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三哥破防了

作者:successful  於 2023-7-13 12: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9評論



三哥破防了
虛聲 · 2023-07-13 · 來源:虛聲公眾號

印度幾千年坑蒙拐騙的文化土壤,其實只是造就了碎片化的印度,並沒有造就強大的印度。因為沒有誠信就建立不起讓人信服的規則。

  01

  昨天看到一個非常搞笑的消息,印度對比亞迪不爽了,各路官員自以為是地在社交媒體上潑婦一樣地發泄憤怒情緒。原因是:

  印度想從比亞迪購買1000輛電動公交車,打算先付10%的定金,然後等比亞迪的車全部交付到位之後,再付剩下的90%。

  比亞迪不同意,要求印度必須得把228億盧比(約20億人民幣)的車款全部給付到位才發貨。

  於是包括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以及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在內的多名政府官員,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指責比亞迪壞了規則,給印度商業信譽造成了傷害導致了印度看不見的損失

  這件事的搞笑之處有幾點:

  1、就印度那商業信譽,還有降低的空間?印度這些年幹了多少坑蒙拐騙的勾當,心裡沒點數嘛。中、美、日、歐、俄,但凡和印度沾邊的公司,沒被坑過的是少數。前不久小米還被印度坑得很慘。

  2、壞了誰的規則?如果一定要說壞了規則,那肯定是壞了印度坑蒙拐騙的規則。至於說印度看不見的損失,無非就是有了比亞迪這個樣板,印度以後坑別人的難度加大了。

  3、印度想要先付點錢,拿到貨物之後,再坑比亞迪。結果發現比亞迪不上當,把自己玩破防了。

  印度人經常這麼玩:貨款收到一部分,貨物已經發出,然後印度人又要貨物打五折。此時出口方就會進退維谷,弄不好就會落得一個「滯港拍賣,貨款兩空」的結局。

  印度人敢如此肆無忌憚地耍賴是有法律依據的:

  印度法律允許出口商在進口商不付款、不提貨,或因質量問題引起爭議的情況下將貨物退運。

  另一方面印度海關只允許30天堆放。若進口商不申請延期,貨物將會被拍賣或棄貨。

  很明顯這是針對國際貿易設計的套路陷阱。只要貨物到了印度,而進口商不提貨、不付款的情況下,貨物就有被拍賣或遺棄的風險。

  正因為類似套路陷阱的存在,給印度人在國際貿易中提供了耍賴的空間。

  中國駐印度孟買總領事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在2018年記錄了中國企業在印度遭遇的部分外貿詐騙案例:

  深圳某公司對印出口價值8萬多美元的松節油,因印商故意拖延付款提貨,導致全部貨物被海關拍賣,貨、款盡失;

  上海某公司對印出口價值3.3萬美元的金屬件,因印商故意拖延付款提貨,導致全部貨物被海關拍賣,貨、款盡失……

  為什麼會如此呢?

  印度套路陷阱的邏輯,建立在貨權分離的基礎上。

  具體操作是這樣的:

  當貨物抵達印度的前3天,印度進口商會做一個倉單申報,會寫進口人的進口編碼。這屬於正常流程。

  不正常流程在於,一旦將IEC編號(進口人編碼)寫好,之後貨物的軌跡將由IEC編號的進口商來掌控,包括退運、拍賣。也就是說,貨權已經歸進口商了。

  國內工廠普遍認為持有提單就能控制貨權,但印度貿易的特點在於持有提單隻是海上貨權,而非陸地貨權。

  如果印度進口商存心當老賴,出口商就會非常被動。

  所以大家看看,如果比亞迪不要求全款,後期就可能非常被動。

  印度為什麼要設計這麼奇葩的制度?那是因為印度有那樣的文化土壤,就是老賴文化。

  02

  印度曾公布過一份「老賴」黑名單:印度億萬富翁維賈伊·馬爾雅榜上有名,印度最大的水電企業捷披集團、印度艾薩集團等光榮上榜。

  由此可見,印度大企業與富豪成為老賴,乃家常便飯。

  2018年2月17日,印度第二大國有銀行旁遮普國家銀行爆出史上最大的巨額貸款詐騙案,涉案金額接近18億元美元(約合111億元人民幣)。

  該案的主導者叫尼拉夫·莫迪,他和他叔喬柯西共同運營印度最大的珠寶集團(姬坦雅莉集團);詐騙完畢,直接跑路當老賴。

  有趣的是,這位老鐵在作案前,還曾與莫迪在達沃斯論壇合影;搞得莫迪臉上無光。

  印度政府為掩蓋自己的無能與無奈,讓財政部出面對國有銀行下達緊急通知,要求在15天內修復管理和技術「漏洞」。

  鬼知道這是什麼思維。

  如何描述印度老賴呢?印度央行的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7年的5年時間,印度國有銀行共披露了8670起「貸款欺詐」案件,總額是天文數字。

  莫迪的首席顧問曾經透露,印度銀行有近30%的呆賬將永遠無法收回。

  換句話說,在印度社會文化中,老賴是一種正常現象。正因如此,很多印度企業家從銀行貸款后不願意歸還,甘願當老賴。當老賴成風后,不當老賴就吃虧了。

  如果把老賴問題放在印度社會看,可以清晰地發現一個二元世界:

