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以色列人的教育

作者:重返伊甸  於 2019-1-6 09: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生信仰|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關鍵詞:人生信仰

 

  耶和華獨自引導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申32:12,10)。

  在伊甸園所創立的教育制度是以家庭為中心的。亞當是上帝的兒子(路3:38)。至高者的兒女從他們的那裡接受教誨。從最真實的意義上說,他們的學校是家庭的學校。{Ed 33.1}

  在上帝為適應人類墮落之後的狀態而設立的教育計劃中,基督是天父的代表,把人與上帝聯合起來。祂是人間最偉大的教師。祂任命人作他的代表。家庭是學校,父母是教師。{Ed 33.2}

  先祖時代所通行的是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上帝為建立這樣的學校,曾預備了最適於品格發展的環境。祂所引導的子民,依然實行祂在太初所指定的生活計劃。離開上帝的人為自己建造城邑,聚居其中,以使現代城市成為今日世界的驕傲和詛咒的豪華、奢侈和罪惡為榮。但堅持上帝生活原則的人,卻住在田野與山林之間。他們是耕種田地和牧養牛羊的人,在這種自由獨立的生活中,運用其勞動、學習和思考的機會,來認識上帝,並將祂的作為與方法教導自己的兒女。{Ed 33.3}

  這就是上帝希望在以色列設立的教育方法。但以色列人在出埃及的時候,很少有人準備好在訓練兒女方面與上帝合作。父母自己也需要教育和訓練。他們當了一輩子的奴隸,無知、愚昧和墮落,不大認識上帝和相信祂。他們受假道的迷惑,因久與異教接觸而敗壞。上帝希望將他們提高到更高的道德水準,為此祂賜給他們有關祂的知識。{Ed 34.1}

  上帝在對待這班曠野漂泊者的事上,在他們一切來去的路上,在他們饑渴睏乏的境況中,在他們遭遇異邦仇敵的危險時,以及在彰顯祂的大能拯救他們的事上,都設法向他們顯示那不斷為他們謀利的能力,藉以堅固他們的信心。祂的目的是教導他們信任祂的仁愛和能力,然後在祂的律法中為他們設立一個品格的標準,並希望他們靠著祂的恩典達到這個標準。{Ed 34.2}

  以色列人逗留西奈期間所領受的教訓是寶貴的。這是為他們承受迦南而定的特殊訓練時期。他們在這裡的環境有利於成全上帝的旨意。在西奈的山頂,在百姓支搭帳幕的平原上方,停留著指引他們行程的雲柱。夜間有火柱,向他們保證上帝的保護。在他們沉睡之時,天上的糧輕輕地降在營中。四周的崇山峻岭,肅穆雄偉地體現永恆和莊嚴。人在那一位用秤稱山嶺,用天平,平岡陵的上帝面前(賽40:12),不禁感受到自己的愚昧和軟弱。上帝在這裡彰顯祂的榮耀,使以色列人深覺祂品德和誡命的聖潔,以及違命的罪大惡極。{Ed 34.3}

  但百姓對於學習這種教訓十分遲鈍。他們在埃及時見慣了用物質來代表神明,性質極為卑劣,因此很難理解看不見之主的存在或品格。上帝因憐憫他們的軟弱,就賜給他們一個表示祂同在的記號。祂說: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25:8)。{Ed 35.1}

  當摩西將要建造會幕作為上帝的居所時,上帝吩咐他製造一切物件,都要照著天上事物的樣式。上帝召他上山,將天上的事物指示他,以便按此製作聖幕及其一切物品。{Ed 35.2}

  上帝向祂所選為居所的以色列民啟示了祂對人的品格所有的光榮理想。先是在西奈山頒布律法,后是耶和華在摩西面前經過,宣告說: 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34:6)。上帝將祂品格的典型顯示給以色列人。{Ed 35.3}

