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活著的意義——問道/目錄/自序

作者:weitongzhou  於 2016-8-29 11: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問道|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活著的意義——問道

                               韋同先生著

自序:

第一章:「道」的困惑與初露

第二章:混沌初開

第三章 時間論

第四章 萬物初成

第五章 法則初定

第六章 人類紀元

第七章 第五紀人類——我們

第八章 紀元之戰

第九章 八卦簡述

第十章 人與空間

第一節 三維空間

第二節 異度空間

第三節 肉體與靈魂

第十一章   論人的生與死

第十二章 論心的善惡

第十三章 論知與行

第十四章 走出困惑

第十五章 生命的意義在於存在中升華靈魂

第十六章 關於念力作用

第十七章 煉化三清

第十八章 疊指練習

第十九章 玄牝練習

第二十章 後記

 


自序

我於2015712日起筆,原本想利用自己所學之術寫一本如何突破命運阻礙的著作。教你如何調整自己以對抗悲慘的命運,學會如何調整自己以適應當今社會。但落筆時竟是些天地玄黃的詞句,原本胸有成竹的東西竟然一句沒寫。我甚至連試著寫都不能進行下去,這讓我非常惱火,可卻一點辦法沒有,只能跟隨自己的心寫了下去,總想找機會將內容拉到最初的想法上,但終未成功。

之所以有寫書的想法,一半因自己總是被命運戲耍,另一半因所學之術無用武之地。由於修道受阻,我遍閱古今中外所有相關著作,也因此接觸到國外的各種傳統心理學,以及催眠學、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等新興心理學。在那裡我似乎找到了什麼,卻又似是而非。但我對心理學知識的累計卻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或是突破。所有的心理學都基於認知的基礎上,這和我二十九歲偶然發現的意識的力量不謀而合。傳統心理學的認知基於外在認知,也就是大腦認知。而催眠學、NLP則是寄托在內在的認知系統上,雖然開創者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它卻打開了我的思維角度。

此後不久,我無意中發現催眠狀態和氣功修鍊狀態有著諸多相似處與巧合性。我突發奇想,能否將所有的資訊整合到一起,開創出一條新的修行之路呢?於是我給自己取了字——韋同,即走不同的道路之意。非常湊巧的是自己的名字也是在入學時自己即興起的。我們那時入學很簡單,到了上學的年齡直接到學校報到就可以了。家裡早已給我起了名字,按照家族傳統我的名字叫忠誠,但不知為何報道時突感這個名字太俗,雖然姐姐在窗外一直提醒我叫忠誠,我還是隨口報了中新這個名字。姐姐憤怒了,大聲告訴接待的老師我叫周忠誠,但老師反駁了她一句使我異常興奮也使我終身難忘的話:「是他上學還是你上學」?雖然我的記憶力不是太好,但這句話卻成了我這輩子一直深刻牢記的回憶。

之所以修道全因當時流行氣功熱,我也是其中一份子。慢慢地我覺得氣功並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樣或是介紹的那樣天花亂墜。我猜想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於是我遍閱相關古籍。

然而,望著古人一句句青澀難懂的話語被翻譯的面目全非,吾心悲到極點。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古人不能直白自己的見解,反而使用極可能被誤導難懂的青澀言語呢?都說人類是逐步進化到今天這個地步的,那為什麼我們的老祖宗的語言卻極其繁雜!若是沒有中國文化,說語言是由簡到繁形成的,也是說得過去,但這裡卻實實在在的擺放著中國古漢語,它的存在完全顛覆了我的認知。

一部《易經》闡述了「道」的存在,它以超越今人認知的形式存在。將「道」所能呈現給世人的一面闡述的清清楚楚。而老子李耳所著《道德經》又對「道」進行了實質性的剖析,他窮語言所及,極力向世人闡述「道」的本質。然而世人卻曲解了《道德經》的本意,將它以道理來理解,並用以修身養性的方面,實在讓我汗顏。本文立筆之初,本沒想對《道德經》做任何解釋,寫作時才發現與《道德經》有諸多不謀而合之處。

在接下來的十數年中,我仍然不斷從古今中外的相關典範或書籍中吸取著相關知識。最後整合所有的知識,用於開創一條新的修鍊之路。開創之路雖然艱難,但在我倔強不屈的性格驅使下,曙光終於展現了出來。

大概在2010年左右,我的大小周天突然貫通了,隨後不久玄牝之門也開啟了。道家周天功法無外乎沖關打開玄牝,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人為數不多。我修鍊斷在夾脊關,但聞網上許多人傳言此關如何如何能修過去。我非常感慨,衝破夾脊關不是氣息衝過去,而是氣息所攜帶的能量。如果你在概念上出現誤區,那就衝破了你自己所謂的夾脊關,結果也可想而知。至於某某說自己周天貫通,那多是說說而已,真的貫通了嗎?想必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

我一直說自己修鍊斷在夾脊關,這裡的斷代表中斷,而不是折斷的意思。當沖關受挫時,我的第一反應不是如何再次沖關,而是衝過夾脊關之後我該怎麼辦?玉枕關才是令修鍊者頭痛的關礙,古今多少修鍊人氏喪命於此,又有多少人為突破此關變得瘋癲痴傻。真正衝破所有關竅的人不是沒有,但我沒有見到過,想必那些人在沖關之後多選擇了隱居修鍊返天大道了吧!所以現實生活中所謂沖關成功之士多在自吹自擂。

更何況在衝破每一道關時,魔相重重疊疊撲面而來。一面要穩住功力,一面要化解魔障,這就是佛道兩家修鍊者都必須面對的實際狀況。如果連這你都不知道的話,請閉上你的嘴。老子李耳我不知道沖關後到底如何?因為缺少記載。但釋迦牟尼在涅盤前都在與魔對抗,難道你不清楚嗎?

