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的這些中國人(4):在溫哥華有七間房產的女人
過去十多年,在溫哥華搶了多套住房的華人不在少數。
我知道搶房最多的是個女人,叫YANG,平時住在我家店的附近,也是我奶茶店的一位常客。
她通常並不總在溫哥華,從國內回來的時候,喜歡跑到我店裡來找人聊天解悶。
其實YANG是從2012年才開始「搶房子」的,而且最初的時候根本不是「搶」,是「被騙」,因為那時候的房子,基本上沒什麼人要。那一年,她來加拿大旅遊,在溫哥華參加了一個Party,認識了一個地產中介,後來又見了幾次面, YANG當時並沒有買房的打算,雖然覺得溫哥華是個美麗的地方,但是中介的反覆鼓噪也沒有讓她最後下定決心。
2013年後,YANG在國內投資的一家餐館有了起色,手上有了多餘的閑錢,這才想起來到溫哥華投資買房。那時的她,不算富裕,所以只投資買了一套小戶型。國內的朋友都說她「被騙了」,因為當時她的周圍沒幾個中國人了解溫哥華,加幣兌人民幣是一比七,而且她也幾乎沒有時間到溫哥華來住。
所以到2015年的時候,YANG決定將這套小公寓掛牌出售,中介建議的叫價是30萬加幣,結果出乎意料的是,很快就有買家給出了50多萬的OFFER。
這筆賬算下來,連YANG自己也嚇了一大跳,她真沒想到溫哥華的房價會漲得這麼瘋狂。她前期總共才投資了5萬加幣,3年間增值了20多萬加幣,比她的餐館賺多了!
YANG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她不僅拒絕了買家的OFFER,而且還一鼓作氣,將原本打算用於投入國內餐館的資金投入到溫哥華地產,一下子又增持了兩套。
今年春節,YANG來溫哥華過春節,專門來我家店裡看望我,她告訴我,就在春節前幾天,她又購買了位於COLLINWOOD JOYCE天車站附近的三套全新公寓,共價220萬加幣,所以,從2013年到2016年初,四年中,YANG一共買了8套公寓,資產總值500多萬加幣,成為名副其實的「富婆」。
我恭喜她,她謙虛地說「其實,都是運氣好」。
。。。。。。
溫哥華的這些中國人(5):嫁給了一個糟老頭的「女神」
移民溫哥華「打拚」的人,並不是個個都像YING那樣「幸運」,縱然她是一位「女神」。
ANNA,我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是在我家店的門口。
那是一個冬天,天氣很冷,我從外面進貨回來,快走到店門口時,準備開門,想不到我前面的一位女生已經幫我HOLD住門,示意我先進去,趕緊我謝過她。
「這小天使是誰?」
等我進去了,趕緊回頭認真地看了她一眼。
只見她穿著一身紅色的羽絨服,有一張「天使」般的容貌,細膩的皮膚襯著紅棉襖,白裡透紅,人長得真好看。
她叫「ANNA」,在UBC上學,住在我家店的附近,是我家店早期的第一批客人。她知道我有房子出租后,很「關照」我,馬上就搬到我家的房子里來,成了我的「租客」。
ANNA人很好,但是生活自理能力不行,我每次去出租的房間「查房」的時候,她的房間總是「最髒亂」的之一,當然,現在的孩子差不多都這樣,我也並不奇怪。
有一次下大雨,她住的房間,突然半夜裡窗戶漏水,她打電話給我,我跑去修理,淋了一場大雨,生了一場大病。後來我才知道,她平時總會忘記出門的時候關好窗戶,甚至也常常會忘記關好自己的房門,窗戶因為長期被雨水侵蝕,窗框變形,導致不能密封,雨水都進來了。窗戶漏水這件事情,本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之前不嚴重,她竟然也就完全不當一回事,沒有告訴我,直到最後完全壞掉。
ANNA很喜歡喝奶茶,所以幾乎每天下了課就泡在我的店裡。她聽說我的店是加盟店,而且有些大學生也在做這個奶茶店加盟商的時候,非常感興趣,我告訴她,如果成為加盟商的話,就會獲得在總部工作的機會,對將來申請移民很有幫助,她很快就下了決心要做加盟商,還說要讓她父母過來好好看看,讓她父母投資。
但是這件事情一直沒有發生。
她畢業后從我的出租房子里搬走了。
又過了小半年,ANNA再次來到我的店裡看望我,這時候的她身邊多了一個滿頭白髮的白人老頭。
她向我介紹說,那是她的「老公」。
。。。。。。
溫哥華的這些中國人(6):撿垃圾的BNB老闆
我家現在出租的這套房子,地理位置非常好,離UBC很近,交通方便,附近的公立學校一流。
所以這個社區里的房子,拿來出租的話,都是很「俏」的。
我家旁邊有戶人家是台灣人,只有老夫妻兩個,平時基本上不怎麼跟外人講話。
他們家除了夫妻兩人住一間房之外,其它都拿來出租,但是跟我家的出租房不一樣,他們是BNB,也就是「小旅館」,客人都是遊客,夫妻兩人還為客人準備三餐飯。聽他們自己說,過去的時候,他們的主要客人都來自台灣。
最近大陸移民很多,他家開始接待大陸來的移民,價格也提高了。
移民不同於遊客,尤其是第一次登陸的移民,隨身帶的行李特別多,這些行李都堆在他們家的車庫裡,他們家的車,也就只能天天「躺」在小區的馬路上了。
