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見異思遷

作者:自在鳥人  於 2017-3-13 06: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鳥人鳥語|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賓士, 如意, 法國, 歐洲, 天空

去年法國行之後,遊記被擱置了一段時間。延至今年初,才算正式動筆。目前為止,也僅成就了個開篇。或由於最近思路阻塞影響,進展緩慢,寫完又刪;亦或因為遊記中,寫到一個困擾許久的場景。旅行時,有兩種比較彆扭的場景,讓人迷亂又無奈。在南美,賓士蠻荒高原,天地廣闊,漫山遍野,欲舒懷抱攬,卻又觸無可及;在歐洲,遊走磚石小巷,一線天空,幽靜狹窄,似無比親密,卻又倍感壓抑。

旅行出遊,是尋找不同,經歷不同,感受不同的過程。不同,即為「異」也。故旅行,或可稱為一個「見異」的過程。「異」,可解為異數或變數,即不同於平常所熟識的路數。其可掌控性,可預知性,是很低的。既不可確定,也就會出意外,一旦遇上,若之奈何呢?

見異之前,明知會有意外,多是心有惴惴,畏縮不前,進而可能選擇放棄。但是,如意外有「利」可圖,就能產生誘惑。對誘惑的渴望,便會引人繼續冒險前行。見異之後,大多,會用曾經的經歷或心理預期比較,而做高下判定。所以這思想活動是必不可少的,故思之為必然。思既心動,動則為遷。這就組合了一個成語,見異思遷。但這成語在大家廣泛的認識中,貶義成分太重。我卻不大認同,見異與思遷,其實可以平行關係,不必因果,不必遞進。

其實學習成語,更應學習原文出處。此成語,普遍認為出於《管子·小匡》篇,原文如下: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對曰:「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不可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哤,其事亂。是故聖王之處士必於閑燕,處農必就田墅,處工必就官府,處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處閑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長者言愛,幼者言弟,旦昔從事於此,以教其子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為士。」
滿滿全是培養愚民,不教其越界,利治無患之言。

既處異鄉,不妨觀異景,品異味,思異情,心隨身異,見之思之。異鄉,其實也可以是心安之所在的。當年,曾經漂泊的大蘇有詞認同。放下舊情結,沉下心去,大約心安不是難事。所以,見異思遷,也完全可以帶著一絲平和地去踐行。

註:照片來自網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3 01: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