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晚舟歸來(138):貝益民要搞 「政治交易」

作者:王博談美加  於 2020-7-15 10: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王博談美加|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溫哥華, 移民, 政治交易, 選票

貝益民從律師行出來后,馬上找到了TINA和江晚舟。

貝益民對她們兩說:我這邊有重要的事情,需要盡量多的來人幫忙和參與,能不能把你們可以請到的人都召集起來?這件事跟救陳鋒有關。

TINA馬上點頭答應。

江晚舟一邊點頭,一邊疑惑地問:你是有什麼事情需要弄到這麼大的陣仗。

貝益民簡單地把他與賈斯汀的「君子協定」講了一遍。

江晚舟沒好氣地說:前些天我說要替林馨報仇,你唱反調,建議我們把店搬走,這次陳鋒出了事情,你又拿他的案子和律師做什麼交易,你是怎麼回事?

貝益民聽了,沒有馬上反駁她。

等江晚舟稍稍平靜下來后,貝益民說:晚舟,TINA,有些事情你們還不太懂,也沒有必要爭論,爭論也沒有用,但是我們現在需要馬上統一行動,才能做成一件事情,你們能不能先認真地聽我講一講?

江晚舟似乎並不買賬,繼續氣哼哼地說:如果是跟為林馨報仇有關我就支持,如果無關,我就不支持。

TINA則表態說:有些事情我可能真的不太懂,但是我相信貝叔叔,我願意聽你說。

江晚舟聽TINA這麼表態,看了一眼貝益民,老不情願地說:好吧,你先說說看。

貝益民說:西方政治是民主政治,也就是選票政治,溫哥華是加拿大華人最聚集的城市,也是華人比例最高的一個城市,華人的政治傾向,足夠影響任何政黨在市政府和省政府中的選舉,這就是為什麼每年的春節,加拿大的總理和BC省的省長,都要來華人社區參加新春慶祝活動,這些你們都知道吧。

江晚舟和TINA點點頭。

貝益民接著說:但是,可惜的是,長期以來,華人社會一盤散沙,參與政治的積極性很低,所以華人儘管人數眾多,主流社會的政客們還是很歧視華人,他們控制下的媒體,對華人社區存在的問題報道很少,主流社會關心的也很少,華人對他們來說,也就是一個數字,一張很「便宜就能買到」的「賤」選票而已。

江晚舟和TINA又點點頭。

貝益民接著說:上次林馨遇害的事件發生后,你們應該已經看清了我講的這些事實,在關鍵的時刻,主流社會不為你說話,華人社會也沒有人出來為自己人發聲,所以最後的結局也就僅僅是警察局出來高調地表態一下,為他們自己作秀而已,到現在為止,警察局仍然沒有採取任何「積極」的措施,而且我可以肯定,如果沒有一股力量推動他們的話,他們也一定不會採取任何「積極」措施,最終,這件事情會「不了了之」,因為華人不僅「一盤散沙」,而且「很容易健忘」。

江晚舟說:既然華人社會是「一盤散沙」,這個問題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得到解決,為什麼林馨的事情你選擇退卻,而陳鋒的事情你又要積極出頭呢?

貝益民說:因為現在有主流社會的代表性政治人物,看到了華人社會的變化,看到了華人選民的巨大能量,他們有求於我們,我們也有求於他們,這就叫「契機」,所以我願意與賈斯汀達成協定,同時我又需要你們大家都來支持這件事情,如果主流社會願意站出來,支持華人群體,大家一起給政府施壓,問題就有可能得到解決。

TINA聽了表態說:我現在聽明白了,我堅決支持貝叔叔的做法。

江晚舟默默地點點頭,說:但是我還是不太明白,為什麼說我們華人就一定是「一盤散沙」?我相信我們華人裡面還是有很多人都非常「愛國」的,大家都是中國人,為什麼就不能在「同是中國人」這個理念下,把大家團結起來,為華人自己爭取正當的權益?

貝益民說:中國人同宗同族,「同是中國人」這個理念不是一點都沒有「凝聚力」,但是在加拿大,華人首先都是加拿大人,其次才是中國人,而且中國之大,民族和地域差異明顯,在加拿大僅僅用「同是中國人」這個理念,其實是不足以把大家都團結起來的,這面「旗幟」太落後了。

江晚舟問:你覺得什麼才能把大家有效地團結起來呢?

貝益民說:現代社會裡面,只有兩樣東西具有最強的凝聚力,第一個就是宗教或者信仰,比如說,在加拿大,同時少數族裔,但是印度人有信仰,所以他們就明顯比華人團結,在政治上比華人明顯有影響力。

江晚舟問:你憑什麼這麼說?

貝益民笑一笑,說: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啊,在聯邦政府30個部長中,有5位部長都是印度人,但是沒有一個華人。

江晚舟和TINA都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貝益民看了她們兩一眼,接著說:印度人中,幾乎100%的人,無論貴賤貧富,都有宗教信仰,不過他們的宗教其實並不統一,有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還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等等,而我們中國人本來有一個統一的「信仰」,也就是儒學思想,只是很可惜,這個思想不僅沒有「入時俱進」,而且已經在中國人的心中變得「支離破碎」了。

TINA著急地問道:貝叔叔,既然海外的華人已經不可能用「思想統一」的辦法團結起來,是不是就可以用第二種辦法呢?

