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自拍有風險,曬圖需謹慎!

作者:清韻  於 2017-6-16 10: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自拍

  近日,媒體報道關於自拍的幾則新聞,成為人們關注的熱議的話題。關於自拍應該屬於個人的私事,怎麼會走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呢? 

   網曝一名女子在西藏羊卓雍錯旁一絲不掛拍照,大尺度行為引起網友廣泛討論。有人認為女子的行為「對藏文化不尊重」,也有網友認為不宜過早定論。

  此前有多則因為自拍逼停火車的相關報道,也曾有報道說遊人在景點裸體自拍,甚至有微博爆出某地醫院的醫生正在進行工作的手術台上豎起剪刀手玩起了自拍等等諸如此類的新聞。 

  在自媒體時代,自拍應該說屬於個人行為,但影響了公眾安全、突破了社會公德底線,有些甚至觸動到了法律;那麼這樣的自拍就成為一種「病」,既然是病就必須有「葯」治療。 

  沉溺自拍是一種什麼樣的病呢?沉溺自拍是種病,心理疾病,就像抑鬱症一樣,有些人嚴重,有些人輕微。「自拍成癮」就是病入膏肓的那種。浮躁的社會中,虛榮心成為一些人炫耀的「心靈雞湯」。於是,微博和朋友圈迅速發酵了這樣的心理磁場。吃喝拉撒睡等日常生活的點滴,吃穿住行購都要拿出手機擺出一副人生中最得意的時刻,要留下點喜怒哀樂的情緒,通過朋友圈刷存在感,生怕這個世界把他給忘記或者遺棄了。而且自拍已經成為相當的群體行為。美國精神病協會通過研究認定,自拍成癮是一種精神性疾病。通過各種自拍、曬圖證明曾經來過這個地方或者得到過什麼,是內心虛榮空虛的直接表現,在經濟學上叫做「炫耀性消費」,一個字「俗」,兩個字「太俗」。更何況以上兩則事件的極端行為就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那麼簡單了。那種沒有社會公德的行為,為了自拍一張炫耀的照片,不惜將自己生命安全棄之不顧,還有對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置之不理,這是什麼樣的表現?完全是沒有素質,低級趣味活生生的寫照啊。難道拍出一張「高大上」的霸氣側漏的照片就這麼碉堡嗎?不惜擾亂社會的正常秩序,不惜違反旅遊文明,而且就算髮到朋友圈炫耀,想必思維正常的人也不會對自拍的東西羨慕嫉妒恨吧。反而會認真的思考自拍的人到底是否正常,甚至引起網友的公憤。有這個功夫,去讀點書,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發表一些亮瞎眼睛、洗滌心靈的東西,從內心充實提高,這樣獲得存在感豈不是更牛。 

  當然,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編。網際網路改變生活,在這個集體被自媒體尤其是手機屏幕上的移動終端綁架的時代里,處理好自拍與他人、公共的關係,應該成為一堂別開生面及時跟上的公民公開課。分享也是一種美德。什麼樣的東西和行為能夠分享是要遵行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一些發生在身邊的新鮮事物、社會關注的熱點、凡人新事,只要足夠的正能量。這樣還要大力提倡自拍上傳爆料發布呢。這樣的行為被朋友圈點贊、評論、轉發,才更能體現自我價值、體現自拍的意義。 

  再次說說怎麼治療過度自拍帶來的結果。對於那些過度自拍引發的社會安全事故和不文明的行為,我們在譴責的同時,更應該尋找解決的辦法。誰的責任應該由誰承擔。誰的過錯應該依法進行處置。在藏區羊湖的「裸照」事件,這是對宗教象徵物、聖境保護缺乏必要的常識,會導致對信仰群體的傷害。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禁忌,這些旅途中的知識是需要提前去學習知道,尊重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入鄉隨俗是最起碼的做人素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出行已經不是什麼大事,「旅遊文明」卻成為社會問題,就是在自己家也不能隨地亂扔東西吧。更何況在公共場合任性地為了自拍去踐踏花草破壞綠化、侵佔或故意損壞公物呢。對於這樣的不文明行為和「違反旅遊目的地社會風俗、民族生活習慣」的行為必須記入「遊客黑名單」,好好治療一下肆意自拍的病。對於自拍產生的社會安全事故,根據相應的法律該罰款的罰款,該拘留的拘留,該承擔刑事責任的就提起訴訟。 

  最後提醒各位網友,自拍有風險,曬圖需謹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3 08: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