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仁究竟是什麼?----先秦諸子百家系列13

作者:宅中老查  於 2020-5-19 22: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說完了禮,講講儒家重要思想仁。一說到仁,很多人似乎已經厭倦,但真正懂得仁的人恐怕不會很多,那麼「仁」究竟是什麼?

仁這個字孔子之前沒有人提到,《尚書》和《詩經》里都沒有這個仁字,「以仁為人生觀的中心,這是孔子的發明。」這是梁啟超說的。

《詩經》《尚書》沒有提到仁,但是《左傳》里有提到。《左傳》是最早的史書,《左傳·襄公七年》有這樣的話:「恤民為德,正直為正,正曲為直,參和為仁。」《左傳》中很少出現仁這個字眼,只是在這裡首次出現了仁。《左傳》里經常出現的是信、知、勇,《左傳》里有這樣的話「人之所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亂。」《左傳·成公十七年》。這裡把信、知、勇當成做人的標準,而沒有把仁當成一個標準,這說明那時雖然也有人提到仁,但並沒有把仁當成人生觀的中心,只有孔子才將仁提高到一個相當高的程度,並以此作為做人的一個標準。 

孔子為什麼提出仁?仁是個概念,不是一個體制,一個系統,而禮是個系統,是種體制,系統體制崩塌了,恐怕也重建不了啦,孔子不得已只能提出一種做人的原則。如果能恢復禮治,重回西周時代,孔子就沒有必要提出仁了。大家都遵守禮,自然都變成仁了,就沒有必要特別提倡仁了。「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所以孔子提出仁是不得已,眼看著禮制崩塌了,只得提出仁,讓人們去按照仁的要求去做,所以孔子希望國君實行仁政,一般士大夫們奉行仁愛,上上下下都這麼做了,那麼崩塌的禮制可能就恢復了。

這是孔子的一個美好願望,要實行這個願望並不容易,首先的問題是沒有人能理解仁的意思。孔子的學生都不理解,都問什麼是仁,《論語》里出現了49處關於仁的解釋,沒有一處是相同的。孔子針對不同問者回答的也不同。這都說明仁是個新鮮玩意,誰也不懂其中的含義。沒人能真正理解,理解了又覺得標準太高,誰也做不到。

其實仁並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高標準,我們看看一些古書對仁的解釋。《說文》曰:「仁,親也。」《白虎通·義情篇》云:「仁者,不忍也,施生愛人也。」《莊子·天地篇》說:「愛人利物謂之仁。」《周禮》鄭玄注曰:「仁,愛人以及物也。」這些解釋可以歸納為三條:1仁是親愛,也可以說就是愛;2,愛人;3愛物。故仁就是愛,所以也稱仁愛,包括對人的愛和對物的愛。可以說仁就是施愛於人和物,我們通常所說的仁指的是愛人,仁愛。樊遲問仁,孔子曰:「愛人。」這是孔子對仁就是仁愛最簡單明了的說法。 

如果愛人做不到,那麼對人友善點,別人有困難了能伸出援手幫助一把就幫一把,做到這點也算是仁了,大學之道,止於至善,仁者也可以止於至善。

如果善做不到,有一條總能做到吧,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最普通的仁。自己都不想要的東西卻給別人,那就太不善良了。這是論語中49處對仁的解釋中孔子給出的實行仁的最低標準了。原話是仲弓問仁,孔子回答: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對於仲弓,孔子告訴他要想達到仁需從三件事上做起,一是敬重別人。出門遇見貴賓,人們身臨祭祀,這兩種場合都需要敬重。故先要敬重別人,這是第一件要做到的事。第二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三是無有怨氣,不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都別要亂髮怨氣。

這段話重點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做到這點也不容易啊。那麼自己所欲吶,勿強加於人。好東西大家分享,但那是你認為好,別人未必認為好,你強推薦你別人,那就不厚道了。

講了這麼多仁,不論仁的含義是什麼,愛人也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好,對人友善也好,都涉及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孔子曰:「里仁為美。」什麼叫里仁,就是好的社區。我們居住在加拿大都知道社區這個概念,加拿大人非常注重社區,一個好的社區不僅僅乾淨漂亮,象個花園,更重要的是人們之間非常友善,見面都打招呼,這就是里仁。誰都想住在這樣的一個社區里,所以孔子接著說:「擇不處仁,焉得智?」有這樣的社區不去居住,反而選擇不安全不幹凈不友善的社區,那就不明智了。

在這裡仁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和諧。一個社區講友善,講和諧,一個社會也應如此。

我們看仁,是由兩個人構成,這就表明仁的基本含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講和睦相處,如何和睦?遵守禮規,所有人都能和睦相處了,那麼這個社會就和諧了。所以說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仁的重點又回到了禮。所以孔子說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說到仁,自然想到義,因為仁和義變成一個片語仁義,義怎麼和仁連在一起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16: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