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似曾相識什剎海

作者:delilah  於 2006-10-23 10: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探親系列|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天氣: 晴朗
心情: 高興
什剎海,又稱后海,和著名的北海公園隔街相望。它們水源相通,一個七扭八歪的大湖,被幾條街隔開,北為什剎海,南為北海,再南是中南海。聽起來有點怪,明明是湖,偏叫海,不知是不是和滿語有關。
儘管同屬一條水系,比鄰相距, 但什剎海沒北海有名,北海收費,還總遊人如雲,什剎海免費,反相對冷清。外地人來京,必游的景點之一是北海,很少有去什剎 海的。但北京長大的人,去北海公園的不多,更喜歡去什剎海,享受那裡的清靜和悠閑。那裡也是北京幾個有游泳池和露天游泳場的地方之一,許多小孩,是在那裡 學會游泳的,我就是其中之一。
小時,我家住和平里,離什剎海不近,但學校沒游泳池,上游泳課就在什剎海。每周一個下午,體育老師帶著我們全班人馬,浩浩蕩蕩地坐車去那裡上游泳課。等我 學會了游泳,就自己去玩。夏天,常和小夥伴們去游泳,有時在人工池,有時在天然泳場,那裡的水不幹凈,但同人工池相比,水不涼,不用咬牙憋氣跺腳地往冷水 中猛跳。
我小時比較守規矩聽話,主要在人工游泳池游,很少到天然場,即使去露天泳場,也只去什剎海。老弟比我膽大,十多歲到處亂游,什剎海是他的老據點,不知還到 過其他多少地方,估計北京的天然泳場他都去過,不挑不揀,是個有水的池子就行。他有次瞞著父母,到八一湖和人比著游,差點淹死,沒敢讓老媽知道。後來,東 窗事發,老媽從其他小孩家長那裡聽到的,將老弟很一頓擼。從此之後,老媽信不過我們,常來檢查我們是不是說謊:用指甲在皮膚上一劃,如果出現白道,就是游 過泳了,想矇事都不行。
那時錢不多,為省車錢,我們常坐車到地安門,穿衚衕走到什剎海。有條衚衕很窄,只能容一人走過,如對面來人,或等一邊人過去再走,或要兩個人同時側身擠過 去。那時人比較瘦,擠擠還行,放現在,身寬體胖的,肯定過不去。這次回去發現,小時走過的許多窄衚衕,其實都很著名,也是老北京衚衕游的景點之一。
記憶中,什剎海的夏季很美,臨湖的垂柳,柳絲蕩漾,滿湖的荷花翠葉,怡紅快綠,清風吹來,花搖葉擺,香氣襲人。湖邊有賣蓮蓬的,紮成一把。買來后,剝開蓮 子吃,清香中帶著微甜。游完泳出來,買根小豆,紅果冰棍,解渴解饞。我很少吃奶油冰棍,對我來說,那是奢侈品,雙棒的要1毛多一支。玩完吃完,心滿意足, 拍拍手,抹抹嘴,乘著暮色往家走。那時,車不擠,不用擔心乘車時間的高峰不高峰。
由於兒時的這段經歷,我對什剎海難以忘懷。回去探親,篩選有限的旅遊景點時,沒帶丈夫去逛北海,而是選擇了位於北海後門的什剎海。那天,辦完事,才上午 10點多 ,到什剎海下車。 北京9月的太陽還很毒,跑了幾天,丈夫皮薄,晒成煮熟的龍蝦了。為防止探親期間,丈夫變成蜘蛛人,我們下車后,不忙著去什剎 海,先問路人,附近哪有賣曬霜的。得到的回答是,最近的地方是地安門商場。
地安門商場我很熟,從前常去。哪裡有條著名的小石橋,兩邊有不少小吃店。我的第一碗炒肝,就在那裡的一個小店吃的。從什剎海向東走了沒多遠,我發現街道兩 旁的印象大變,新建了不少店鋪。左拐右拐,終於看到地安門商場。商場正在整修,大門都被塑料布遮的嚴嚴實實的。顧客從腳手架下鑽進鑽出,如同打洞的老鼠。
進去看,商場裡面的設施也大變,許多商品挪了地方。問售貨員,賣化妝品的地方在地下超市。導售小姐熱情地介紹著商品,都是我不感興趣的。問有沒有防晒霜, 她說,這種商品有些過季了,存貨不多,現在只有一種,防晒度15,我要買的是30。幾天來的購物經驗告訴我,對導購小姐不要過分相信。我在架上仔細尋找, 發現她這裡就有30的,吃驚的是,還是美國牌子。我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她后,那小姑娘一臉天真無邪地笑著說,還真沒看見。
出了商場,從煙袋斜街穿過去,又回到什剎海。那條衚衕,不是我小時走過的很窄的那條。小路兩邊都是新建的禮品店,賣的商品大同小異。正值下午,湖邊人不 多,我們漫無目地的閑逛,沿湖邊慢慢散步,聞著湖水的土腥味,感受微風的輕拂,享受著難得的寧靜,彷彿又找到了兒時逛什剎海的感覺。
