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和平里舊事---1

作者:delilah  於 2006-10-15 12: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流金歲月|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天氣: 晴朗
心情: 高興

我家進京是沾老爸的光,趕上在機關里摻砂子,就混進來了。那年代不像現在,人走茶涼,部隊還真講仁義,派警衛員最後送到京城。記得那個穿軍裝帶槍的小夥子,看著英武,動真格的不行,暈車吐的一踏糊塗,最後,倒成了我們照顧他了。

小時住和平里。那時,和平里還不像現在這樣繁華,感覺也就是個半郊區,沒有多少商業和娛樂設施。離的近的只有和平里浴池,副食店,糧店;稍遠一點的有,和 平里菜市場,菜市場飯館,藥店,稻香春食品店等,而百貨商店,郵局,電影院---後來因相聲演員李文華而聞名,就更遠了,要在5,6站之外。

有段時間,每到周日,我媽就派我到稻香村買點心,到飯館買油餅,到菜市場抓母雞。那年頭,人們不愛買公雞,可能是母雞油多些。曾經買到過一隻5斤重的大油雞,趴在廚房地上一大堆,讓我很是得意了一陣子。

據說,解放前和平里是片無主墳地,平民百姓拋屍的地方。解放后,建為居民區。這可能也是真的,因為有人曾在不遠的北土城撿到過死人骨頭。 從名字上也可以看出是解放后的事,和平里,和平街的,名字挺新派,不像天橋,前門,故宮等,老北京味濃。

那一帶主要是機關宿舍,記得有林業,勞動,農業,農墾,化工,機械總局, 民族出版社,幾機部,外經以及一些忘了名字的機關宿舍。往北走的和平街,有些著名文藝團體,如中央樂團,東方歌舞團等,每當路過那裡,都能聽到丁丁冬冬的琴聲和吱吱呀呀的吊嗓子聲音。

那年代還真有點共產主義早來到的感覺,機關分房子,連傢具都配齊了,桌椅大床小床,一應俱全,連飯桌飯凳都備下了。不像現在,新房都是光板房,自己要置備 從大床到飯碗等一應具全的生活用具。住戶搬家也省事,只需自備炊具,被褥,就可以進住了,當然,再搬出去時,是不能帶走任何一件傢具的,那叫偷竊國家財 產。記得,我家所有傢具的腿上,都釘著一塊小鐵牌,上書X字+++號。

那時,人們的工資不高,養小敬老,經濟上富裕的不多,估計那些傢俱是借不是租,好像沒有聽過要付租金的事。不過,如果損壞了,就要象徵性地賠點錢了事。由 於傢俱是單位統一配置,面貌也就千篇一律,以致我到同學家去玩,感覺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親切,因為大到床櫃,小到板凳, 看著就和自己家的一樣。

和平里地區有好幾所小學,編號從1到9不等。其中,和平里一小資格最老,師資也最強,那裡的美術老師,據說是中央美院畢業的,還有好幾位區里有名的教師。 儘管一小不是離家最近的學校,我們那一帶的住戶,都不約而同地將自家小孩塞了進去,像現在人們爭進重點學校一樣。我的同學大多是鄰家孩子。放學後排隊回 家,我們那一隊,常常是走到最後,還有一大幫子人,只等著一到了和平里,那些宿舍樓群內,一幫小孩子嘩的一下四散逃離,各奔家門了。

同學中有幾個中央樂糰子弟。一個女孩的小提琴拉的挺好,每當學校有活動,總會讓她來段小提琴獨奏。還有一個女孩,媽媽是樂團的合唱演員,當年排練大型音樂 舞蹈史詩東方紅時,她和她媽同場獻藝,她常常得意地給我們指認劇照中她和媽媽的留影。說實話,那一尺長的照片有上千個人腦袋,人頭只比螞蟻大一點,根本看 不出誰是誰來。不過,她鋼琴倒是彈得還可以,有次到她家做作業,她即興彈奏了一回,印象還是挺深的。

和平里的綠化不錯,街道兩旁是高大的喬木,樓前樓后是矮矮的灌木叢。我曾經在一個灌木叢中,發現過幾個熟透的紅櫻桃,味道不錯。我家樓前有個花壇,冬天一 過,壇里的花草鬱鬱蔥蔥,色彩繽紛,很是好看。記得那裡有多種顏色的指甲草,到了開花的季節,女孩最喜歡的就是將紅色的指甲花擠出汁來,塗在指甲上。一到 季節,每個小女孩的指頭都是色彩斑斕,指甲上也是紅一塊白一塊的。

我家住的是一棟5層灰樓,那一帶幾乎都是這樣一群灰紅色混雜,以灰色為主的矮樓群。同現在的樓相比,顯得很老舊。雖然其貌不揚,據說地基很好,可以維持 50年以上,房子質量也不差,遠不像現在的房子,偷工減料,看著漂亮,不定哪天一覺醒來就可能看見空中的太陽了。原來沒有感覺,等到76年唐山地震波及到 北京時,房子的質量就分出高下了。

那時,我家剛從鄉下幹校回來,原來的住房丟了,只能借住在簡易筒子樓里。地震過後,筒子樓的西北角樓頂都震鬆了,房瓦向外支棱著,嚇得人恨不得24小時全天監控,睡覺都不敢閉眼,生怕一眼沒瞧住,樓角塌了,從3樓折下去。而原來住的那棟老樓,巋然不動,毫髮未損。

從我家樓前往南,過了馬路,是二層樓的和平里浴池,一樓是浴池,二樓是理髮部。那個年月,單位和家裡都沒有浴室,那是我家的專用澡堂,特別是冬天,父母常 拉家帶口地去洗澡。記得有一年冬天,出奇的冷,雖然我家有暖氣,但不是很熱,老媽怕我們凍壞了,講, 去浴池洗澡吧,實際上是暖身,等到洗完后,果然全身熱乎乎地,這才知道,原來洗澡還有這樣的用場。

還有一段時間,不知老媽單位抽什莫風,突然講究起生活情調來了。老媽的那些女同事們,個個燙了頭髮,頂著一頭老鴉窩,穿著旗袍或者連衣裙在街上飄來飄去 的。老媽開始還堅持不燙髮,後來禁不住她們的勸阻,也投降了,頭是燙了,但是堅決不穿旗袍和連衣裙。我跟著老媽去了浴池裡的女理髮部。那時還沒有冷燙,第 一次看見老媽頂著滿頭的電卷,等燙完后,一頭的蓬髮,確實有了點風度,不過,好景不長,老媽燙頭,這輩子也就這一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3: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