我能忍耐自吹自擂的人士,必定他們只是吹噓而已,並不太影響他人。而那些將周天比做靈蛇,並驅使其在體內循環的人,就有點可怕了,這些人到底是在修道還是在修魔?更別提這些人還誤將此知識當做「寶貝」傳授給他人。

對於我來說,真正修鍊的時間並不很長,絕大多數時間用於搜集、整合資訊方面,外加上每邁出一步后,都要再次整合資訊。原本我也沒打算寫任何有關修鍊的事,但寫著寫著就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了。我也很納悶,怎麼會這樣,可能在我的心中修鍊所佔比重過大的緣故吧。

本書中所有練習方法都經過本人實踐確認,是在明白無誤的情況下向你介紹的。整套功法不會象其他修鍊方法受到魔障阻礙,因為功法的每一步都以驅散魔障的光明使者引導你,使你一直處於受保護狀態。所有的這一切,你必須在練習前仔細閱讀功法的介紹或註解內容並熟掌於心,慢慢將它變成你內在的一部分。

我引導你進行的修鍊不會浪費你很多時間,初期每天只要十幾分鐘就夠了,而且只佔用你的午休或睡前的那一點點時間。中後期每天也只佔用你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如果你有事情耽誤了幾天也沒有任何關係,它並不影響你什麼。

當你開車或工作時不要練習,就此我也給你了限制——找個安靜的地方,找個你不會被打擾到的地方。

當你因某事感到頭疼或不舒服時最好找個安靜的地方做一氣化三清的練習,它可以使你放鬆並緩解你的癥狀。若是你修鍊到了疊指靜法印的地步就更好了,只需隨便找個安全的地方疊指休息十幾分鐘就會緩解甚至消除癥狀。

當你工作壓力過大時也可以疊指休息一下,不僅能緩解你的疲勞更可以給你帶來神性的靈感,它將超越愛因斯坦使用的技巧。

在本書書寫近半時,我仍未想到向你介紹和講解修鍊之術,我一直想將內容拉到如何突破命運阻礙上。但今年721日午休時,我剛進入恍惚狀態不久,同事小李突然和我說話。我忽的覺醒過來,看了看時間,離正常覺醒還有十五分鐘。於是我問她什麼事情?她說看到我雙手交叉,手指相扣,大拇指指尖相對緩慢旋轉,便以為我沒睡,於是和我說話。我非常震撼,雖然我不知道這個動作何時開始的,但我意識到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將書寫完,我的閑暇時間不多了。我心裡知道這個內在的動作代表什麼,只是沒有想到它來的如此之快!

我畢生努力所要達成的境界竟在毫無覺察的情況下發生了,看來我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我的方法也是完美的。

在我一生中有兩個夢境使我現在仍然沒能作出適當的解答。一個是夢到自己在一個圓筒型的空氣漩渦柱中往下落,向上看不到天,向下看不到地,四周全是高速旋轉是氣流,我也未曾出現過任何恐懼感。生命以螺旋形式締造,還是以螺旋形式傳遞能量,至今困惑著我。這個夢在小時候做了無數次,最後一次大約是在二十九歲以前。做一次這樣的夢,我可以詮釋出來,但次數如此之多,便使我無能為力了。

另一個是在35歲左右的時候,夢見西北方有一座巍峨高聳的大山,在半山腰處坐落著一座宏偉的宮殿,從殿頂射出萬道金光映在空中,整座山的上半部全都籠罩在金光中。我感覺自己在宮殿門口外約十幾米的松樹下斜對著宮殿站立著,但我卻是以鳥瞰的方式俯覽著宮殿的整體布局。感覺自己也就二十歲左右的樣子傻傻的望著宮殿,也不知道自己是剛從宮殿里出來的,還是想進入緊閉的宮殿大門。整座宮殿乃至整座大山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安靜的如空氣凝固了一般。對這個夢的解釋是或許我前世曾住在這裡或前世是個出家人,但只有我一個人存在便又成了困惑。

同時朋友們也請放心,真正的修行方法絕不會讓修鍊者們付出血的代價,否則那就是送命的功法了。好比我的修鍊方法,當你遇到問題阻礙時,你會調動內在的力量幫你解決問題,而不是與問題對抗。對抗解決不了問題,只能使問題更加僵持化。我起先想教給你的也是如何突破命運阻礙,而不是對抗命運。對抗天道的唯一後果就剩下死路一條了。就像我在文中提到的,我們需要為自己設置底線,當問題一旦觸及底線,我們就需要彈性變化予以應對。

另外,我也將自己的一些體悟和見解形成有序的文字介紹給你。原因很簡單,當我看到周圍的人幾乎完全處於迷離狀態,根本無法辨識善、惡、美、丑,內心即湧出一股股悲凄的感覺,直衝虛谷。為了讓你獲得一個全新的思維模式,當然我不會直接介紹給你這個模式,我要你從書中體悟出來,直至發展出自己新的思維模式。同時也為了讓全人類都認識到人到底為什麼活著,特撰書於此。

 

                                         2016731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4.0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3 22: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