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由明白神的旨意想到的

作者:kbm  於 2020-7-31 22: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羅馬書|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神的旨意, 宣教, 禱告, 保羅

  羅馬書15章22-29節
  22 我因多次被攔阻,總不得到你們那裡去。23 但如今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而且這好幾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裡。24 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心裡稍微滿足,然後蒙你們送行。25 但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26 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 27 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份,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28 等我辦完了這事,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我就要路過你們那裡,往西班牙去。29 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

  使徒保羅在第一封羅馬書簡中(羅馬書1章11-13節)提到他雖然非常渴望去探訪在羅馬的教會,卻被其他地方的任務耽擱了。此時他寫羅馬書書信的第15章,將近結尾了,他回到一個主題上:「為什麼還沒有去探訪羅馬呢?」保羅基本上在回答這個問題,同時更詳細地解釋了他當前的行程和計劃。從他所寫的這段話里,我們可以略窺他的一片心思。從某個角度看,2000 多年前一個使徒的旅行記錄對我們似乎不太緊要,但是這些經節讓我們領會出保羅行事生活的動機,以及引導他在生命中作抉擇的基本前提。光是這一點就極為寶貴,因為當我們在做決定的過程中都需要引導。

  「尋求神的旨意」是一個人人都會關心的話題。如何才能明白神的旨意呢?在人生中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難處,特別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在我作牧師的年日里,幾乎沒有停止過處理這種問題,因為許多人在面對重大決定的時候,就會來找我幫助他們。比如說,是否該換工作……是否該搬家到千里以外的地方……該選哪所大學……蒙呼召到外國作宣教士……聘用新員工……創業……買新房子……約會和嫁娶……是否要多生孩子等等數不完的事情。

  我曾經打過這樣的比方:若是我們能有機會和耶穌來個午餐約會多好?假設主耶穌願意與你共進午餐,並且你可以問祂任何你想問的問題。我相信你必定會問這類的問題:「主耶穌,我現在做的事合乎你心意嗎?因為若不是你要我做的選擇,請你告訴我,我願聽從你的指示,做那我所當做的事。」每當我在講道中提到這點,許多聽眾都會點頭,因為我們都想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否順服耶穌的心意。問題是,除非我們在天國里,我們沒法和耶穌面對面地共享午餐。直到那日來臨,我們仍要自己做出千萬個選擇,有的是大決定,有些是小決定,有的不足為道,有些真的會改變生命,而且當我們一邊做選擇的時候,一邊也盼望著,禱告著,相信我們是在遵行神的旨意。

  在此我們回到羅馬書15章22-29節,窺探這位史上最偉大的基督徒之一的保羅,他的心懷意念。在這段話里,他向羅馬的基督徒解釋為什麼他還沒來看他們。讓我們從中拾取片段。

  1) 保羅做決定,是根據正確的優先次序。

  基本上保羅是說,他被「攔阻」(22節),不能來羅馬,因為他把傳福音的工夫先專註在福音未得之民的地方(見18-21節經文如下:)

  『除了基督借我做的那些事,我什麼都不敢提,只提祂借我言語作為,用神跡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就如經上所記:「未曾聞知祂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

  所以他從耶路撒冷開始傳道,向北經過小亞細亞(近代土耳其),穿過愛琴海到達希臘,然後穿過伊利里庫姆地區(近代阿爾巴尼亞,沿巴爾幹半島向北),因而耽擱了去羅馬的行程。當保羅在23節里說他如今在那些地區再沒有可傳的地方時,他的意思是,他已經在那裡許多的主要城市中幫忙植堂,建立了主的教會,好讓福音最終可以廣傳到邊遠地區。那份工作曾用了好些年的時間,但如今已完成,他心中便有自由來考慮去一趟羅馬。

  他的終極目標是到地中海西邊的西班牙去傳福音。對保羅來說,那等於是到「地球的盡頭」了。他盼望在向西行的途中能在羅馬停留,鼓勵那裡的教會。

  2) 保羅極為看重主的身體內的合一,並儘力推進。

  然而保羅往西班牙的行程也必須延遲一陣子,因為他必須先去耶路撒冷:「但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25-26節)保羅深深感受到在耶路撒冷那些猶太貧窮弟兄的困苦,這個主題在好幾篇使徒書信都提到,特別是哥林多后書8-9章里。每到外邦人所在的任何一個地方,他就為耶路撒冷的聖徒收取捐獻,這顯示了他對窮人的愛心,和他想望促進主的身體的合一那種心懷。保羅絕不只是一個象牙塔里的神學家,他切切關心耶路撒冷教會的苦境,而且了解一件事:外邦人的信徒既然與窮苦的猶太聖徒分享同樣的屬靈福分,就有莊嚴的義務來幫助,減輕他們的痛苦。但是這事不只是義務,對外邦人來說,捐獻供給耶路撒冷教會的需要更是一種喜樂。保羅在28節經文里表達了這個重點。