  但他們靠自己無法實現這個理想。西奈山的啟示只能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需要和無能。藉著祭祀的禮節,聖幕提供的另一個教訓乃是赦罪和靠著救主的能力順從得生。{Ed 36.1}

  聖幕所預表的宗旨,要藉著基督來成就——那座輝煌的建築,牆上閃耀著金光,反映那綉著基路伯的幔子的虹彩;香火不絕,瀰漫全幕;祭司們穿著潔白無瑕的外袍;在深奧神秘的內層,施恩座之上,兩個低頭敬拜的天使中間,有至聖者的榮光。上帝希望祂的子民從這一切中看到祂對於人類的旨意。這旨意也就是多年以後使徒保羅在聖靈的感動下所說的: {Ed 36.2}

  豈不知你們是上帝的殿,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若有人毀壞上帝的殿,上帝必要毀壞那人,因為上帝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林前3:16-17)。{Ed 36.3}

  以色列民得以製造聖幕,乃是很大的榮幸和特權。他們所負的責任也很重大。一班剛從為奴之地逃出來的百姓,要在曠野里支搭起一座富麗堂皇的建築,需要用最昂貴的材料和最高明的技術。這似乎是一件驚人的傑作。但那位賜下建築圖樣的主,也承諾要與建造者合作。{Ed 36.4}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看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已經題他的名召他。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作各樣的工,……我分派但支派中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與他同工,凡心裡有智慧的,我更使他們有智慧,能作我一切所吩咐的(出31:1-6)。{Ed 36.5}

  在曠野中有基督及其使者作為教師的學校,是多麼了不起的一所職業學校啊!{Ed 37.1}

  在建造和布置聖所的工作中,全體百姓必須通力合作。用腦和用手的人,都有工可做。需要各種各樣的材料。人人都要隨自己的心意捐獻。{Ed 37.2}

  他們就這樣在工作和捐獻上受教育與上帝合作,以及彼此配合。他們也必須在建造屬靈的房屋,就是上帝在人心中的殿時採取合作的態度。{Ed 37.3}

  他們從埃及出發的時候,就給了他們有關訓練和紀律的教訓。甚至他們在離開埃及之前,就有了臨時性的組織。百姓在所指定的領袖率領之下,編成隊伍。到了西奈,組織工作宣告完成。上帝的一切作為中引人注目的秩序,也表現在希伯來人的制度上。上帝是權威和統治的中心。摩西作為祂的代表奉祂的名執法。下面有七十人的議會,接著是祭司和族長,在這些人之下有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11:16, 17;申1:15)。最後有奉派擔任特別職務的官長。他們安營也有嚴格的次序。上帝的居所聖幕安在正中,周圍是祭司和利未人的帳篷。在這些帳篷的外圍,各支派在自己的旗幟下安營。{Ed 37.4}

  他們還實行嚴格的衛生制度。民眾奉命遵行這些條例,不僅是為了身體的健康,也是作為把那位聖者留在他們中間的條件。摩西奉上帝的權威對他們宣告說:因為耶和華你的上帝常在你營中行走,要救護你,……所以你的營理當聖潔(申23:14)。{Ed 38.1}

  以色列人的教育包括他們的一切生活習慣。凡與他們的福利有關的事,都在上帝的牽掛之中,並列入上帝律法的範圍。甚至在供應食物方面,上帝也考慮到他們的最高利益。祂在曠野供應他們的嗎哪,能增進他們的體力、智力和道德力。雖然他們中間有許多人違抗飲食的限制,想回到他們所說我們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的日子(出16:3),但上帝為他們所作選擇的智慧,卻無可辯駁地得到了證實。他們在曠野的生活雖然艱難,各支派中卻沒有一個軟弱的人。{Ed 38.2}

  在他們的一切行程上,安放上帝律法的約櫃要在前面引路。雲柱的停頓,指明了他們安營的地方。雲柱在聖幕上停留多久,他們就安營多久。雲柱上升,他們就起程。每次停頓和起行,都要獻上嚴肅的禱告。約櫃往前行的時候,摩西就說,耶和華啊,求禰興起,願禰的仇敵四散。……約櫃停住的時候,他就說:耶和華啊,求禰回到以色列的千萬人中(民10:35-36)!{Ed 38.3}

