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至蕙就任多倫多市長已半年多,輿論對她的工作表現褒貶不一,但她近期打算為多倫多市民送上「龍年大禮」加稅高達16.5%,卻引發了幾乎一致的眾怒。即便不少在去年六月投票給她的市民也直呼:這太不可思議,這絕對不能接受!
鄒市長為什麼要給市民加稅,而且高達16.5%?根據她和市府首席預算官高雪莉(Shelley Carroll)的解釋:由於多倫多在市政服務方面的投入長期偏低,今年城市運營預算面臨18億的缺口,而市府預算必須平衡,所以只好給市民加稅10.5%了,再加上多倫多還有嚴重的難民安置和無家可歸問題,如果聯邦不給2.5億元補助,市民還將再多交6%的稅,屆時物業稅增幅總和將達16.5%。
多倫多市政投入是否長期偏低?多倫多是否有必要大幅加稅提升市政服務?這見仁見智。常言道:有多少錢做多少事,2023年庄德利市長加稅7%,市政服務並不見出大問題。今年高雪莉要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加16.5%,這種漫天要價式地加稅是否必要?市民有無能力承受?希望鄒市長和高預算官設身處地為市民想一下。
鄒至蕙和高雪莉算計良久,要給多倫多市民大幅加稅,這筆帳算對了嗎?
有鄒市長的支持者認為:市政投入就要花錢,既然市府財政緊拙,錢就由市民出吧,加稅也是迫不得已。但更多的人認為:作為一名負責任的市長,應該為城市和市民精打細算,在經濟困難時期,不但不應增加市民負擔,還應該減稅或凍稅,減輕市民負擔。在這方面,前市長羅伯·福特就是最好的榜樣,他為市民利益的算計,鄒市長必須學習和效仿。
由於大環境的影響,多倫多財政緊拙,也正因為如此,市府就更應該把錢用在刀口上,用在市民需要的事務上,而不是在一些看上去政治正確的項目上大撒幣,然後伸手向市民要錢。

鄒至蕙市長上任半年有餘,她究竟在多倫多的經濟拓展上做了什麼?為納稅人做了什麼?有什麼總體發展規劃?回顧媒體對她的跟蹤報道,給公眾的印象就是:她除了向聯邦和省府要錢還是要錢;除了大講難民庇護還是難民庇護;除了關注無家可歸還是無家可歸。至於應該怎麼為城市開闢新財源,怎麼節省開支,怎麼解決交通擁堵,怎麼減少犯罪,怎麼尊重納稅人錢包,她毫無建樹!
在鄒至蕙和她的預算官計劃向市民大幅加稅的同時,還不顧警察總長的反對和治安不佳現狀,要削減警隊開支1200萬;不顧操守專員職位對監督市議員德行的重要性,要壓縮其辦公費18萬;不顧多倫多冬季漫長、積雪堆壓,取消了士嘉堡、北約克、伊陶碧古的剷除雪堆服務。
根據擬議中的預算案,市府還將提高停車違章罰款增加收入,還將為市議員和市長漲薪自肥,鄒至蕙市長將漲薪高達7600元。

很顯然,鄒至蕙市長和高雪莉預算官並不是為市民著想,以納稅人利益為重的當家人。不良經濟的大環境導致很多加拿大城市財緊,適當加稅情有可緣。但加稅應該考慮市民承受力,應該避免所有不必要的支出,應該在窮盡了一切節約手段之後,絕不能一方面給市民加稅,另一方面卻加薪自肥。
鄒至蕙和高雪莉為加稅辯解,把難民安置也作為理由之一,但難民事務本來就是聯邦管轄,多倫多憑什麼要拿來做?多倫多市民沒有理由用自己的物業稅為聯邦事務買單,鄒至蕙市長也不應該把市民當作向聯邦勒索金錢的籌碼。老實講,即便鄒至蕙拿到了聯邦的2.5億,也不見得會使用得當,她只不過是以難民安置為由,向上訛詐聯邦政府,向下從市民口裝掏錢罷了。
多倫多市府在現有財源基礎上專心做事,這才是正道,不要乞兒般整天到處伸手。在難民問題上,鄒至蕙完全可以向聯邦政府這樣表態:如果沒有可觀的經費,如果難民沒有機構或個人作經濟及住處擔保,多倫多不歡迎給市民造成負擔的難民湧入,如果聯邦不顧市府反對強行輸入,市府有權用大巴將難民送到渥太華去。
加拿大是聯合國難民簽約國,善良的多倫多人絕不反對接收真正有難的難民。但難民人數應與接受能力掛勾,應以不給廣大市民帶來負擔為優先考量。如果說特魯多在接收國際難民方面不懂節制、過度放縱的話,這也與鄒至蕙這類地方官積極配合,從不Say No有關,他(她)們是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無法承受負擔的雙胞胎,他(她)們的內心只有政治正確的華麗外表,沒有老百姓錢包乾癟的擔憂!
去年六月,多倫多選民把鄒至蕙送上了市長寶座,部分華人及幾個有背景的社團對此歡天喜地,但才半年多,這位市長就來了個大變臉。試想一下,如果去年競選時,她表示上任后加稅16.5%,能得到多少選票?從這個意義上講,去年多倫多市長補選,鄒女士既隱藏了政綱,也欺騙了選民。
有一種人,錢再多也不會好好花,加稅上了癮,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加,鄒市長和她的預算官似乎就是這樣的人。
如果多倫多市民屈從市府的大幅加稅計劃,如果市民們不向鄒市長和市議員表態反對,在鄒市長的剩餘任期內,她還有可能每年大手加稅,屆時多倫多物業稅的漲幅就不再是16.5%,有可能是20%、甚至30%!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多倫多市民選出了鄒至蕙市長,現在投票給她的人吃到了自己親手種的苦果。如果不想在她離任前繼續吞苦果,如果還想讓多倫多市府對納稅人心存善念,就抓緊一切機會,包括在春節拜年時,向她提出抗議,大聲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