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深人靜 [2017/09]
- 責任 [2017/09]
- 佛在家中住心花朵朵開 [2017/09]
- 暴脾氣也能化為繞指柔 [2017/09]
文/李美鵑
生活中隨處流轉禪意生機的況味何如?咀嚼一番,其實就像靜心聽著劉昭鴻及蘇淑梅這對賢伉儷談及這些年來,跟從惟覺老和尚學佛的歷程般,一路揚長而下,看似平淡無奇,細密處卻有百轉千回的心香與法喜繚繞,偏偏這對夫妻還不時謙言「我們是全中台的『散仙』」,大夥兒一陣朗笑,又是一樁禪宗公案現前!
他,曾經硬是要「德」
提起劉昭鴻,內湖區的在地人都知曉這位二十多年前,於內湖地區開設第一家牙醫診所的醫師,彼此口耳相傳最熱中的話題自然也是他那「強調醫德,堅持專業」的硬脾氣。
據說,每每面對病人提出無理要求(例如堅持要求拔掉不需拔的牙齒)時,說勸不聽的劉昭鴻索性就會使出「逐客令」,毫不留情地把病人趕出去。不過,這些年來,再遇到類似狀況,劉昭鴻則改以相當的耐心和愛心,和言悅色地透過學理和醫理向病人解釋,直到雙方達成共識為止。談到這一切改變,必須自民國八十三年的因緣開始細說從頭。
她,溫婉當推手
那一年,夫妻倆為了紓解工作上的忙累,在舅舅引介下,前往中台禪寺普賢精舍靜坐。儘管在禪堂里始終專心如一地聽經聞法,但是,劉昭鴻回憶當時的感覺,「只是腳痛」;至於對蘇淑梅來說,「禪坐滿舒服的,心境上的煩惱很能解脫,平常也不容易生氣,是很值得投注時間和心力的生活課題。」於是,在賢內助溫婉「推手」的鼓勵下,劉昭鴻就這麼和妻子一步步踏上同參共悟的學佛道上。
自從佛法安住在劉家后,女主人蘇淑梅歡喜地表示,由於夫妻倆經常相互「報告學佛心得」,因此,不但話題變多了,彼此也更有包容心,「不像之前稍稍聽到一些不喜歡聽的話就起煩惱。」現在,夫妻倆「夫唱婦隨」地為中台禪寺的法師們義診,默契和感情更是好得不在話下。
劉昭鴻說,從事醫職首要就是一顆專註心,而在接觸佛法的過程中,點點滴滴將之印照於日常生活里,「更覺佛法不離世間法」。就像佛法的「放空」讓他深入體悟「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而師父「人皆有佛性」的開示,則使他明白人生在世,無須將自己看得太重,因此,在醫生與病人各司其職的角色扮演中,唯有相互尊重與體諒才能成就醫療的任務。
發心長遠 梅花撲鼻香
這些年來,劉昭鴻和蘇淑梅攜手打了七、八次禪七,對中台禪寺住持惟覺老和尚荷擔如來家業的「承擔」與不畏任何蜚言流語的「放下」功夫深覺「是一種了不得的修行」,再加上為了讓七十多歲的母親能夠就近有一處修行學佛的去處,於是,民國八十五年,夫妻倆歡喜布施了住家附近的「普雲精舍」,而蘇淑梅更是從精舍成立的第一天起,就發心插花供奉達摩祖師,多年來從不間斷,難怪劉昭鴻很甜蜜地讚歎妻子這些年來「愈來愈年輕漂亮」。至於七十多歲的婆婆更是精舍的發心義工。一家人就這麼抱著「三生有幸得遇佛法」的心念,奉佛法為治家寶典。
劉昭鴻強調,平日在精舍中聽經聞法雖有所體悟,但一切都不如打禪七來得深入且密集,因此,他常常以自身經驗勸說同參道友,有機會一定要多參加禪七,體會老和尚「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的開示。
被問到多次禪七中最感動的部份時,劉昭鴻禪意具足地表示,「不能感動。」原來,在禪堂里修練的就是那一念不生、一念不起的如如不動心,有了感動、起心動念了,「便脫離禪宗最基本的精神了。」能夠知道自己當下的心是高興的還是不高興的,然後,心念不生地將之收回來,這才是修行的真功夫。
放下真好 不隨境轉
另外,劉昭鴻也很幽默逗趣地提到第一次打禪七時,雙腿酸麻地不知如何是好,後來,老和尚適時開示「放下」,於是,他便聽從老和尚的指示,當下下座,結果,那種暢然寫意的舒適,直讓他讚歎:「放下真好!」
「自從生活中有了佛法后,無論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每天都很愉快。」蘇淑梅說,接觸佛法前,對得意、不得意有很大的分別心,接觸佛法后,了解人世無常的道理,明白高興時起心動念容易得意忘形,失意時起心動念容易在瞋怒中傷害自己和他人,所以,「將心安住在每一個當下不被境界所轉,自然就時時都愉快了。」
在述及一路學佛的心路歷程時,劉昭鴻和蘇淑梅的臉上始終綻放著朵朵微笑,不時還感恩老和尚引領他們接觸佛法,讓夫妻倆「行住坐卧廿四小時都有可修可練的法門」,就像單是盤腿靜坐,不但修定、修靜、修慧,伴隨著身體柔軟了,連心也跟著柔軟起來,難怪夫妻倆不約而同地歡喜強調,佛法將他們的生命帶入了另一個清明的新境地。(來源:中台禪寺)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繫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通行證註冊|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