什剎海周圍的衚衕不少,開闢了老北京衚衕游的旅遊項目。 沿路到處可見,身穿紅馬甲,蹬著古香古色的三輪車的車夫們。一路上,不停地有人追著我們問,坐不 坐三輪車。 我比較喜歡自己逛,對車夫們的熱情攬客,不斷地回絕。有人比較禮貌,問一下,如說不坐,他們就走開。有的人則意志堅定,棄而不舍地跟著,還不 停地勸說。我開始還耐心解釋,後來煩了,乾脆一口回絕:不坐。
不知道從何時起,有個身穿中式白綢褲褂,鶴髮童顏,長須及胸的男子,看樣子有60多歲,態度不卑不昂。他騎輛裝飾很好的三輪車,在我們周圍轉悠,也不說話,保持幾步距離,不遠不近地跟著。 我發覺后,也不好說,你別跟了,大陸朝天嘛,這又不是我家大門口。
在一個景緻很好的地方,我和丈夫停下來說話,他蹬車過來。我以為他會繼續往前蹬,沒想,到我們面前,他從車上下來,手拿一些報紙,雜誌給我們看。 上面是關於后海的駱駝祥子---曹煜岳的專題報道,配有照片。他指著報紙說,他就是報紙上的那個人。
喜歡老舍的人都知道,著名話劇,茶館,駱駝祥子的稱呼即源於此劇,後來泛指拉三輪的。我曾看過茶館3遍,對駱駝祥子一詞不陌生。曾在網上,看過關於后海的 駱駝祥子的文章,沒想在這裡巧遇本人。他見我有點興趣,就說,來北京玩,應該坐三輪,逛衚衕,他可以先帶我們逛衚衕,然後到他家坐坐,看看北京的老四合 院。他說的這些,對我誘惑力不大。我在北京長大,這些都是小菜一碟。但丈夫想坐,臨行前,曾數次和我提到,北京的三輪車,衚衕等。由於時間有限,我說,只 能有半小時。他說沒問題。我和丈夫坐上去,他打開錄音機,播放京劇和民樂,他邊拉車邊詳細介紹沿途景觀,在一些景點,還停下來讓我們拍照。
坐了大約10多分鐘,我就坐不住了,想趕快結束,說,到你家看看吧。他拉著我們,東轉西轉,沿途遇到不少他的同行,打聲招呼。很快到了他家,一個不大的四 合院,看似老房,北京很常見的院落,簡單整潔。屋裡牆上,掛了不少照片,都是到他家做客時照的,其中許多是名人。他指著一位老人說,他是人藝的著名老演 員。
我看他鶴髮長須,原以為他年齡很大,聊起才知,他是50年生人,老三屆。文革期間,去東北農村插隊,回城后結的婚,妻子不是老三屆的,比他年齡小些。正說 著,他妻子進來,透著老北京人的熱情地,張羅著要給我們倒茶。我說,我們還有事,一會就走,婉言謝絕了。他拿出相冊,給我們翻看裡面的照片,說他正在努力 為奧運會獻禮,目標是積攢2000張照片,現在已有1000多張了。他怕我們迷路,還要將我們送到大路上,我拒絕了,說我們能找到路。
我們付的是半小時的錢,實際上只坐了15分鐘。我不覺得虧,因對我來說,坐三輪車決不是享受,和坐計程車感覺大不一樣。 見他滿頭大汗,拉著我們兩個大噸位的人,在高低不平的路上吃力地蹬著,覺得很不舒服。上坡時,我一再要下車走路,丈夫到是坐的心滿意足。
我說不會迷路,這口沒誇好。從他家出來,不遠處是個小橋。從地圖上看,那應是前海,后海的分界線。我看了半天,決定不了向左還是向右。抬頭看看太陽,對丈 夫說,右轉吧。忽見55路車,感覺不對,趕快抓住一講北京話的過路男子問路,他說,你們走反了。我以為是往什剎海東岸走,結果差點走到前海去。
找對了方向,沿著荷花市場向什剎海大門走下去。荷花市場是后建的,那裡原來沒有東西,現有不少飯館和酒吧,裡面的洋酒,價格驚人。有些酒吧裝飾很有特色, 土味居多,和什剎海的風格很貼近。 我們在臨湖的地方坐了會,望著湖水發獃。我看路人,路人看我。天色不早,趕著回家。出了荷花市場大門,聽到鑼鼓喧天, 門口有一大群老大媽扭秧歌,披紅掛綠,色彩艷麗。我對此習以為常,丈夫看著新鮮。
在車站等車的功夫,隔街又看了眼什剎海,忽然覺得有些陌生,比兒時記憶中的什剎海,看起來濃艷了許多,有點秦淮河畔的味道。 我還是喜歡舊時的什剎海,純樸,寧靜,大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xiaojeiji 2007-10-24 18:58
I go there All the time.then I'm ....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9: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