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冠致死逼近36萬 美國為何不當回事?

作者:本人假正經  於 2021-1-4 05: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談天說地|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5評論

新冠致死逼近36萬 美國為何不當回事?
作者: 本人假正經 
初稿首發於 2021-01-03

截至昨天為止,全美新冠病毒感染確診逼近2100萬,致死逼近36萬。國內親戚通過微信視頻著急打聽是否全家平安,關切詢問生活有困難嗎?是否需要經濟援助? 我家婆娘在睡夢中被微信鈴聲吵醒,沒好氣回答:「你們是不是央視看多了?!」 我哼了一聲:「他們是好心,你應該感謝一句才對。」

我醒過來一時也睡不著,想想也是,美國新冠致死人數世界排名第一,地球上很多其它地方的人都覺得美國死到臨頭,美國人咋真的不當回事?政府層面上,川普跛鴨政府忙於為選票翻案打官司,新的民主黨執政班子準備乾的第一件大事是性別稱謂改革,全面實行性別中性化。佛羅里達州長剛下令廢止轄區強制戴口罩的所有規定,把戴不戴口罩的權利還給百姓自己決定。老百姓方面,反對隔離、反對打疫苗的活動風起雲湧,節日商場購物人山人海,路上交通擁堵不堪。大選之後的主流媒體頭版,有關新冠疫情的報道根本上不了頭條,如果不仔細找就看不著......總之, 從上到下,普遍把新冠疫情不當回事是普遍現象(美國華人群體應該是一個例外)。

去年黑命貴因警察執法過度弄死了一個人,帶領幾百萬民主黨支持者打砸搶燒鬧了幾個月才消停。新冠病毒弄死都快36萬人了,美國人咋不當回事呢?於是我起床上網,決心研究一番。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些可能的原因。

1. 疫情沒有預期的壞
去年三月份左右,英美著名醫學專家就斷定,基於新冠病毒的低致死率和高傳染率,以及西方百姓的崇尚滋油的德性,在真正有效的疫苗出來之前,疫情無法防控。唯一能做的是通過一些隔離措施,扁平化疫情高峰,避免醫療資源擠兌。當時專家的普遍預測是,在放任疫情發展的情況下,美國感染致死達到300萬左右,群體免疫屏障就能形成,疫情開始得到控制。現在實際死亡35萬多,只有預期的九分之一左右,mRNA疫苗也整出來並開始接種了,因此不少人覺得就是死70萬也比300萬少很多,可以接受,甚至有了鬆口氣的歡樂心情。
我心算了一下,覺得英美防疫專家的預測有非常高的專業水準,其預測有靠譜數據的強有力支撐,不是信口開河。現在的美國新冠死亡數字乘以10是350多萬,現在的確診數字乘以10是兩億多,接近美國人口的70%,剛好踏入群體免疫的門檻。也就是說,在沒有任何防控措施和有效疫苗的極端情況下,弄死350萬是新冠病毒在美國所能達到的上限,這個數字雖然比全美年平均正常死亡人數稍高,但也沒超出波動範圍太遠。

2. 新冠病毒致死率不高
根據2021年1月2日的數字,美國新冠確診人數合計 20904701, 佔全美總人口的 6.3%;新冠致死人數合計358682,佔總人口的 0.11%,占確診總人數的1.72%. 也就是說,你如果現在美國還沒有感染上新冠病毒,以後被感染上並死掉的概率是千分之一,而且隨著更多新葯的出現和醫生摸索出更好的治療方案,如果年紀不太大的話,死亡可能性會低於萬分之一。這是什麼概念?你的收入如果達到頂部萬分之一,家財至少超過兩億美元。如果你覺得這輩子要賺到兩億美元很難,新冠病毒也覺得要弄死你很難。所以,真的不用把新冠病毒威脅太當回事。

3. 命數已到,湊巧染上新冠
我瀏覽了很多臉書(Facebook)和美國知乎(Quora)上的帖子,發現很多人認為,死於新冠的人有不少是命數到了,湊巧染上新冠(a common concern is that those people did not die due to COVID-19, but rather because they just happened to have it when they died)。道理很簡單,老弱病殘者,特別是年齡超過80歲的,新冠致死率最高。多數死於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有心臟病、糖尿病等併發症。人總有一死,當回事能改變么?

4. 對新冠病毒真正致死數字解讀存在爭議
前幾個月川普粉絲弄了個報告,說2020年美國實際死亡人數反而會低於往年平均。拜登的博士粉絲團反擊,在大名鼎鼎的JAMA上發表了網路版論文,說新冠致死是美國2020年頭號死因。雖然兩篇文章的數據都是真實的,但解讀完全相反。
另外,拜登粉絲的論文有個突出缺陷,第一個圖表數字就與題目打架,新冠致死原因排不上一號,最多算老三。
我看了一大堆醫學博士和教授的跟帖評論,覺得這些評論者智商不是一般的高,一出手都是一劍封喉。總之雙方數據都很過硬,想信那一方全憑自己立場。我個人認為,美國新冠疫情的嚴重性應該打對摺。全美近年平均年正常死亡人數如果按人口基數調整,大概在285萬左右,10%的波動就接近增或減30萬條人命。你認為多死30多萬是正常波動,還是新冠病毒之罪?比如一個居民區每年正常壽終正寢9到11人,2020年該小區走了11個,其中有新冠感染者,這比平均多出的一個死人是誰之罪?

