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眼中的四次「敗仗」

作者:successful  於 2023-1-21 15: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毛澤東眼中的四次「敗仗」
謝浩 · 2023-01-19 · 來源:黨史博採公眾號

  《長征組歌》中有這樣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唱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澤東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他指揮過無數次戰役戰鬥,留下了諸多戰爭史上的經典戰例,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但他從不認為自己百戰百勝,曾毫不隱諱地表示自己打過「敗仗」。1956年9月10日,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就對與會者親口坦陳了自己曾經打過的「敗仗」:「比如打仗,高興圩打了敗仗,那是我指揮的;南雄打了敗仗,是我指揮的;長征時候的土城戰役是我指揮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揮的。」

  高興圩戰鬥

  1931年6月底,國民黨軍共30萬人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三次「圍剿」。至7月底,國民黨軍已深入蘇區腹地70至130公里,進到固村、寧都、古龍岡、白石一線,但仍未找到紅一方面軍主力。此時,紅一方面軍集中在江西興國高興圩附近進行了短期休整,開始準備根據敵軍動向尋找戰機。8月,紅一方面軍先後與敵開展了蓮塘戰鬥、良村戰鬥、黃陂戰鬥,至9月上旬,國民黨軍在中央蘇區的崇山峻岭中已經來回奔波2個多月,人困馬乏、補給困難,內部矛盾激化,紛紛後撤。

  9月4日,何應欽按照蔣介石的決定,命令兩個集團軍實施退卻,其中第1、第4軍團由高興圩撤向泰和、吉安;第1、第2路進擊軍,第3軍團第5師及第53師等部,分別由大金竹、上固、龍岡、東固等地區撤向吉安、富田。

  6日,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毛澤東和總司令朱德接到興國地區敵軍沿高興圩大道向北撤退的情報,判斷敵軍可能實施總退卻,決定以休整已半個多月的紅軍打擊疲憊的撤退之敵,首先殲滅由興國地區北撤的敵軍一部,然後相機擴張戰果。毛澤東和朱德部署紅3軍和獨立第5師迅速搶佔老營盤,截斷敵軍退路;紅3軍團、紅4軍並指揮紅12軍第35師、紅35軍,分別自西向東、自北向南攻擊高興圩及其南北地區之敵;紅7軍鉗制興國之敵。

  7日拂曉,敵第4軍團正沿高興圩至老營盤大道向北撤退,紅3軍和獨立第5師迅速出擊。紅3軍第7師首先攻佔黃土坳,切斷敵第4軍團先頭獨立旅同後續部隊的聯繫。接著,紅3軍主力和獨立第5師從北、西、南三面向敵獨立旅發起猛攻。當時,方面軍總部的指揮所設在高興圩西面的山頂上,紅軍每次衝鋒時,毛澤東與朱德讓總部的號兵也一齊吹衝鋒號,給指戰員們助威。激戰至14時許,全殲該旅,俘敵2000餘人、繳獲長短槍2000餘支;紅軍犧牲130餘人,傷440人。敵第4軍團其餘部隊慌忙縮回墩坵、長逕口固守。

  ◆中央紅軍第三次反「圍剿」要圖。

  在此同時,紅3軍團、紅4軍並指揮第35師、紅35軍向高興圩地區的國民黨軍第1軍團第60、第61師發起攻擊;紅7軍進逼興國,鉗制敵第52師,以保障方面軍主力在高興圩地區的作戰。攻擊高興圩地區之敵的紅軍,與敵激戰至8日,斃傷敵2000餘人,俘敵20人,終因敵軍佔據有利地形,紅軍兵力不夠集中,且徒涉高興圩以西河流時遭到較大傷亡,結果形成對峙。戰鬥結束后,毛澤東與朱德了解到紅軍在激戰中大部分子彈都打光了,便立即下令轉移到泰和、萬安、贛縣、興國交界的地方休整。高興圩地區之敵因傷亡較大,且對紅軍情況不明,便就地加修工事,固守整頓。此次作戰,紅軍犧牲780人,傷1490餘人,紅4軍第11師師長曾士峨、紅3軍團第4師代理師長鄒平英勇犧牲。因犧牲較大,被毛澤東稱為第一次他指揮的「敗仗」。

