一同傷心的人,再得安慰。……願平安康泰歸與遠處的人,也歸與近處的人;並且我要醫治他;這是耶和華說的(賽57:16-19)。{Ed 147.2}

  雅各在苦難中並沒有灰心。他已經悔改,並努力彌補對他哥哥的虧欠。當以掃在盛怒之下發出死亡的威脅時,雅各就祈求上帝幫助。他與天使較力並且得勝,哭泣懇求。 祂就在那裡給雅各祝福(何12:4;創32:29)。 靠著上帝的大能,這位蒙赦的人站了起來,不再是欺騙者,而是與上帝較力的勝利者。他不但得救脫離了忿怒的哥哥,也脫離了自己。本性中邪惡的勢力打破了;他的品格改變了。{Ed 147.3}

  雅各在黃昏之光中回顧了自己一生的經歷,承認上帝大能的扶持說:上帝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上帝,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創48:15-16)。{Ed 147.4}

  雅各眾子的歷史也重複同樣的經驗——罪惡必遭報應;悔改必結出公義的果實,以致得生。{Ed 148.1}

  上帝沒有廢除自己的律法,也不作與律法相反的事。祂不取消犯罪的行為,卻要施行變化。藉著祂的恩典,咒詛要變成福氣。{Ed 148.2}

  在雅各的兒子中,利未是最殘忍、最有報復心、用惡計殺害示劍人的兩個主謀之一。利未的品性反映在他的後代身上,招惹了上帝的宣判:我要使他們分居在雅各家裡,散住在以色列地中(創49:7)。但他們悔罪改過,在其他支派背叛上帝時仍效忠上帝,結果使咒詛變成了最高榮譽的記號。{Ed 148.3}

  耶和華將利未支派分別出來,抬耶和華的約櫃,又侍立在耶和華面前事奉他。」「我曾與他立生命和平安的約;我將這兩樣賜給他,使他存敬畏的心,他就敬畏我,懼怕我的名。……他以平安和正直與我同行,使多人回頭離開罪孽(申10:8;瑪2:5-6)。{Ed 148.4}

  利未人既奉命在聖所供職,就沒有分得土地。他們聚居在指定給他們的城市裡,從奉獻給上帝的十分之一和供物以及捐款中得到贍養。他們是民眾的教師,一切筵席的賓客,到處被尊為上帝的僕人和代表。上帝吩咐全國人民說:你要謹慎,在你所住的地方,永不可丟棄利未人。」「利未人在他弟兄中無份無業,耶和華是他的產業(申12:1910:9)。{Ed 148.5}

因信得勝

  人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箴23:7)。這一真理在以色列人的經驗中得到又一個證明。在迦南的邊境,派出去偵察地形的探子回來報告。他們只顧慮佔領該地的困難,卻忽略了當地的富饒和美麗。高聳入雲的城牆,魁梧的戰士,鐵制的戰車挫折了他們的信心。百姓將上帝置之度外,贊同那些不信探子的看法: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民13:31)。他們的話實現了。他們真的不能上去,只得在曠野度過他們的一生。{Ed 149.1}

  然而在偵察地形的十二個探子中,有兩位卻持不同的看法。他們說:我們足能得勝(民13:30)。他們勸勉百姓相信上帝的應許勝過一切巨人、大城和鐵車。他們的話也應驗了。迦勒與約書亞雖然與他們的弟兄們在曠野一同飄流了四十年,但他們最終進入應許之地。迦勒這時與他同耶和華的軍隊離開埃及時一樣充滿勇氣。他要求分得巨人的堡壘為業。他靠著上帝的大能趕出了迦南人。他昔日足跡所涉的葡萄園和橄欖林,成了他的產業。雖然膽怯叛逆的人倒斃在曠野,但是有信心的人卻吃到以實各谷的葡萄。{Ed 149.2}

  聖經對於即使在一件事上離開正路的危險,也說得再清楚不過了。這種危險不但涉及行錯的人,也涉及受他影響的人。榜樣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一旦它投在我們本性罪惡的傾向一邊,就變得幾乎無法抗拒了。{Ed 150.1}

  世界上最頑固的罪惡堡壘,不是遭人拋棄的罪人或墮落的敗類所度邪惡的人生,而是那些外表善良、正直、高尚的人懷藏罪行、姑息惡念的生活。這種榜樣對於在暗中抗拒某種大試探而瀕臨懸崖、搖搖欲墜的人,是最強烈的犯罪誘惑之一。對於人生、真理和榮譽有高尚觀念的人,若故意違犯上帝神聖律法中的一條,就是將自己高貴的恩賜濫用在引誘人犯罪上。這樣,人的天賦、才能、同情,甚至樂善好施的行為,就都可能成為撒但的誘餌,把人引誘到毀滅的絕壁懸崖。{Ed 150.2}

  因此上帝提供了許多事例,說明即便是一件錯行而導致的後果。從一次犯罪使死亡和一切禍患進入世界,並使人喪失伊甸(彌爾頓《失樂園》)的不幸故事,到那因三十塊錢而出賣榮耀之主的記錄,聖經的傳記里有許多這樣的事例,作為路上的警示牌,免得人誤入歧途。{Ed 150.3}

