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益民考察台灣奶茶的計劃因為生病耽誤了一陣子,如今病好了,時間也越來越緊張了,考察計劃於是「變檔」到了「加速度」。
接連著兩天下來,都是SAM和阿英開車帶著他「四下出擊」。
「台灣奶茶」本身給貝益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多樣化,從口味和甜度到奶茶中「珍珠」的品種,五花八門,異彩紛呈。
而且貝益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規律,那些「有名」的奶茶店基本上都在學校的邊上,尤其是「國中」的邊上。
阿英介紹說這是因為台灣奶茶是一個由中學生人群追捧起來的消費品,他們是奶茶消費的絕對主體,所以商店都開在學校附近,口味和形式也一定要跟著中學生的喜好不斷變化,她還介紹說,最近東南亞地區四個國家的中學生們在網上成立了一個「奶茶聯盟」,人數很龐大,在輿論風向上很有「帶動力」。
不過,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台灣奶茶店給貝益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裡的氛圍,那種在一個簡陋的小店中,滿滿的都是無拘無束的學生,還時常打打鬧鬧,青春洋溢的「氛圍」。
這種情形讓貝益民感到既陌生有親切,「親切」是因為這就是他當初少年時代的樣子,「陌生」是因為這種情形在大陸已經消亡了。
這天三個人坐在「育賢國中」附近一家叫「新茶道」的奶茶店裡休息,一邊喝茶,一邊觀察店裡的情況。
一大群中學生圍在坐不遠處的一個桌子旁,大聲地議論著「韓國瑜」。
貝益民笑著說:誒,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昨天和今天是大陸高考的日子?想不到,大陸的學生正在拼死拼活,台灣這裡的學生卻在喝奶茶,談政治。
SAM說:這幫「小屁娃」懂什麼政治?簡直就是「瞎胡鬧」,韓國瑜也好,蔡英文也好,關他們什麼事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個時間段,不好好讀書,將來也就是個在奶茶店做打工仔的命。
阿英馬上反駁說:看你這話說的,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他們不關心政治,難道反倒是那些已經沒有了未來的老古董們去「玩弄政治」不成?不也有「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句話嗎,年輕人關心政治,國家才真正有前途呢。
貝益民聽出了阿英話中的火藥味,趕緊轉了一個話題,說:我昨天晚上看大陸的新聞,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一個學生從考場出來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他的班主任跪下,網上很快就成為熱搜了。
SAM說:我也注意到了,這位學生從考場出來后很激動,為了向老師表達感恩之情,給老師跪下了,這是個好學生,懂得知恩必報。
阿英聽了很驚訝,說:中小學教育是國家的「義務教育」,學生到「國小國中」讀書是國家給的福利,又不是老師賜予的「恩惠」,為什麼要給老師磕頭?
SAM說:這你就不懂了,在大陸,高中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最重要的階段,你將來是穿皮鞋還是穿草鞋,就看你高中讀得好不好,能不能考上好大學嘛,怎麼考上好大學?不靠老師教得好怎麼行?
貝益民扭頭看著阿英,好奇地問:阿英,台灣的這幫學生為什麼就沒有向大陸的學生那樣呢,我看他們每天在奶茶店裡打打鬧鬧的,好像沒有多少壓力似的,台灣的高考是什麼時候?
阿英說:台灣已經廢除了像大陸那樣的統一的全國高考。
貝益民驚訝地問:真的嗎?台灣已經沒有高考了?
阿英說:是的,本來,台灣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實行了與大陸「高考制度」不同的「大學聯考」,後來又在2002年取消了大學聯考,改用「多元入學」方案,也就是在台灣不存在「一考定終身」的事情。
貝益民說:這麼說來,台灣現在實行的是類似於西方國家中學的升學制度。
阿英說:是的,台灣的辦法跟加拿大或者美國的升學辦法相似,不過也有自己的特點,我們主要依託的是平時的「學測」,再加上「指考」成績,另外還有「繁星計劃」、「推薦甄選入學計劃」和「特別身份學生優待入學計劃」等。
貝益民又好奇地問:這麼說來,台灣學生上大學很容易嗎?
阿英點點頭。
SAM這時候插嘴說:台灣這邊大學的種類繁多,升學的途徑也五花八門,「野雞大學」遍地都是,只要你是個人,想不上大學都難哦。
阿英瞟了SAM一眼,生氣地說:什麼叫「野雞大學」?你不要這樣污衊人家好不好?
SAM笑一笑,抱歉地說:好啦,不是「野雞大學」,反正就是什麼樣的大學都有。
阿英扭頭看著貝益民說:你別看他胡說八道,他說的那些「野雞大學」,其實就是大陸的「專科學校」,現在大陸的「專科學校」都爭著「高大上」了,而台灣這邊則比較實在,雖然也都改了名,但是基本上還是原來的「本色」,重點培養技術性人才。
貝益民問:為什麼台灣還要保持「專科學校」這種人才培養機制呢?
阿英回答道:當然是因為台灣有這種人才需求,台灣政府這些年來一隻在全力扶植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已經在台灣培育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科技製造業企業,他們是像成功大學這樣的大學畢業生最主要的就業市場。
貝益民點點頭,又好奇地問:這些高科技企業主要有哪些?