  精英階層狡詐缺乏誠信,當老賴不以為恥;

  貧民階層因為缺乏晉陞通道,在幻想來世的狀態里躺平(近幾年在中國火起來的這個詞,很適合描述印度)幾千年。

  印度的社會制度設計,並沒有想扭轉這些不誠信現象,而是在加固它。這在印度的國際貿易中表現尤其明顯。所以在國際貿易中,誰信印度誰吃虧。

  在印度精英行騙史上,必須不能忘記阿尼爾·安巴尼,他父親德魯拜·安巴尼,一手創辦了印度最大的私營公司,鼎鼎大名的信實工業集團,類似於三星之於韓國。

  德魯拜·安巴尼死後,信實工業集團被一分為二,他哥穆克什·安巴尼成了印度首富。

  而阿尼爾·安巴尼遇到困難,然後跑到中國,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運作,從中國的金融機構貸款100多億。

  可以說中國金融機構,在阿尼爾最難的時候拉了他一把。但這位印度前首富並沒有知恩圖報的心理,而是直接不還錢,成為國際超級老賴。

  03

  大家看到了吧,印度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是坑。

  由於已經習慣了坑蒙拐騙,當比亞迪不入坑的時候,印度官員便理直氣壯地指責比亞迪壞了規則。

  大家可能很納悶,印度如此無賴的思維與文化,為什麼大家還慣著它?其實道理很簡單:

  1、印度地緣太好,是東西方交往的必經之地,於是成了東西方拉攏的對象。

  2、西方寄希望於印度制衡中國崛起,便縱容印度。因為在西方看來,推動中印對抗,既是解決中國崛起的方案,也是解決印度崛起的方案。

  3、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市場前景,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路資本忍不住去試水。印度就像是景區黑點,總有坑不玩的韭菜。

  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效仿比亞迪的做法。這也許會倒逼印度改變坑蒙拐騙的思維模式,對印度的發展也許是一個有利因素。畢竟這個世界上,靠坑蒙拐騙很難真正發達。

  印度幾千年坑蒙拐騙的文化土壤,其實只是造就了碎片化的印度,並沒有造就強大的印度。因為沒有誠信就建立不起讓人信服的規則。

  當印度不再坑蒙拐騙時,也許能發展得更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

回復 Duffy 2023-7-13 13:40
分析的有理有據,徹底揭開了阿三的真面目。印度的坑蒙拐騙哲學,是印度的文化思維所決定的。沒有誠信的社會,只能是冒險家的樂園。倒霉的還是老百姓。
回復 successful 2023-7-13 20:07
Duffy: 分析的有理有據,徹底揭開了阿三的真面目。印度的坑蒙拐騙哲學,是印度的文化思維所決定的。沒有誠信的社會,只能是冒險家的樂園。倒霉的還是老百姓。
印度幾千年坑蒙拐騙的文化土壤,其實只是造就了碎片化的印度,並沒有造就強大的印度。因為沒有誠信就建立不起讓人信服的規則
回復 successful 2023-7-13 20:09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效仿比亞迪的做法。這也許會倒逼印度改變坑蒙拐騙的思維模式,對印度的發展也許是一個有利因素。畢竟這個世界上,靠坑蒙拐騙很難真正發達。
回復 BANGZI 2023-7-13 23:32
俺們給印度發貨都是全款到手才發。客戶好像也沒意見。心知肚明。
回復 wsun8b 2023-7-14 10:34
比亞迪有聰明人 我與阿三打過交道 一定要堅守 不見兔子不撒鷹 鴻海也撤了
回復 successful 2023-7-14 10:59
BANGZI: 俺們給印度發貨都是全款到手才發。客戶好像也沒意見。心知肚明。
說得很對, 對他們的先付款才到貨, 開始沒有經驗, 常常被 三哥算計, 別看他們一臉笑, 先付款絕對不能鬆口.
回復 successful 2023-7-14 11:04
wsun8b: 比亞迪有聰明人 我與阿三打過交道 一定要堅守 不見兔子不撒鷹 鴻海也撤了
鴻海寧願丟100多個億, 也要馬上撤走  不陪三哥玩了.
回復 wsun8b 2023-7-16 05:07
successful: 鴻海寧願丟100多個億, 也要馬上撤走  不陪三哥玩了.
哥兒們 你不知道阿三有多厚顏無恥 詢價時說一千個 咱們華人也是賤骨頭 老記著薄利多銷 吆喝 大客戶上門 自己就給打折了 價報過去 阿三肯定砍價 就這麼來來回回 好不容易講定  收到單一看五十個 咱去信抗議 他說這是首批 何況還不知道質量怎樣 你想也對 就把貨發過去 下張單石沉大海 往往是白忙 萬幸我都要先付款 錢是沒給坑過
回復 successful 2023-7-16 12:12
wsun8b: 哥兒們 你不知道阿三有多厚顏無恥 詢價時說一千個 咱們華人也是賤骨頭 老記著薄利多銷 吆喝 大客戶上門 自己就給打折了 價報過去 阿三肯定砍價 就這麼來來回回
印度三哥是笑面虎, 怎麼說這麼好, 事情搞定,付錢的時候就開始賴帳 .對他們就是要先付款, 否則什麼都不做.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6 05: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