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猴年初九老同學聚會時我順口一句提議,惹得本書作者付出一年多的辛勞。很高興今天第一時間讀到完稿《我們擁有同一個名字——老五屆》。
儘管作者反覆強調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然則事事均有真實背景,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從北疆到香港,從甘肅到沿海,從九州到北美,入學的青蔥歲月到於今的古稀之年,書中出場腳色之多,任由玩味心境;涉及事件之廣,足可領略風騷。單單從第一稿三大部分初擬的標題:山雨前,暴風中,陽光下最後替換成為山雨漸,亂雲飛,暖風熏,就可以看到作者消費了幾許腦汁。
從發起動議收集資料到擬定大綱列出章節為時不到一年。真正動筆是2017年開春,十五萬字左右的著作,跨度五十餘年,趕在同窗畢業五十周年之際排版校對印刷出版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所幸成書終於到手,頗感欣慰。作為第一讀者,我在佩服作者寫作快手,如此迅捷完稿,感受欣喜之餘,也曾提出過一些供作者參考的粗淺看法。惜乎作者時間有限、精力有限,無法逐條修訂,在某些方面已經不可能一一如願。
然而,需要充分理解的是對於抱病寫作的作者來說,這是一個額外的任務。其間,他業已完成原定計劃出版了紅學著作《紅樓夜探——綺夢、春夢、迷夢》、與上海少年報小記者合作的少兒魔幻小說《東方奧芝歷險記》。另外,還有幾部大戲本子:弘揚孝道的《願意不願意》、歌頌忠貞愛情的《陳鑾與小紅》等等。
讀者的我和作者的他對於素材的取捨有不同看法本屬正常。期間有些許相左的是,我傾向於強調老同學中間,有的是多的是專家、能人、高手,個個都是相當優秀傑出的人才,是可以有許多可書可述之處;而他則笑言,那不就成了勞模表彰大會。
不願求全責備也不必求全責備。即使作者想保留的不少歌詞詩詞也有其另外一方面積極的作用和餘韻——給讀者留下那個逝去年代的印記,如果從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來看的話。作者原本還想引用當年閻肅題寫的革命歌曲《永遠不能忘》——永遠不能忘,永遠不能忘。不能忘,階級仇恨深如海,祖輩血淚滔滔流成河。不能忘,敵人就在面前站,帝國主義狼子野心狂。鑒於此書讀者決不限於分贈的各位同窗校友,作者意圖正是讓不懂得過去的年青一代永遠不能忘記老五屆曾經走過的那個年代。
在略嫌歌詞篇幅過多的同時,這篇後記還是忍不住想借用明末清初愛國志士曹洞宗弟子復社四公子之一方以智一首七律來作為對旅居海外的作者,一個始終依戀故國的遊子,一個執著熱衷於劇本創作的劇作家,我們的老同學表達些許感慨。
聞聲自笑學龍蛇,
二十年中苦亂麻。
久看圖書如貝葉,
卻從刀箭出蓮花。
五湖浪里難求夢,
三徑歸來可是家。
惟祝東籬甘露滿,
沒弦琴上是生涯。
至於這篇斷章式的三部曲札記,對於人物的描寫,尚欠深邃的心理刻畫、環境烘托、肖像描述,正如「寫在前面」中所坦陳的短板;然而,無論如何應該說,當今很少讀到這一類能夠反映老五屆學習、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全景式作品,所能看到的回憶性文字多半集中於某人某時某地。
順口一句提議,出於對我們這些老同學半個多世紀人生經歷的感悟。昔日的同窗在人生道路上邁出的每一步足跡,從各自的家庭背景出身開始,直到現在精彩的退休生活,都是有故事的。正如尤世懷仁兄所言:「要寫的話就是一本厚書」。
我們這些老同學,都接受過傳統思想的教育和正派作風的熏陶。大家歷盡時代變遷,經受種種坎坷曲折,磨難砥礪,無私奉獻了青春、熱血、健康乃至生命,是一些坦坦蕩蕩做人、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學問的人。誠如周竟成老兄所言:「我們大班無論當官、無論經商、不論官職、不講規模,都無一人被雙規、被帶走。我們全都是有底線有擔當的人。」
我們這些老同學,在踏上社會五十年的歲月中,用學到的知識和努力,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們對得起國家、對得起社會、對得起身邊的人群。
我們這些老同學,一生無怨無悔,時至今日,年齡都已在由七奔八的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現在最為重要的是,為了我們所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保持良好的陽光心態,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地生活,「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把握現在,享受人生,過好每一天,讓晚年過得更加瀟灑,更加快樂,更加幸福!
何智榮
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