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梁啟超表示:讀中國書給人不卑不亢的底氣

作者:悅然心動  於 2018-7-7 08: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一個人總要養成讀書趣味,打算做專門學者,固然要如此。打算做事業家,也要如此,因為我們在工廠里在公司里在議院里在……里做完一天的工作出來之後,隨時立刻可以得著愉快的伴侶,莫過於書籍,莫便於書籍。

  但是將來這種愉快得著得不著,大概是在學校時代已經決定。因為必須養成讀書習慣,才能嘗著讀書趣味。人生一世的習慣,出了學校門限,已經鐵鑄成了。所以在學校中不讀課外書以養成自己自動的讀書習慣,這個人簡直是自己剝奪自己終身的幸福。

  讀書自然不限於讀中國書。但中國人對於中國書,最少也該和外國書作平等待遇,你這樣待遇他,他給回你的愉快報酬,最少也和讀外國書所得的有同等分量。

  中國書沒有整理過,十分難讀,這是人人公認的。但會做學問的人,覺得趣味就在這一點,吃現成飯,是最沒有意思的事,是最沒有出息的人才喜歡的。一種學問,被別人做完了,四平八正的編成教科書樣子給我讀,讀去自然是毫不費力。但從這不費力上頭,結果便令我的心思不細緻不刻入,專門喜歡讀這類書的人,久而久之,會把自己創作的才能汩沒哩,在紐約、芝加哥筆直的馬路嶄新的洋房裡舒舒服服混一世,這個人一定是過的毫無意味的平庸生活,若要過有意味的生活,須是哥侖布初到美洲時。

 

  中國學問界,是千年未開的礦穴,礦苗異常豐富。但非我們親自絞腦筋絞汗水,卻開不出來。翻過來看,只要你絞一分腦筋一分汗水,當然還你一分成績,所以有趣。

  所謂中國學問界的礦苗,當然不專指書籍。自然界和社會實況,都是極重要的,但書籍為保存過去原料之一種寶庫,且可以為現在實測各方面之引線。就這點看來,我們對於書籍之浩瀚,應該歡喜感謝他,不應該厭惡他。因為我們的事業比方要開工廠,原料的供給,自然是越豐富越好。

  讀中國書,自然像披沙揀金,沙多金少。但我們若把他作原料看待,有時尋常人認為極無用的書籍,和語句,也許有大功用。須知工廠種類多著呢,一個廠裡頭還有許多副產生物哩,何止金有用,沙也有用。

  若問讀書方法,我想向諸君上一個條陳:這方法是極陳舊的極笨極麻煩的。然而實在是極必要的,什麼方法呢?是鈔錄或筆記。

  我們讀一部名著,看見他徵引那麼繁博,分析那麼細密,動輒伸著舌頭說道:這個人不知有多大記憶力,記得許多東西,這是他的特別天才,我們不能學步了。其實哪裡有這回事。好記性的人不見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較的倒是記性不甚好,你所看見者是他發表出來的成果,不知他這成果原是從銖積寸累困知勉行得來。

  大抵凡一個大學者平日用功,總是有無數小冊子或單紙片,讀書看見一段資料覺其有用者,立刻鈔下。(短的鈔全文,長的摘要記書名卷數頁數)資料漸漸積得豐富,再用眼光來整理分析他,便成一篇名著。想看這種痕迹,讀趙甌北的《二十二史劄記》,陳蘭甫的《東塾讀書記》,最容易看出來。

  這種工作,笨是笨極了,苦是苦極了,但真正做學問的人,總離不了這條路。做動植物的人,懶得採集標本,說他會有新發明,天下怕沒有這種便宜事。

 

  發明的最初動機在注意。鈔書便是促醒注意及繼續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當讀一書時,忽然感覺這一段資料可注意,把他鈔下,這件資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腦中,和滑眼看過不同。經過這一番后,過些時碰著第二個資料和這個有關係的,又把他鈔下,那注意便加濃一度,經過幾次之後,每翻一書,遇有這項資料,便活跳在紙上,不必勞神費力去找了。這是我多年經驗得來的實況,諸君試拿一年工夫去試試,當知我不說謊。

  先輩每教人不可輕言著述,因為未成熟的見解公布出來,會自誤誤人,這原是不錯的。但青年學生「斐然有述作之志」,也是實際上鞭考學問的一種妙用。譬如同是讀《文獻通考》的《錢幣考》和各史《食貨志》中錢幣項下各文,泛泛讀去,沒有什麼所得。倘若你一面讀一面便打主意做一篇中國貨幣沿革考。這篇考做的好不好另一問題,你所讀的自然加幾倍受用了。譬如同讀一部《荀子》,某甲泛泛讀去,某乙一面讀一面打主意做部荀子學案,讀過之後,兩個人的印象深淺,自然不同。所以我很獎勵青年好著書的習慣。至於著的書,拿不拿給人看,什麼時候才認做成功,這還不是你的自由嗎?

  每日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讀的,一類是涉覽的,因為我們一面要養成讀書心細的習慣,一面要養成讀書眼快的習慣。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於白讀;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不能博搜資料。諸經諸子四史通鑒等書,宜入精讀之部,每日指定某時刻讀他,讀時一字不放過,讀完一部才讀別部。想鈔錄的隨讀隨鈔。另外指出一時刻,隨意涉覽。覺得有趣,注意細看;覺得無趣,便翻次葉。遇有想鈔錄的,也俟讀完再鈔,當時勿窒其機。

  諸君勿因初讀中國書勤勞大而結果少,便生退悔。因為我們讀書,並不是想專向現時所讀這一本書裡頭現錢現貨的得多少報酬。最要緊的是涵養成好讀書的習慣和磨鍊出善讀書的腦力。青年期所讀各書,不外借來做達這兩個目的的梯子。我所說的前提倘若不錯,則讀外國書和讀中國書當然都有益處。外國名著,組織得好,易引起趣味;他的研究方法,整整齊齊擺出來,可以做我們模範;這是好處。我們滑眼讀去,容易變成享現成福的少爺們,不知甘苦來歷,這是壞處。中國書未經整理,一讀便是一個悶頭棍,每每打斷趣味,這是壞處。逼著你披荊斬棘,尋路來走,或者走許多冤枉路(只要走路斷無冤枉,走錯了回頭,便是絕好教訓)。從甘苦閱歷中磨鍊出智慧,得苦盡甘來的趣味,那智慧和趣味卻最真切。這是好處。

 

  還有一件:我在前項書目表中,有好幾處寫「希望熟讀成誦」字樣。我想諸君或者以為甚難,也許反對說我頑舊。但我有我的意思,我並不是獎勵人勉強記憶。

  我所希望熟讀成誦的有兩種類。一種類是最有價值的文學作品;一種類是有益身心的格言。

  好文學是涵養情趣的工具。做一個民族的分子,總須對於本民族的好文學十分領略,能熟讀成誦,才在我們的「下意識」裡頭,得著根柢,不知不覺會「發酵」。

  有益身心的聖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們全社會上形成共同意識。我既做這社會的分子,總要徹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識生隔閡。一方面我們應事接物時候,常常仗他給我們的光明。要平日摩得熟,臨時才用得著。我所以有些書希望熟讀成誦者在此。但亦不過一種格外希望而已;並不謂非如此不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21: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