有一次,我到自己的出租屋去「查房」,看見兩個老人家在車庫門口吃力地搬東西,我就過去幫忙。我看了一眼他們家的車庫,把我嚇了一跳,整個車庫塞滿了東西,一直堆到天花板,有舊沙發、舊電視、舊床架、舊床墊、舊桌子、舊椅子。
原來,他們家自從開始接待新移民后,把屋子裡的廳都間隔成了小房子,因為來得新移民多半是一家子,每個小房間都需要一整套的居家用品,兩個老人捨不得買新貨,就到處撿。剛好加拿大這裡,扔垃圾要錢,一般人家要是有舊東西不要了,要麼弄個YARD SALE,要麼直接就放到家門口,寫上FREE TAKING,隨便你拿。兩個老人看到有用的就往家裡搬,開始的時候這一招很管用,但是時間長了,竟養成了一種習慣,有用沒用的,都要往家裡搬,車庫就再也沒有空餘過了。
不過,不要以為垃圾佬就很邋遢、沒文化,老阿爸在台灣曾經當過老師,還做過很多年的生意,我跟他聊天,發現他講話風趣,台灣口音很柔和,還蠻有范兒的。
。。。。。。
溫哥華的這些中國人(7):董先生的「最後一天」
有一位董先生,每個周末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帶著他的孫子到我家店裡來買奶茶。
看得出來,他對自己的孫子很寵愛,有求必應。
董先生每次來我家店都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顯得很得體很講究。
我很久以後才知道他原來是個廚師,因為他完全不像我以為的「廚子」的樣子。
他因為非常有規律地來我家店,所以我們兩就熟悉起來。
這個周末,他的心情特別好,他告訴我,昨天是他在餐館工作的最後一天,今天起他就開始退休生活了,可以經常來看望他的孫子了。
董先生是香港人,從18歲開始,在餐館這個行業里工作了40多年。他年輕的時候很苦,18歲入行后不久一個人漂泊到迪拜,在那裡學會的拉麵和炒鍋,成為一名全能的廚師。
97年前後他一家人移民到加拿大,他用攢下來的錢,在天車站本拿比和高貴林交界的地方,買下一間小餐館,取名「大旺茶餐廳」,名字聽起來很土氣,但是內容和服務很實在。那個地方因為有很多培訓機構和學校,他的餐廳受到周邊學生的熱烈追捧,名噪一時。
三年後,有一位大陸商人主動要求以高價買他的生意,他就把餐廳賣了,然後到列治文的一家餐廳做了一名普通的炒菜師傅。
董先生雖然自己不再做餐廳生意,但是他天生一副做生意的好頭腦,自從他賣掉自己的餐廳之後,就沒有停止過買房子,十幾年下來,他已經擁有了三間獨立屋和一間公寓,資產在600萬以上,三間獨立屋,他和老婆一套,兒子和女兒各一套。
我問他把溫哥華的公寓給了誰,他說,他把這套公寓給了他的孫子。
我問他既然已經把一套獨立屋給了兒子,為什麼還要再把一套溫哥華的公寓給孫子?
他說他要讓他的孫子從小在白人多的地方讀書,從小就跟白人的孩子做朋友,這樣他孫子將來就可以進到白人的社會裡去了。
。。。。。。
溫哥華的這些中國人(8):從洗碗工到餐館老闆
平時,公司總部來給我家店送貨的司機叫DAVID,他的年紀和我相仿。
DAVID在國內的時候是個機械工程師,來加拿大后,因為年齡大和英語水平低的原因,找不到合適的專業工作,就轉行開貨車了。
DAVID把送貨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我觀察他的後車廂,貨物總是擺得井井有條,每次出貨先後順序非常清晰合理,從來沒有出過錯。
聽他說,因為他懂得機械,所以在他開車的這幾年裡,公司從來沒有修理過他開的那台破舊的老爺車,而且一般的小機械故障,他都自己處理,老闆賺大了。
我說現在這裡是加拿大,公是公,私是私,自己的時間和自己的金錢,跟公司之間還是要分清楚的,他沒有必要這麼做。
DAVID笑一笑,沒有跟我理論。
其實,平時不光是他自己開的車,即使是同事開的車出了什麼問題,他一概儘力幫忙。
後來有一天他來我店裡送貨的時候,對我說,這是他最後一次給我家店送貨了,他很快會搬到離大溫地區很遠的地方,一個叫CHILIWACK的城市,因為他在那裡用很便宜的價錢買了一家小型的汽車修理廠。
他離開后,我們保持著斷斷續續的聯繫。
有一天,他打電話告訴我,他在CHILIWACK的汽車修理廠如今生意很好很穩定,歡迎我過去看看。
那是一家總部在溫哥華的本地連鎖的汽車修理廠,上一個老闆是個澳大利亞華人,想通過投資移民渠道,從澳洲移民加拿大。在CHILIWACK做BC省的投資移民的話,要比在溫哥華便宜很多。兩年下來,那位澳大利亞的華商成功以後,願意以便宜的價格把它轉手出去,一般住在溫哥華的華人,都不願意搬出溫哥華,尤其是不願意搬到像CHILLIWACK這樣「偏遠」的地方,但是DAVID抓住了這個機會。
他的修理廠乾淨整潔,一看就是「管理規範井井有條」。他自己既做老闆,也是「小工」,而且是主力,他這些年在艾米粒奶茶公司積攢下來的「修車」的經驗,現在全部都用上了。
我還去了他家參觀。房子在半山上,非常大,寬敞明亮,站在陽台上俯瞰菲沙河谷,有一種「意氣風發」的豪情壯志。
人生, 有時候「退就是進」。
(請點擊進入「作者」個人空間,查閱我的個人資料,看看我還能為你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