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運輸大隊長

作者:delilah  於 2006-10-15 12: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流金歲月|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天氣: 晴朗
心情: 高興
經過70-80年代的人都記得,那時,日常基本生活物品—像肉,魚,豆腐,粉條,粉絲,鹼,糖,洗衣粉等,都是按人頭定量供應的。每家都有一個副食本,上面記著人口數,定量供應的物品品種。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物資緊俏,各單位也根據自己的神通大小,找門路,找貨源,變著法的給本單位的職工增加福利。 那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就是,每到節假日前夕,各單位就開始分田分地真忙了,富有富分,窮有窮分。年前,如果到各單位辦公室轉轉,看到是,人們像街頭小販 那樣,忙著分派地上大堆小堆價值不等的雞鴨魚肉等年貨。為了防止拿錯,或者照顧當官的,每件年貨上還寫上所有者的名字或者職務。如果是魚,蝦之類還好說 點,要是輪上分,雞蛋,肚子,腰子等貨色,保不準就有王處長的腰子,張局長的蛋,李部長的肚子之類的文字 。之後是,路上行人大包小包地肩扛車馱,螞蟻搬家似地往家運。如果是搞到稀有物資,一路上還能招來路人羨慕的眼光。如果是住大雜院或筒子樓,住戶不是一個 單位的,鄰居之間還常常交換信息,比較單位福利的好壞。能夠經常往家裡搬運東西的人,無形中也就成為家裡的運輸大隊長,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

我家幾個人中,基本的運輸大隊長是我和老爸,現在主要是老爸了。那時,弟弟單位的油水不多,後來有了小家,以內消為主了,老媽單位只是時有東西可分。同其 他單位相比,老爸的單位屬於不肥不瘦的,分的不多也不太好,不過,基本的節日,都會分一些便宜或者免費的物品,以示領導關懷。同老爸和其他同學的單位相 比,我在過的單位屬於更瘦的,有時找同學玩,同學就問我要不要手紙,講是單位白給的。即便如此,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單位也會分一些我自己捨不得買的東西, 印象中,免費的東西好像不多。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那時肉魚等副食品還定量供應,量也不是很多,少的不夠解饞的,剛夠把饞蟲鉤出來的份。我單位的食堂很有路子,不知從哪裡搞到定量供應的 肉魚等東西,每到周六下午,食堂就向內部職工出售排骨,魚,豬腰子,肝等市場上少見的稀有物品,價格和外面是一樣的。午休后,各辦公室的大隊人馬就開始殺 向食堂,如果有人手中工作放不下,就會托同事幫忙代買,有時食堂里可賣東西不是很多,為防止倒爺倒奶奶,食堂還貼出告示,每人只能限量購買。看著那些人衣 裝革履地拎著半扇排骨,滴嗒流水的豬腰子,魚,往辦公室走,也是不倫不類的。那段時間,我基本是每星期都往家運東西,成了我家的運輸大隊長。

那時,父母從幹校回來,原來的單元房已經有人佔了,我家又沒有多少人口,戶口本上只有老兩口(我因剛分配工作是集體戶口,大弟還在幹校,小弟因為我回京占 了家裡有子女的指標,下鄉插隊去了),老爸單位只在筒子樓里給了兩間房作為臨時周轉房—即廁所,廚房是公用的。筒子樓的好處是,鄰居之間走的近,家長里短 都知道,常常是一邊做飯,一邊聊天,互相交流廚藝,一家做飯,全樓聞味,你家的食譜全在人家眼中。我從單位買回這些計劃外的稀有物品,著實讓老媽在鄰居面 前得意了一番。 每當我家鍋里燉著排骨,炒腰花,煎魚時,都可以看到鄰居們羨慕的眼光。

後來到學校,原單位那點福利是沒有了,又發現新的東西。學校食堂賣烤蛋糕,儘管和外麵價格一樣,但食堂不是按斤約,而是按塊賣,我用彈簧秤一量,發現實際 重量要高30%,也就是說,比外面便宜很多。經向老媽彙報后,得到批示,每周回家,又多了一項任務,給老爸買蛋糕。我常是周五晚上買好蛋糕,周六早上回家 帶回去,夠老爸吃一周的。

再後來到了新單位,那時,副食品已經放開經營了,供應也不緊張,但各單位還是分東西,主要不是為了調劑有無,更大成分是為了提高單位職工的福利待遇。我曾 經問過單位管分東西的人,講分東西費力不討好,分得的東西還不一定受歡迎,還不如將買東西的錢直接發到個人手中來的省事,人們可以自己到市場上買。他們講 不行,主要是財務上的難題,發錢是違反財會原則,發東西是提高職工的伙食標準。我也不知其中個禮。

我原來所在的單位是和其他幾個單位共用 一個大樓,分東西更成了一道風景線,常常是你剛下場他又登台。一到節假日前, 樓道里常飄著魚腥雞腥蛋臭蔥臭,弄得如同農貿市場,職工像剛進城的小販。基本不變的是蛋,油,米,其他的東西,依節氣變動,有時是水果,有時是魚雞,有時 是點心,如月餅等。所有的東西都是有償的,不過比外面的便宜一點。那時,下班時,你就看吧,每個人都是大包小包地往家運,有坐班車,有擠公共汽車的,有騎 自行車的, 我也不例外。

我很晚才學會騎自行車,車技不是很好,眼睛也不好,老媽老怕我出車禍。工作后,買了梁24女車,這車為我立下了汗馬功勞,除了很少的幾次分的東西太多,打 車運回家之外,多數時間,我是分幾次,螞蟻搬家似的運回去的,主要的運輸工具就是那輛自行車。我馱人的技術不行,馱東西的技術是練出來了,不過最重也就是 馱過15斤大米,但是想想那是在交通繁忙的馬路上,還是需要技術和膽量的。

90年代后,市場供應極大豐富了,除重大年節象徵性地分一些,表明單位還想著職工,分東西的次數和數量都減少了,我這運輸大隊長也沒有多少活可幹了,省了 我許多麻煩。對我來講 ,有時分東西是一件苦差, 分的東西比外面便宜不了多少,往家搬還麻煩,有時一次分的太多,吃不完就壞了,所以,登記分東西時,如果東西不是很吸引人,老爸老媽又不要,我常常轉讓給 其他想要的同事。

進入本世紀后,單位分東西更是少而又少了,不記得上次分東西是何時了。再後來,我也和分東西失之交臂了。不過老爸單位還是過節時分一些,估計我這運輸大隊長也該解甲歸田了,只有老爸還要繼續留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9: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