  南雄水口戰役

  1932年5月,廣東國民黨軍乘中央紅軍實行東西路分兵之機,以第1軍19個團大部入侵贛南。6月初,中央紅軍由福建龍岩回師贛南,並於中旬取消東、西路軍的名稱,恢復第一方面軍的番號,仍轄紅1、紅3、紅5軍團,朱德兼總司令,王稼祥兼總政治部主任。這時期,雖然毛澤東已被「左」傾路線排擠出紅軍的領導圈外,但他仍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身份隨紅一方面軍總部行動,他所制定的戰略戰術仍在作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6月21日,毛澤東和朱德等在江西安遠天心圩決定,準備進攻廣東南雄國民黨守軍,調動入贛粵軍回援南雄,以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遂命令紅3軍團採取行動,首先牽制粵敵一部,隨即迅速與紅1、紅5軍團會合,共同殲滅粵敵。之後,紅1、紅5軍團向烏徑開進,方面軍總司令部隨同紅5軍團總指揮部行進;紅3軍團從湘南桂東地區撤回大余東北地區。命令下達后,毛澤東、朱德、王稼祥指揮紅1、紅5軍團向南雄推進。

  7月1日,粵軍第1師指揮的6個團進至江西南康、大余間的池江地區。2日,紅3軍團主力向敵第1師發起攻擊,將其擊潰,隨後追至大余城下。翌日下午,為避免大余之敵向南雄集中,紅1軍團一部攻佔大余和南雄之間的梅嶺關要隘,擊潰守軍第2師第5團,殘敵逃向大余。4日,紅3軍團開始圍攻大余。5日,因攻城部隊誤報「大余之敵已經退卻」,毛澤東、朱德等命令紅5軍團直插南雄以南佯攻南雄。後來,毛澤東、朱德得知大余之敵並未逃跑,而粵軍第4師正向南雄集結,遂改令紅5軍團北返。圍攻大余的紅軍,與守軍激戰4晝夜,終因缺乏攻堅條件而未能攻克。

  在紅軍圍攻大余和佯攻南雄期間,粵軍第1軍和蔣介石嫡系部隊第18軍第14、第52師逐漸向南雄和大余集中,企圖從南北兩個方向向紅軍合擊。7日,敵第4師進抵烏徑,第5師和獨立第3師共5個團進到南雄。

  同日,毛澤東、朱德等根據上述情況,決定以紅5軍消滅烏徑的敵第4師。同時判斷,紅軍在烏徑的作戰,必將引起南雄和大余之敵的猛力出擊。遂部署紅1軍團和紅3軍團主力及紅12軍在中站、中坑及其附近地區,消滅正面出擊之敵;紅3軍團一部牽制大余之敵;紅5軍團在江西軍區獨立第3、6師配合下,繼續執行消滅敵第4師的作戰任務。

  8日9時,紅5軍團先頭部隊進至黃坑,獲悉敵第4師已於當日凌晨1時離開烏徑沿湞水南岸向水口方向逃跑。軍團首長當即決定改向水口方向截擊。13時30分,先頭紅13軍進到水口對岸蒻過村,同敵接觸。接著,紅3軍趕到,從紅13軍左翼加入戰鬥。激戰約2小時,擊潰敵2個團。當晚,敵在水口及其附近高地布防,紅軍返回湞水北岸集結。