  關注那些一度喪失信心而遷就人類軟弱錯誤的人所遭致的後果,也可以得到警告。{Ed 150.4}

  以利亞因一次信心的失敗而縮短了他一生的工作。他為以色列人所負的擔子是沉重的;他曾就全國性的偶像崇拜發出忠心的警告;在三年半的飢荒時期中,他切心祈求並守候等待百姓悔改的表示。在迦密山上他獨自效忠上帝。藉著信心的力量,偶像崇拜消滅了。於是有甘霖降下,證明有鴻福等著要沛降於以色列。但後來他因疲乏和軟弱而在耶洗別的威脅下逃跑了,並獨自在曠野里求死。他的信心喪失了。他不能完成他所開始的工作。上帝就吩咐他另膏一位先知代替他。{Ed 151.1}

  但是上帝注意到祂僕人的忠心服務。祂不讓以利亞在曠野的孤獨和失望中死去,也不讓他下到墳墓里,而是要他與祂的使者一同升到祂的榮耀之中。{Ed 151.2}

  這些生活的記錄說明了總有一天人人都會明白的道理——罪惡只能帶來恥辱和損失;不信意味著失敗;上帝的恩慈卻能達到極深之處;信心可以提拔悔改的人,使他得到上帝兒子的名分。{Ed 151.3}

苦難的訓練

  凡在今生真正為上帝或同胞服務的人,必須在患難的學校中接受預備性訓練。人的責任越重,職務越高,所受的考驗就越大,所經過的訓練也就越嚴峻。{Ed 151.4}

  要研究約瑟和摩西、但以理和大衛的經驗。要將大衛的早年歷史與所羅門的歷史進行比較,並思考其結果。{Ed 151.5}

  大衛年輕時與掃羅十分親密。他住在宮中,與王室接觸,洞悉隱藏在榮華富貴之下的憂慮、不幸和艱難。他看到人的榮耀很難給人帶來內心的平安。他在離開王宮回到羊圈和羊群中去的時候,心裡是非常快樂舒暢的。{Ed 152.1}

  大衛因掃羅的嫉妒而被迫逃亡到曠野。他沒有任何人幫助,就更加依賴上帝。他過著漂泊無定的曠野生活,不斷遭遇危險,常常需要逃命。投奔他的人都是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撒上22: 2),——這就使他更加需要嚴格的自律。這些經驗激發和培養了他應付眾人的能力。他同情被壓迫的人,痛恨不公正的事。經過多年的期待和危難,大衛學會了在上帝裡面獲得安慰、幫助和生命。他知道只有靠著上帝的能力,才能得到王位;也只有靠著上帝的智慧,才能進行英明的統治。大衛之所以能達到空前的成就——雖然這成就因他後來的大罪而受到損害,——「向眾民秉公行義(撒下8:15),就是得益於他在艱苦和患難的學校中所經受的訓練。{Ed 152.2}

  大衛早年所受的訓練,是所羅門所缺乏的。所羅門在環境、品格和生活方面,似乎都勝過其他所有的人。他在青年和壯年時人格高尚,蒙上帝所心愛,在登基時有著繁榮尊貴的美好前景。各國的人都驚訝這位蒙上帝賜予智慧之人的聰明和見識。但繁榮下的驕傲使他與上帝隔絕。所羅門竟轉離了那因與上帝交通而來的喜樂,去從情慾的放縱中尋求滿足。關於這種經驗,他說: {Ed 152.3}

  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修造園囿,……我買了仆婢,……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並各省的財寶;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愛的物,……這樣,我就日見昌盛,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他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我轉念觀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在王以後而來的人還能作什麼呢?也不過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傳2:4-12)。{Ed 153.1}

  我所以恨惡生命,……我恨惡一切的勞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傳2:17-18)。{Ed 153.2}

  所羅門從他自己痛苦的經驗中認識到一種在屬世的事物中尋求幸福的人生是多麼虛空。他曾為外邦的神明築壇,結果只是看出它們所能賜予心靈的安慰是多麼的渺茫。{Ed 153.3}

  所羅門在晚年疲乏而乾渴地轉離了世上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而再度轉向那活水的泉源(耶2:13)。在聖靈的感動之下,所羅門將自己所浪費的年日和其中警戒性的教訓記錄下來,作為後代的鑒戒。這樣,他所撒的惡種雖然結出了苦毒的後果,以致危害了他所治理的百姓,但他一生的工作總不算是完全枉費的。苦難的鍛煉終於在他身上起了作用。{Ed 153.4}

  所羅門既有如此美好的開始,他若能在年輕時學到別人從苦難中所得的教訓,他的一生將是多麼光榮啊!{Ed 154.1}

約伯的試煉

  對於愛上帝,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8:28),聖經的傳記還有一個更深的教訓,是關於經歷不幸的。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證,我也是上帝(賽43:12)。見證祂是良善的;祂的良善是至高無上的。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4:9)。{Ed 154.2}

