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舌尖上的中國記憶

作者:夏日荷  於 2016-11-5 11: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中國

德國攝影師 Wolf Reinhart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遊走於中國各地,專挑食物下手,拍攝了不同地區的傳統手工美食,時至今日看著這些帶著歲月痕迹的美食,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歲月在變,中國味道卻留在心間。(文字內容節選自陸文夫的小說《美食家》)



「美食家們除掉早點之外,決不能單獨行動,行動時最少不能少於四個,最多不得超過八人,這是由吃的內涵決定的,因為蘇州菜有它一套完整的結構。比如說開始的時候是冷盆,接下來是熱炒,熱炒之後是甜食,甜食的後面是大菜,大菜的後面是點心,最後以一盆大湯作總結。這台完整的戲劇一個人不能看,只看一幕又不能領略其中的含義。所以美食家們必須集體行動。」




「潔白的抽紗檯布上,放著一整套玲瓏瓷的餐具,那玲瓏瓷玲瓏剔透,藍邊淡青中暗藏著半透明的花紋,好像是鏤空的,又像會漏水,放射著晶瑩的光輝。桌子上沒有花,十二隻冷盆就是十二朵鮮花,紅黃藍白,五彩繽紛。」




「鳳尾蝦、南腿片、毛豆青椒、白斬雞,這些菜的本身都是有顏色的。熏青魚、五香牛肉、蝦子鯗魚等等顏色不太鮮艷,便用各色蔬果鑲在周圍,有鮮紅的山楂,有碧綠的青梅。那蝦子鯗魚照理是不上酒席的,可是這種名貴的蘇州特產已經多年不見,擺出來是很稀罕的。那孔碧霞也獨具匠心,在蝦子鯗魚的周圍配上了雪白的嫩藕片,一方面為了好看,一方面也因為蝦子鯗魚太咸,吃了藕片可以沖淡些。 」



「她步態輕盈,婀娜多姿;橋上的人,水中的影,手中的盤,盤中的菜,一陣輕風似的向吃客們飄來,像現代仙女從月宮飯店中翩躚而來!即使那托盤中是裝的一盆窩窩頭,你也會以為那窩窩頭是來自仿膳,慈禧太后吃過的! 」




「朱自冶又拿出一套宜興的紫砂杯,杯形如桃,把手如枝葉,頗有民族風味。酒也換了,小壇裝的紹興加飯、陳年花雕。下半場的情緒可能更加高漲,所以那酒的度數也得略有升高。黃酒性情溫和,也不會叫人口麻舌辣。我向那酒櫥乜了一眼,看見還有兩瓶五糧液放在那裡,可能是在喝湯之前用的。」





孔碧霞告辭以後,下半場的大幕拉開,熱菜、大菜、點心滾滾而來:松鼠桂魚,蜜汁火腿,「天下第一菜」,翡翠包子,水晶燒賣……一隻「三套鴨」把劇情推到了頂點!所謂三套鴨便是把一隻鴿子塞在雞肚裡,再把雞塞到鴨肚裡,燒好之後看上去是一隻整鴨,一隻碩大的整鴨趴在船盆里。船盆的四周放著一圈鵪鶉蛋,好像那蛋就是鴿子生出來的。 





」其實那䰾肺也沒有什麼吃頭,主要是靠高湯、輔料,還得多放點味精在裡面。䰾肺湯所以出名,那是因為國民黨的元老於右任到木瀆的石家飯店吃了一頓,吃后寫了一首詩,詩中寫道:『老桂開花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歸舟木瀆猶堪記,多謝石家䰾肺湯。』從此石家飯店出了名,䰾肺湯也有了名氣。有些名菜一半兒是靠怪,一半兒是靠吹。」 



「我的思想也解放了,不搞一刀切,還引進了一點洋玩意。不叫大眾菜,叫『快餐』,一菜、一湯、一碗飯,吃了快去遊園林,否則時間來不及。我們把樓下改成快餐部,樓上設立炒菜部,把會場似的店堂再改過來,分隔成大小不同的房間,一律是八仙桌,仿紅木的靠背椅,人多可加圓檯面,牆角里還放幾盆鐵樹什麼的。老年人歡喜懷舊,進門一看便點頭:『唔,還是和過去一樣的!』其實和過去也不一樣了,如果真和過去一樣的話,他們也會有意見:『怎麼搞的,二十多年了,還是這樣破破爛爛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4 21: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