  百姓在曠野行走的時候,從詩歌中學到許多寶貴的教訓。以色列全軍在得救脫離法老的軍隊時,同聲高唱凱歌。遠方的沙漠和海洋回蕩著這快樂的歌聲。眾山嶺也回應著讚美的聲音:你們要歌頌耶和華,因祂大大戰勝(出15:21)。這首詩歌在行程中一再傳唱,鼓舞了長途跋涉者的心,也激發了他們的信念。在上帝的指導下,西奈山所頒布的誡命,以及上帝施恩的應許和祂拯救他們的奇妙作為的史實被編成詩歌,在樂器的伴奏下吟唱。百姓一邊同聲讚美,一邊舉步前進。{Ed 39.1}

  就這樣,他們的思想擺脫了路上的試煉和困難,騷動不安的心得到了安撫,真理的原則植入記憶中,信心加強了。步調一致導致秩序與團結。百姓與上帝和他們的同胞之間更加親密了。{Ed 39.2}

  論到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的四十年時間裡上帝怎樣對待他們,摩西宣告說:耶和華你上帝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是要苦煉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守祂的誡命不肯(申8:5, 2)。{Ed 39.3}

  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煽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這樣,耶和華獨自引導他,並無外邦神與他同在(申32:10-12)。{Ed 39.4}

  祂紀念祂的聖言和祂的僕人亞伯拉罕。祂帶領百姓歡樂而出,帶領選民歡呼前往。祂將列國的地賜給他們,他們便承受眾民勞碌得來的,好使他們遵祂的律例,守祂的律法(詩105:42-45)。{Ed 40.1}

  上帝賜予以色列人種種便利與特權,使他們能榮耀祂的名並造福周圍的列國。他們如果願意行走在順從的道路上,祂就應許使他們得稱讚、美名、尊榮,超乎祂所造的萬民之上。祂說:天下萬民見你歸在耶和華的名下,就要懼怕你。聽見這一切律例的各國人民都要說: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申26:1928:104:6)。{Ed 40.2}

  在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之中,有關於教育的明確指示。上帝在西奈山上曾對摩西顯明自己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34:6)。以色列的父母們要把這些體現在祂律法中的原則教導他們的兒女。摩西奉上帝指示對他們宣告說: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6:6-7)。{Ed 40.3}

  這些事不應當作枯燥的理論來教導。凡要傳授真理的人自己必須實行真理的原則。他們唯有以自己正直、高尚、無私的生活反映上帝的品格,才能感服別人。{Ed 41.1}

  真教育並不是將教訓強加於未作準備、不願接受的人。必須激發智力,引起興趣。為此上帝提供了教學的方法。那位創造人心智並設立其規律之主,也為它按照這些規律發展而作了準備。上帝在家庭和聖幕中,藉著自然界和藝術品,在勞動和慶典時,在神聖的建築物與紀念碑上,用無數的方法、禮節和表號,賜給以色列人種種教訓,解釋祂的原則,使他們記住祂的奇妙作為。以後每當詢問時,所賜的教訓就能銘記在心了。{Ed 41.2}

  選民教育的安排,顯明了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乃是完美的生活。祂所激發的每一需要,祂都準備予以滿足。祂所賜的每一才能,祂也都設法使之發展。{Ed 41.3}

  上帝是一切美麗的作者。祂是愛美的。上帝也設法滿足祂兒女的愛美的心。祂又為他們社交的需要、仁愛有益的交往作了準備。這種交往可以大大培養同情心並促使生活愉快甜美。{Ed 41.4}