  上帝國度無私的原則是撒但所憎恨和否認的。從善惡的大鬥爭一開始,他就竭力要證明上帝的行動原則是自私的。他也這樣對待所有侍奉上帝的人。因此基督和一切歸入祂名下的人,必須駁斥撒但的主張。{Ed 154.3}

  耶穌成為人的樣式來到世上,是要用自己的生活來詮釋無私的意義。凡接受無私原則的人,應當與基督同工,在實際生活中表現這一原則。要為正義而選擇正義;要以苦難與犧牲為代價堅持真理。這是耶和華僕人的產業,是他們從我所得的義;這是耶和華說的(賽54:17)。{Ed 154.4}

  聖經記載了在世界歷史的初期,有一個這樣受撒但攻擊的人。{Ed 155.1}

  鑒察人心的主論到烏斯地的先祖約伯說: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Ed 155.2}

  撒但卻輕蔑地攻擊他說: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呢?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嗎?……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你且伸手傷他的骨頭和他的肉,他必當面棄掉禰。{Ed 155.3}

  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Ed 155.4}

  撒但既得到許可,就奪走了約伯的一切,包括牛羊牲畜,仆婢兒女,又擊打約伯,使他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伯1:8-122:5-7)。{Ed 155.5}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朋友們認為患難是罪的報應,就說他一定是犯了罪,令他憂苦的心更加悲傷。{Ed 155.6}

  他似乎已被天地所拋棄,但他仍堅信上帝和自己正直的良心。他在痛苦和困惑中呼喊:

  我厭煩我的性命。

  惟願禰把我藏在陰間,

 存於隱密處,等禰的忿怒過去;

 願禰為我定了日期紀念我(伯10:114:13)。

  我因委屈呼叫,卻不蒙應允;

 我呼求,卻不得公斷。

 祂剝去我的榮光,

 摘去我頭上的冠冕。

 我的親戚與我斷絕,

 我的密友都忘記我。

 我平日所愛的人向我翻臉。

 我朋友啊,可憐我,可憐我!

 因為上帝的手攻擊我。

  惟願我能知道在哪裡可以尋見上帝,

 能到祂的台前;

 只是我往前行,祂不在那裡;

 往後退,也不能見祂。

 祂在左邊行事,我卻不能看見;

 在右邊隱藏,我也不能見祂。

 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

 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祂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然而我在祂面前還要辨明我所行的。

  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

 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我這皮肉滅絕之後,

 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上帝。

 我自己要見祂,

 親眼要看祂,並不像外人(伯19:7-2123:3-1013:1519:25-27)。{Ed 155.7}

  約伯實現了他所相信的。他說: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23:10)。結果真是如此。他以忍耐證明了自己的品格,也證明了他所代表的上帝的品格。於是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轉回,並且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這樣,耶和華後來賜福給約伯比先前更多(伯42:10-12)。{Ed 156.1}

  在聖經所記載藉著舍己而與基督一同受苦的人中,有約拿單和施洗約翰——一個在《舊約》中,一個在《新約》中。{Ed 156.2}

  約拿單是生來繼承王位的,然而他卻知道上帝的旨意不要他作王;他以摯愛的心對待他的競爭對手,作他最忠誠的朋友,自己甘冒生命的危險保護大衛的性命;在他父親勢衰力弱的窮途末路中,他仍然堅貞地侍立在他的身旁,最後竟倒在他的身邊——這約拿單的名字是上天所重視的,也永留在人間作為證據,證明無私之愛的存在及其能力。{Ed 157.1}

  施洗約翰在以彌賽亞的先驅身份出現時,便驚動了全國的人。他不論走到哪裡,到處都有各等各色的大批群眾追隨著他。但等到那位他所見證的主來了以後,一切就改變了。眾人都去跟從耶穌,約翰的工作似乎快要結束了。雖然如此,他的信心卻仍不搖動。他說道,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30)。{Ed 157.2}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約翰切心期待的國度仍未建立。他在毫無自由又缺少賜生命之新鮮空氣的希律監獄里,眼巴巴地等候著。{Ed 157.3}

  為基督的使命做見證的,不是武力的炫耀或監獄大門的開啟,而是醫治病人,傳揚福音和提拔人類。{Ed 157.4}

  約翰孤身在監獄里,展望自己和他救主的前途,接受了所託的使命,就是與基督一同犧牲。有天上的使者伺候他到墳墓。全宇宙的生靈,不論是墮落的還是未曾墮落的,都見證了他無私的服務。{Ed 157.5}

  在以後的各世代中,受苦的人都從約翰一生的見證中得到支持。在地牢里,在斷頭台上,在火焰里,黑暗時代的男男女女都因想起這位基督所宣稱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太11:11)他的人而堅強起來。{Ed 157.6}

  我又何必再說呢?若要一一細說,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時候就不夠了。他們因著信,制服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Ed 158.1}

  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鍊,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Ed 158.2}

  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上帝給我們預備了更美好的事,叫他們若了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11:32-40){Ed 158.3}

摘自懷愛倫《教育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3 17: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