  富人幫助窮人。
  強壯的扶持軟弱的。
  當基督徒從許多不同種族背景都能彼此扶持的時候,這樣做使教會更堅強,更合一。

  3) 保羅明白, 在財務方面個人必須廉潔正直。

  大多數的人都同意保羅是在哥林多寫信給羅馬教會的。讓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地理環境,就會更加清楚。

  A) 向西走
  他若直接從希臘向西班牙走 = 大約有 2400公里
  希臘到羅馬 = 1000 公里
  羅馬到西班牙 = 1400 公里

  B) 向東走
    可是他準備先向東走。
   從哥林多到耶路撒冷 = 大約 1300 公里。
  所以他其實是計劃了一個三段的行程:

  1)哥林多到耶路撒冷 = 大約 1300 公里
  2) 耶路撒冷到羅馬 = 2200 公里
  3) 羅馬到西班牙 = 1400 公里
  總共 = 4900 公里

  對第一世紀的人來說,搭船加步行,那是一段相當艱苦的,長遠的旅途。既然他已經收集了款項,為何他不將捐款交託可信靠的代表們送去耶路撒冷,讓自己可以儘快上路,往羅馬和西班牙去呢?答案關係到廉正與誠篤。保羅雖是外邦人的使徒,他要耶路撒冷的聖徒明白,他仍深切地關心他的猶太弟兄姊妹。(加拉太書2章6-10節:至於那些有名望的,不論他是何等人,都與我無干,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並沒有加增我什麼,反倒看見了主托我傳福音給那未受割禮的人,正如托彼得傳福音給那受割禮的人。 那感動彼得叫他為受割禮之人做使徒的,也感動我,叫我為外邦人做使徒。)並且他要確定那筆數額必然不小的款項能交代得非常清楚。

在財務金錢上若有失信的問題,很快就會傷害到神的事工。

  在財務金錢上若有失信的問題,很快就會傷害到神的事工。如果人們覺得他們的捐獻受理得不誠實,就會很快停止奉獻。也曾有些牧者利用他們的身份假公濟私,羞辱了自己。使徒保羅的心志是要在凡事上完全誠實透明,所以他決定長途跋涉,親自把錢帶回耶路撒冷去。這樣他就可以告訴猶太人的信徒,「這就是外邦人的聖徒所捐獻的錢,供應你們需要的。」這一個舉動為教會的合一奠下堅固的根基,使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建立了彼此信任的橋樑。

  4) 保羅並不知道他會在哪個時間點到羅馬來。

  雖然使徒保羅很清楚地表達了他切心想望去探訪羅馬教會的心愿,然而他無法說定何時才能啟程,因為連他自己也不確定。保羅列出他的大體優先次序,說明他當前的計劃是什麼,然後又說,「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裡。」這是有智慧的做法。他沒有訂下日期,也沒有應許自己不能實現的諾言。在那種情況下他只能說一句不確定的話。有時候我們要行神的旨意,這是上策。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的事,我們不能確定事情會如何發展。

  當哈羅德·麥美倫(Harold MacMillan)作英國首相的時候,有人問他,「作為一個大政治家,什麼是最大的挑戰?」他的回答後來成為名言:「天下種種大事,親愛的少年人,是天下的各樣大事件。」人生經常會突然給我們帶來驚訝的事件。我們努力計劃——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好好為將來作計劃——然而我們的計劃並不等於神的旨意。各樣的事件發生,必然會幹預我們的計劃。

  半夜響起的電話。
  突發的財政危機。
  意外的懷孕。
  一封內含支票的信件。
  「你願嫁給我嗎?」
  「你有癌症。」
  「我們要搬家去另一個城市了。」

  再說,不論你是大人物還是無名小卒,即使擁有最棒的計劃也有失誤的時候。保羅懂得這個事實,所以當他宣告他的計劃時,他不隨便作自己無法成就的應許,也不預訂沒有必要約定的日期。