阿英說:在半導體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當然是「台積電」,還有「聯電」、「聯發科」以及「創意」等等,與它們配套做「封裝」的代表企業是「日月光」和「矽品」,以及做「光電」的「友達」和「奇美」。
貝益民聽完愣了半天,因為這些企業他大多數都不熟悉,想一想,又好奇地問道:台灣這邊沒有像「百度」、「巴巴」、「騰訊」這樣的企業嗎?
阿英瞟了貝益民一眼,哈哈笑起來,說:貝博士,你怎麼就糊塗了呢?這裡是台灣呀,我們有谷歌、亞馬遜、EBAY、臉書、推特、MSN,我們為什麼還要搞自己的「百度」、「巴巴」、「騰訊」?
貝益民長長地「哦」了一聲,不停地點頭。
過了一會,貝益民又問:阿英,台灣的大學怎麼會有這麼強的科研開發能力呢?
阿英想了想,說:我覺得台灣的高等教育理念跟大陸的高等教育理念差別還是蠻大的,大陸的高校都爭著做學術研究型大學,而在台灣,學術研究型的大學並不是主體,我們有很多像「成功大學」這樣的應用技術型的大學,他們為台灣培養高素質的「實操」或者叫「動手能力強」的大學生,這樣的大學生畢業出來后更受歡迎。
貝益民愣了一下,重複地問道:「成功大學」?對不起,我之前沒有聽說過這所大學,它是所私立學校嗎?
SAM這時候哈哈笑起來,插嘴說道:沒聽說過很正常,我最初的時候也是從來沒有聽說過它,後來是因為經常聽到說「台積電」最喜歡招「成功大學」的學生,而且「台積電」裡面最多的大學畢業生是「成功大學」大學的學生,我才把它記住了。
阿英等SAM講完後繼續說:「成功大學」是國立大學,「成功」兩字是為紀念延平郡王鄭成功,它的前身是1931年創辦的「台灣總督府台南高等工業學校」,現在是台灣學術排名最頂尖的四所大學之一。
貝益民又長長地「哦」了一聲,他有些疑惑地問:你不是說「成功大學」是不是一所研究型的大學嗎?
阿英笑一笑,說:台灣的大學沒有「發表學術論文數」的硬性指標,「成功大學」雖然比較少純學術研究,但是它卻是最早與「台積電」進行科研合作的大學,它在工程學研究方面很有成就,為提升台灣半導體研發和製造技術,以及培育半導體專業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貝益民聽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想不到,一個小小的台灣,能夠把高等教育的問題處理得這麼好,還能創造出這麼多優秀的大企業,真是了不起,這主要是誰的功勞呢?
阿英瞟了貝益民一眼,說:你這個思想啊,簡直跟SAM是一模一樣的,台灣有今天不是任何個人的功勞,而是台灣民主制度進步的結果,你不知道,這些年,台灣人民,從普通老百姓到企業家,從國民黨到民進黨,大家都在不停地督促國家政治制度的改善,推動著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沒有大家一齊努力,怎麼會有今天?
貝益民聽完一邊點頭,一邊又問:你覺得台灣人的這種民主意識是從哪裡來的?
阿英說:從哪裡來?你不知道,我們中國人其實天生就有世界上最好的民主意識啦?
貝益民愣住了,扭頭看著阿英。
阿英笑一笑,接著說:這個道理其實我阿爸告訴我的,我阿爸是個私塾的教書匠,他從我小時候就告訴我,我們華人是全世界最有民主意識的,他說中國的「科舉」就是中國古代的「民主選舉」,而且是世界古代歷史上最科學的民主選舉,因為在帝王時代,皇帝是天子,由上天「選定」,但是皇帝以下全部可以通過考試來選拔,不論出身,不分階級,絕對公平。
貝益民聽完再次長長地「哦」了一聲,開始不停地默默地點頭。
阿英接著說:而且這種方式,在整個世界的歷史上,幾千年中,只有中國人想出了這個方法,不僅一以貫之,而且甚至比今天西方現代的投票方法還要聰明呢。
貝益民點頭說:是的,中國的科舉制度在1300多年的隋朝就已經完善了。
阿英說:就是嘛,中國的科舉不僅公平而且聰明,西方人不要說實踐,他們連想都想不出來, 你說中國人偉大不偉大? 那些說中國人沒有民主的素質的人,是不是很無知?
貝益民愣了好一會,終於又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突然間一個人「哈哈哈」地笑起來。
等笑完了,他看了看旁邊面帶疑惑的阿英和SAM,感嘆地說:想不到,我們竟然在台灣中學生的「奶茶領地」,找到了證明中國人有民主 「素質」 的鐵證,中國人不是沒有民主素質,而是被人故意「誤導」了。
阿英點頭說:國父在民國三年就已經提出了「五權分立」的治國方案,目的就是要把中國的「科舉選拔制度」運用到現代民主制度中去, 台灣從1980年代末,蔣總統經國先生開放黨禁之後,只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就和平地實現了國家的民主轉型,所以,我們華人只要真心朝著世界民主文明的方向前進,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路,「條條大路通羅馬」嘛,哪裡有「民主是西方模式」的問題?(請點擊進入"作者"個人空間,查閱我的個人資料,看看我還能為你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