貝益民說:對,這就我要說的要點,我們可以把大家團結起來的第二樣法寶就是「利益關聯」,和上面講的宗教或者信仰一樣,它其實不分種族和民族,也可以稱它為「利益共同體」,我們這次要把溫哥華的華人變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江晚舟面露喜色,馬上問道:把華人團結起來的「利益關聯」是什麼呢?

貝益民說:就是「華人的安全」問題,這是現在每個華人都可能關心的,涉及到每個人切身利益的問題。

江晚舟和TINA看著貝益民,示意他繼續往下講。

貝益民說:過去華人最集中的地方在中國城,這裡的華人比較懦弱,也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現在華人遍布很多社區,但是他們仍然是公共場合,以及各個社區的「犯罪分子」,甚至是政治極端勢力,首先選擇攻擊或者「欺辱」的對象,現在賈斯汀所代表的主流政治勢力看中了我們,而我們也需要他們的支持,這就是我們要同主流社會的政治人物和主流媒體「交易」的原因,我們要藉助他們的力量,來達成雙方的目標。

江晚舟聽完貝益民的話,有點泄氣,她酸酸地說:貝老師,你的話我聽明白了,你的意思不就是「狐假虎威」嘛。

TINA聽了江晚舟的話,反駁說:江阿姨,我覺得貝叔叔的做法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你說我們華人團結主流社會叫「狐假虎威」,要是有人說這是「狗仗人勢」的話,難道我們就永遠不能跟主流社會聯合了嗎?我記得在國內的時候,上政治課,不也常常講「統一戰線」是我黨的「三大法寶」嗎?我們還給它起了很多好聽的說法,叫「統一戰線」,而且還靠著它得了「天下」呢,對吧?再說了,「做交易」這種事情,在我們的店裡,不是每天都在發生嗎?我們自己還巴不得每天多做一些「交易」呢。

貝益民接過TINA的話,對江晚舟說:TINA說的好,晚舟,你其實不用太在意「交易」這種說法,在西方政治里,「交易」就是最基本的公平原則。

江晚舟輕輕嘆了一口氣,無可奈何地說:我理解你們,我知道這的確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為了替林馨報仇,為了救出陳鋒,我也只能支持你了,不過我對這種所謂「政治交易」還是覺得反感。

貝益民見江晚舟差不多想通了,很高興,笑著說:我來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吧,也許等你們聽完這個故事後,就不會覺得「政治交易」有那麼令人反感了。

江晚舟和TINA點點頭。

貝益民說:這個故事是上次TONYLILY在我家店裡舉行婚宴的時候,我從賈斯汀那裡聽來的,講的是華人社會早期是如何通過中餐館,與美國政客做政治交易,一步步讓中餐館在美國生存發展起來的。

貝益民接著說:1873年美國經濟大恐慌帶來大規模失業,很多美國工人將這場經濟動亂怪罪到華人移民身上,美國本土的抗議者們開始在唐人街放火,亂棍打死華人,還毀掉了許多房屋,這場由全美絕望的抗議者們發起的反華運動是一場針對某一特定人群、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運動,而且這一事態因為主流媒體的推波助瀾,很快蔓延到全美,最終導致美國政府在1882年出台了《排華法案》。

江晚舟插嘴說:我最近在家讀書,看到過這方面的故事,《排華法案》也就是臭名昭著的《CHINESE EXCLUSIVE ACT》,這一法案直到1943年才被廢除。

貝益民點點頭,接著說:由於遭受排擠,很多華人移民只好選擇到紐約和芝加哥這些現代城市中落腳,由於這些來自中國的移民無法獲得公民身份,一些人於是通過舉辦豪華的「中餐宴會」來「賄賂」當地的政府官員,試圖繞開法律的限制,最後的效果,是大量的中餐館在這些現代都市裡面得到保護和發展,為成千上萬的早期華人移民提供了寶貴的生存機會,而這便是美國中餐館的「種子」原型。

江晚舟聽到這裡忍不住笑了起來。

TINA感慨地說道:想不到,原來中餐館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發」起來的。

貝益民笑一笑,接著說:後來,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的主流媒體也在普及與增進美國公眾對中餐的了解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時候,美國人常常會在報紙上看到一些反對華人的故事,說華人吃老鼠、吃狗肉,把中餐描述得很不堪。於是一些華人的領袖就專門為主流的媒體舉辦大型的中餐宴會,向他們展示真正的中餐,記者們可以在宴會上吃到精緻的菜肴,還有演出和娛樂節目。這些記者們發現真正的中餐和美國人民誤解的中餐之間有很大的差別,於是他們寫了很多有趣的文章描述神奇的中國餐,還在這些文章里描述中國人如何使用筷子吃飯,這些宣傳報道匯聚起來,最後大大促成了中餐在美國的普及。

貝益民的這個故事,讓江晚舟和TINA大開眼界,聽得頻頻點頭。

貝益民於是總結說:所以,在西方國家講政治,不要搞「假大空」,這裡的政治就是要通過「交易」,來解決問題。

江晚舟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看著貝益民說:好吧,我不跟你爭論了,我也原諒你上次的「懦夫」行為,這次我們大家團結起來,一定要為林馨伸冤,為陳鋒爭取正義。(請點擊進入「作者」個人空間,查閱我的個人資料,看看我還能為你做什麼)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8: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