  5) 對於自己無法保證的未來,保羅保持樂觀,因為他對神的信心堅固不移

  第29節經文說,「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那句話含帶了樂觀的信心。保羅不但十分期望來羅馬,他更完全有信心,要帶著主的祝福而來。字字句句都建立在一個信仰的基石上:在人生的各樣細節上有神在掌權。他相信「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詩篇37 篇23節),也相信神會修直他的道路。「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 3章6節)。那並不表示保羅的路會很平順,事實上他經歷了驚險又痛苦的旅程。在哥林多后書11章23-29節里保羅說到受鞭打,被棍打,石頭打,遇著船壞…請讀這段真實的記載:

  「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里。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又面對可能被人出賣之苦的傳道人,仍然心甘情願的到處奔波,天天為眾教會掛心的事承受許多壓力,為軟弱的人軟弱,為跌倒的人焦心。這是何等牧者心腸?保羅的力量從哪兒來呢? 他寫在腓利比書4章11-13節里:

  「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一個人怎麼可能一再遭受鞭打,承受多樣苦難,居然學會知足呢?保羅的秘訣必定是,他用宏觀的視野來看神。在他的宏觀中包括了可能遭遇的任何不幸事件。我們的神越大,我們對人生的黑暗時刻承載力越大,越有能力得勝而生存。

我們的神越大,我們對人生的黑暗時刻承載力越大,越有能力得勝而生存。

  保羅對神的信心,讓他在沒有保證的光景中,仍然對未來保持樂觀。所以當保羅說他計劃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來羅馬的時候,他的意思是,不論發生什麼事,他都會期待著神將安排萬事,容許他來到羅馬,並且使他得到祝福,且把主的祝福帶給他們。

保羅對神的信心,讓他在沒有保證的光景中,仍然對未來保持樂觀。

  6) 保羅探訪羅馬的行程被耽擱,反而成為出人想象的祝福。

  在第23節經文中保羅說「這好幾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裡。」在羅馬書1章10-11節里他表達的更詳細:「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裡去。因為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他要探訪這個從來沒探訪過的教會,在他們中間服侍,彼此鼓勵,這份愛與熱忱沒有人會懷疑。在第16章經文里提到的一長列信徒的名字顯示保羅對羅馬教會會眾有深切的認識。

  也許我們會問,「如果保羅那麼想去羅馬,如果他已禱告了好幾年,如果那些基督徒天天都在他的心上,他又那麼相見他們,為什麼神沒有早點回答他的禱告呢?」經文提供了一個答案,保羅因為有『攔阻』,但不是負面的攔阻。不是所有的攔阻都從魔鬼那裡來的。在這種情形下保羅的『攔阻』乃出於神對他的呼召,將耶穌的名傳到福音未及之地。在保羅之前已有人先到了羅馬,在那裡建立了第一個教會。因此,保羅就專註在土耳其,希臘,阿爾巴尼亞和巴爾幹半島一帶,為那裡的城市作拓荒宣教士。

  如果我們研討保羅的宣教方式,可以很清楚的看見,在任何地區他會到那裡的主要城市去,深信他若先在那城裡種下福音的種子,後來福音就會傳到小城小鎮,終而傳到鄉村。從這個角度看,他的宣教策略是打算將他有限的時間和力量發揮出最大的果效。也許我們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問一個問題。「保羅,既然羅馬是羅馬帝國的首都,也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羅馬統治全世界。在羅馬發生的事件遠比在雅典,哥林多,或是安提阿,甚至耶路撒冷發生的任何大事更重要。你為什麼不放下一切,趕到羅馬去,堅固那裡的教會,為福音建立一個更強固的福音基地呢?」事實上我認為他已經很慎重的在考慮這些因素了。保羅知道羅馬是世界第一大城,這也是他想去的部分原因。那麼,他為什麼不撇下萬事,往羅馬去呢?

  基本上保羅明白神對他的呼召,一直不離不棄。再說,他若早先到了羅馬,我們很可能就不會有這卷宏偉莊嚴的羅馬書。毫無疑問的,在保羅書信中羅馬書是最偉大的一卷。這本書將他對神,對罪,和救恩的認識作了終極的神學論述。馬丁路德在他的羅馬書註解里寫了這段序文:

  這卷書信實在是新約聖經的主要部分,其內容也是最純凈的福音,值得每一個基督徒來一字一句得研讀,背誦,並且全心投入,以它為每日的靈糧。

  新約聖經學者及神學家查理達德(C. H. Dodd)稱羅馬書為「基督教神學的第一部偉大著作。」我覺得它更是最偉大的神學書。在2000 多年的時光里,沒有人寫過可以與它比擬的作品。若是沒有羅馬書,教會哪裡能享受到這樣的豐盛?