5. 事實證明過去幾個月的防控真的沒有大用
皿煮蛋為了奪權,說美國疫情失控是川普管理無能的結果。現在美國疫情最嚴重的是皿煮蛋主政的紐約(確診超百萬)和加州(ICU無力招架)。加州是強制戴口罩和嚴格封堵最早的州。放眼左派執政的歐洲多數國家,封堵不可謂不嚴,現在第二波疫情照樣氣勢兇猛。
臉書上有個反對第二次隔離封鎖的帖子說得好:「如果第一次封堵有用,為什麼現在需要第二次?如果第一次封堵沒有用,為什麼還要再來一次? 」 對於我這種從小沒受過系統嚴密邏輯推理訓練的人來說,真是醍醐灌頂,令我佩服到五體投地。
說來有點怪異,民主黨奪權成功之後,其所屬的主流媒體突然停止嚴厲指責川普防控不力了。其實大家都明白,現有的防控措施在崇尚自由的西方國家,誰在台上效果都一樣。
既然防控不起明顯作用,把新冠疫情當回事又有什麼用?

6. 美國人把天災人禍分得門兒清
整部人類進化史就是人類與瘟疫的搏鬥史。人類進化出免疫防護功能,病毒有變異武器反制。雖然科學技術發展到了現在的高度,人類仍然無法戰勝瘟疫。這是作為生物的人類宿命,想不認命沒門。美國人的特點就是把天災人禍分得特清楚。如果是政府濫權,警察把罪不致死的犯人不小心弄死了,一大堆人會鬧個天翻地覆;如果是自然災害,普遍就認命了。權力大小與責任大小從來都是掛鉤的,既然把各級政府的權力都關進了籠子,發生了天災大家也就對政府沒太大指望,因此興師問罪找替罪羊不好弄。還如何當回事?

題外話: 疫情與體制優劣
我在臉書里溜達,深感大外宣佔據了西方網路平台的半壁江山,大批中英文帖子把美國疫情提高到了分權體制和民族自由之惡的高度。我覺得這些大外宣帖子說的有些道理,比如,無論是社會治安好壞還是疫情的嚴重度,都與體制集權度顯著相關。權力越集中,監控越嚴密的國家,社會治安越優於權力被關進籠子的國家,疫情也更輕微。最典型的例子是北韓,零新冠死亡,是全世界抗疫最成功的國家。但問題是,北韓體制下飢荒不斷,據南韓媒體造謠說每年餓死幾十上百萬。把這謠言數字打對摺,非正常死亡人數恐怕也會超過美國新冠致死總數。近代歷史上集權度高的國家,人為飢荒加上政治動亂致死的人數,全世界新冠致死總數,都難望其項背。
有沒有兩全其美的國家體制?我想了老白天,也想不到一個。針沒兩頭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那麼,如果讓你選擇,你是想移民到零新冠死亡率的北韓,還是想移民到讓新冠弄死了近36萬人的美國?我猜大部分美國人會選擇留在美國,而且對新冠疫情繼續不當回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11nn93n9 2021-1-4 06:36
這要是中國這樣,作者就不會這麽說了。雙重標準的典型案例。
回復 法道濟 2021-1-4 07:35
注意一下就行了!哪裡需要那麼緊張!英國左棍政府叫囂的最歡,可是醫院裡根本沒病人!美國也是一樣!都是沖川普去的!中國就是抽風,全民檢測,賺錢,瀋陽據說測了270萬人,全是陰性,政府得銀20多個億,比什麼都好賺!
回復 一片葉子 2021-1-4 22:26
贊同博主「民主黨奪權成功之後,其所屬的主流媒體突然停止嚴厲指責川普防控不力了。其實大家都明白,現有的防控措施在崇尚自由的西方國家,誰在台上效果都一樣。」的觀點。現在準備上台的民主黨根本就不提疫情,在疫情尚末緩解,很多百姓生活困苦之下,他們竟然把所謂性別中立作為優先法案審議。看看這些失去人性民主黨議員們的所做所為。如果還有人支持反人類的民主黨,我只能稱呼牠們「it」,因為在牠it的字典里將不會有父母和兒女的稱謂。
回復 正常發布 2021-1-6 09:15
法道濟: 注意一下就行了!哪裡需要那麼緊張!英國左棍政府叫囂的最歡,可是醫院裡根本沒病人!美國也是一樣!都是沖川普去的!中國就是抽風,全民檢測,賺錢,瀋陽據說測
這樣看,還是美國政府「為人民服務」周到,不僅不吆喝「板蘭根」,還發銀票!
回復 john71 2021-1-6 13:29
「如果第一次封堵有用,為什麼現在需要第二次?如果第一次封堵沒有用,為什麼還要再來一次? 」——高手在民間啊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2: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