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墨家思想及其餘毒-----先秦諸子百家系列21

作者:宅中老查  於 2020-6-15 23: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墨子,生卒年大概是公元前468-376年,這是清代大學者孫也讓考證的。這個時期中國剛剛進入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孔子處於春秋末期,孔子去世不久墨子出生。

墨子的一個有名的學生叫禽華厘,據說是子夏的學生,子夏是孔子的學生(子夏小孔子44歲,孔子去世時,子夏28歲)。禽華厘既是子夏的學生,同時也是墨子的學生,由此可以判斷墨子和子夏差不多同處一個時期,應該比孔子晚一輩。孫冶讓的考證應該比較準確。

對墨子生卒年最有資格考證的應該是司馬遷,但司馬遷對墨子並不感興趣。司馬遷在《史記》中為孔子、孟子、荀子、商鞅、老子等人列傳,唯獨沒有給墨子立傳,只是在《孟子荀卿》傳最後用了23個字提了一下墨子。「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看來司馬遷對墨子很是瞧不起,不屑一顧。善於考究史料的司馬遷對墨子竟然毫無負責的草草幾個字敷衍一下了事,對墨子的主要思想都沒有提及,對他的出生,國籍也是胡亂猜測而已。一個蓋字就說明司馬遷對墨子漫不經心。司馬遷對墨子的這個態度給後人留下了疑問,墨子究竟是哪國人至今沒有結論,生卒年也是推測,但從《墨子》一書中可以判斷出墨子肯定是孔子的下一輩人。《墨子》一書以反儒家思想為主,儒家思想成系統的傳播是在孔子去世后,弟子們整理成型開始四處傳授,這才引起評擊或讚賞。墨子一定是在系統地孰知儒家思想后才開始反駁。

諸子各派學說都是在互相攻擊對方的基礎上形成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攻擊對象就是儒家,而在攻擊儒家當中,別家都是攻其一點或幾點而已,唯獨墨家則是全面進攻,而且還極為猛烈,儒家這麼說,墨家偏要那麼說。墨子來到世上的任務好象就是與儒家作對,他用畢生精力攻擊儒家,墨家思想就是在攻擊儒家過程中產生的。

那麼什麼是墨家思想吶?有人會說既然墨家是反對儒家的,把儒家反過來不就是墨家嗎?這樣未免太機械化了,抓不住要害,而且很含糊。要知道墨家思想必須具體地逐條指出來。我現在若是問誰能指出墨家思想,一條也行。恐怕多數人都回答不上來。但是我要告訴大家,墨家思想人人知道,不僅僅知道而且還在你們的腦子裡,只是你們不知道那是墨家思想。比如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這有什麼用,又不能當飯吃。這句口頭禪就是一條墨家思想餘毒。做什麼都講實用,不實用的統統沒用,不做,音樂沒用,不做曲不聽歌,畫畫沒有用,不畫,藝術沒有用,這些都不能當飯吃,統統沒有用。這就是墨子的一條思想主張,這個思想叫「非樂」。再舉個例子,長期以來我們都是節約勤儉,改革開放後有錢了富裕了才不再那麼節省了,但節省節約過日子現在仍然還是我們的生活習慣之一,節約用電,節約用水,這種節省過日子的習慣正是來自墨家的節用思想。儒家不提倡節用,孔子提倡貴族生活,孔子對生活很講究,吃,穿,住都很講究,按現在的話說就是小資情調很濃。墨子反對這種生活,主張簡樸過日子。從此勤儉持家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美德。這種美德已經深深地印在中國人骨子裡,但我們卻渾然不知這是墨子的思想。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儒家思想其實已經在我們這個社會幾乎消失殆盡了,儒家提倡禮,我們現在還有禮嗎?簡單的禮貌禮節都難以遵守,曾經的禮儀之邦美名早已丟失。儒家提倡道德仁義,這更不用說了,道德底線早已突破,不知何為仁義?君子小人喊了千年,結果是君子難尋,小人遍地。儒家提倡誠信,現在國家統治者帶頭不講信譽,哪還有誠信?我們現在仍然說儒家文化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核心主體,但渾身上下左右尋找,儒家文化還有嗎?

相反,墨家思想卻仍頑固地留存在我們體內,除了剛才說非樂和節用外,還有一條糟糕的東西,可以說是文化糟粕肆意橫行,那就是到處拜神求鬼,這也是受墨家思想的影響的結果。

墨家思想並沒有消失,仍然存活。下面系統梳理一下墨家思想,大家會發現更多的至今仍存在的墨家思想。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4 23: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