  讓我們考慮一下另外一個因素。保羅寫羅馬書的風格是直接陳述,非常客觀的。這正因為他本人從未到過羅馬,也不認識教會的成員。與加拉太書對比,兩者迥然不同,因為那是他創立的教會,他寫的時候懷有極深的感情。帖撒羅尼迦前書也一樣。對他切身認識的教會,他的書信比較有親切感。對他不認識的教會,他會用教誨和教訓的方式來寫信給他們。事實上這反而對我們有益處,因為在羅馬書中我們擁有新約聖經里,對基督教信仰最清晰的陳述。馬丁路德說得對,羅馬書的確表達了「最純凈的福音」。

  雖然保羅不是故意耽擱探訪羅馬的事,他被遲延的行程卻讓他寫出這本極為重要的羅馬書卷,2000 多年來一直是整個基督教會的祝福。

  7) 保羅不可能預先看見他的計劃會如何發展。

  我們知道保羅終於到了羅馬。然而,當他在哥林多寫信的時候,他原來計劃要自己去耶路撒冷(這事如願了),然後再自己去羅馬的(事情並非如此)。使徒行傳記載他如何在耶路撒冷被逮捕,關進監牢,在凱撒利亞受審,再押上船送往羅馬(使徒行傳27章詳細記述了航程中遇見風暴,船被毀壞的經歷)。在那裡保羅關在房內,靠朋友照顧。後來他好像被釋放,繼續做主工,又再入獄。(根據教會傳統)他最終在羅馬被砍頭致死。

  保羅在哥林多寫信的時候完全不知道會遭遇這些事。順便提一下,我們不曉得保羅究竟去了西班牙沒有。有些蛛絲馬跡顯示他可能到了那裡,但是我們不能確定。這是拼圖的另一個小塊。

  我們知道保羅到了耶路撒冷。
  我們知道保羅到了羅馬。
  我們不知道保羅是否到了西班牙。

  而且我們知道,當保羅在寫羅馬書的時候,他並不曉得自己將會被捕,受審,入獄,遭船難,軟禁。朋友,如果他事先就知道會發生這些事的話,你想他會改變主意嗎?根據我們對他的認識,應該不會的。

  保羅是受呼召去耶路撒冷的。
  保羅是受呼召去羅馬的。
  至於他怎麼去並不重要。他做了計劃,但是他將後果交在主的手中。

  這就是我們在尋求神的旨意,遵行祂的旨意的過程中必須停頓的地方。按著優先次序來定計劃是好事。人的計劃和神的引導是相互為友,不是對敵。但是像保羅一樣,我們常會發現自己的計劃被無法預見的事件耽擱了,有時甚至被完全改變了。

  那麼當我們面臨人生大大小小的決定時該何去何從?這取決於你的神有多大。如果我們事奉的是一位偉大的神,祂在我們人生的所有細節上都有真實的主權,那麼我們就能憑信心前進,深知我們的生命是在祂的手中。

  對每一個渴望明白神的旨意又願遵行的人,我在此給您一些忠告:

  • 在你的生活中和世界里先求神的國。
  • 盡你的努力做最好的計劃。
  • 謙卑地將你的計劃呈獻在你天父的面前,對祂說,「願禰的旨意實現。」
  • 踏出下一步。
  • 信靠神會帶領一切。

神的旨意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歷程。「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約伯記23章10節)

  幾年前,當我回想起我們自己的歷程時,我領悟到一個事實,對我有極大的幫助。我確信,神的旨意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歷程。當我思想自己的前途時,有些事情看得很清楚,可是有些事情卻像猜不透的奧秘。後來我記起約伯的話:「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約伯記23章10節)

  祂知道我所行的路,即使在我不知道的時候。
  祂知道我所行的路,即使在我看不清楚的時候。
  祂知道我所行的路,即使在我走迷路的時候。

  與主耶穌同行是一個旅程,其終點遠在地平線的另一邊。即便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抵達目的地了,其實我們還沒有。甚至當我們在想「啊哈!我終於完成目標了,」的時候,人生可能突然有變化,給我們來個大轉彎。

  在這個人生里沒有人會完全「抵達目的地」。我們都在忘記背後,竭力向前,如保羅所說,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腓立比書3章12-13節)連使徒保羅也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我們的神有無限的創意,能以不同的方式帶領祂的兒女。在我們尋求神的旨意時,讓我們記得這個座右銘:

  期待預想不到的事會發生,同時
  要享受你的旅程。

  我們每一個人的未來都隱藏在慈愛的神手中。我們只要明白一件事:神愛我們,祂總是為了我們的好處,所以我們可以將人生的計劃和細節都信靠祂。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3 03: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