  以色列人的節期在教育工作上佔有重要地位。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既是學校,也是教會。父母是世俗和宗教事務的教師。但一年有三次時間,是指定進行社交和敬拜的。這些集會先是在示羅,后是在耶路撒冷舉行。父親和兒子必須出席。但沒有人願意放棄過節的機會,因此儘可能的是全家參加。他們還邀請寄居的、利未人和窮人一同前往,接受他們的款待。{Ed 41.5}

  在春和景明、仲夏艷媚、秋色宜人的時候,以古樸的方式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是非常愉快的。從幼童到白髮老翁,大家都帶著感恩的祭物,到上帝的聖所去朝見祂。一路上,他們把過去的歷史,就是老年和青年所喜愛的故事,講給希伯來的兒童聽,並唱起了曾在曠野漂泊中鼓舞他們的詩歌,吟誦起上帝的誡命。這些詩歌沉浸在大自然和人間友誼的佳美氣氛中,將永久留在許多青少年的記憶里。{Ed 42.1}

  在耶路撒冷所看到的守逾越節的種種儀式——夜間的集會,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裡拿杖的人,匆匆吃下的膳食、羔羊、無酵餅和苦菜,以及在肅穆中重述塗血、滅命的天使和以色列大軍出離為奴之地的故事,都具有激發想象、感動心靈的性質。{Ed 42.2}

  住棚節或收割節,以及為守節而從田園帶來的禮物,在枝葉搭成的棚內住宿一周,彼此交流團聚,神聖的紀念禮節,款待上帝的工人,就是聖所供職的利未人,款待上帝的兒女,就是寄居的和貧窮的人——這一切都會使眾人對那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祂的路徑都滴下脂油的主,產生感謝的心。{Ed 42.3}

  虔誠的以色列人每年都要足足化一個月時間這樣守節。這段時間他徹底擺脫了憂慮與操勞,從最真實的意義上說,幾乎完全用於教育的目的。{Ed 43.1}

  上帝將產業分給祂的子民,祂的旨意乃是要教導他們,並通過他們教導後世的人有關土地所有權的正確原則。迦南地是分給全體人民的,只有在聖所中供職的利未人除外。一個人雖然可以在一段時間裡處置他的產業,但他卻不能將子孫的家產賣掉。只要有能力,他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將產業贖回。債務每隔七年要豁免一次。到了第五十年,就是禧年,一切的地產都要歸還原主。每家的產業就這樣得到保全,不致出現或貧或富的極端現象。{Ed 43.2}

  上帝將土地分給人民,原是為他們預備一種最適宜於發展的職業——農業和畜牧業——正如祂為伊甸園的居民所預備的那樣。祂的另一種教育措施,就是每七年休耕一次,使土地得到休息,而其中自長的莊稼要留給窮人。這樣就有了進修、社交、崇拜和行善的機會。這一切往往因生活的憂慮和操勞而無暇顧及。{Ed 43.3}

  如果上帝分配產業之律法的原則能在今日的世界實行,人們的狀況將會有多大的不同啊!遵守這些原則足以防止各世代由於富人壓迫窮人,和窮人仇恨富人所造成的可怕禍患。這些原則既可攔阻人積累大量的財富,又可以防止千萬人的無知和墮落。這些人工資低賤的勞役,正是造成富人巨大財富的原因。這些真理的原則足能和平解決那些使全世界受到擾亂和戰爭之威脅的難題。{Ed 44.1}

  百姓從一切收入中,不論是從果園田地,羊群牛群,或是勞心勞力所得的,都抽出十分之一來奉獻給上帝,再抽出十分之一來周濟窮人或用於其他慈善事業。這是為了讓百姓記住萬有的主權屬於上帝;他們有機會成為上帝福惠的通道。這也是一種訓練,以消除小氣自私,培養寬宏大量的品格。{Ed 44.2}

  認識上帝,在學習和工作中與祂交往,在品格上與祂相似,這些要成為以色列人教育的源泉、方法和目的。這是上帝賜給父母們,要他們傳授給兒女的教育。{Ed 44.3}

摘自懷愛倫《教育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25 23: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