  ◆南雄水口鎮紅軍「水口戰役」舊址——大部橋。

  9日拂曉,紅5軍團繼續對水口之敵展開進攻。12時,南雄援敵6個團到達水口,向紅軍猛烈反撲,連續衝擊。紅軍參戰部隊頑強抗擊,英勇衝殺,以大刀同敵肉搏,戰事十分慘烈,聶榮臻後來回憶說戰場上「屍橫遍野」,「河溝里的水泛著紅色」,「雙方傷亡之大,戰場景象之慘烈,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所罕見」。由於紅軍對敵援兵未及察覺,錯把10個團當成4個團來打,處境十分危急。在此關鍵時刻,陳毅率獨立第3、第6師到達,同敵展開英勇拼殺,始穩住戰局。

  這時,紅1軍團、紅12軍已進入中站、中坑地區待機;紅3軍團主力進至中站東北高地為總預備隊,其一部位於梅嶺關、仙人嶺牽制大余之敵。

  毛澤東、朱德本擬以主力增援水口,會殲敵人。由於紅軍攻擊部隊誤報「水口之敵已退去」,但後來毛澤東、朱德獲悉水口之敵並未撤退,遂於9日下午急令紅1、紅3軍團和紅12軍迅速轉向水口方向,合力圍殲該地區之敵。10日晨,毛澤東親自率領紅12軍和紅1軍團趕到水口戰場。他了解到敵我兩軍的作戰態勢后,又親自觀察了敵軍陣地,隨即命令兩支部隊分別增援兩岸的紅3軍和紅13軍。11時,紅軍發起攻擊,經1小時戰鬥,將敵全部打垮,並乘勢沿水口至南雄大道尾追逃敵,追至大坪圩、石塘圩之線。至19時,潰敵退入南雄城、紅軍追擊部隊返回水口集結。南雄水口戰役至此結束。

  南雄水口戰役,紅軍經過池江、梅嶺關、大余、水口等多次戰鬥,共擊潰敵軍15個團,斃傷敵「近三千」人,打擊了粵軍的囂張氣焰,基本穩定了中央蘇區南翼,為紅軍爾後在北線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次戰鬥雖然取得了勝利,但紅軍卻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紅軍「損傷兩千以上」,其中紅5軍團第3軍傷亡團長7名、連排長半數、戰鬥員1000名以上;第13軍有的團剩餘不過百人,軍長趙博生負傷。毛澤東向來主張以最少的犧牲來換取最大的勝利,這種互拼消耗的勝仗,在某種意義上簡直是一次敗仗。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曾對這次戰役作出總結:「一九三二年七月在廣東南雄水口圩地區對陳濟棠的作戰」,「吃了兵力不集中的虧,如像水口圩……這類的仗,本來一般算作勝仗,而且還算作大勝仗的,然而我們歷來就不歡迎這種勝仗」。

  土城戰役

  1935年1月,紅軍攻佔遵義后,蔣介石為阻止中央紅軍北渡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或東出湘西與紅2、紅6軍團會師,集中兵力向遵義地區進逼,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烏江西北、川黔邊境地區。

  此時,敵軍總兵力約40萬,中央紅軍只有3.7萬餘人,敵我兵力對比十分懸殊,情況對紅軍十分不利。在這種情況下,中革軍委決定,部隊從1月19日開始逐次向北轉移,在川黔交界處的赤水、土城地區集中。20日,中革軍委下達《渡江作戰計劃》,決定在宜賓、瀘州之間北渡長江,進入川西北,同紅四方面軍會合,尋機創立新的根據地。紅軍分三路在27日全部推進到赤水河以東地區。這時,川軍兩個旅先於紅軍到達赤水城,阻止中央紅軍北進;尾追的川軍郭勛祺部進至土城以東地區。毛澤東在向土城鎮行軍途中,同朱德、周恩來、劉伯承等共同查看了沿途地形,發現道路兩邊是山谷地帶,如果追兵孤軍深入,紅軍便可以在土城以東的青杠坡利用有利地形,集中優勢兵力,圍殲川軍郭勛祺師。

  土城,是黔西北重鎮,也是赤水河東岸的重要渡口。奪取土城,對於實現北渡長江、進到川西或川西北會合紅四方面軍的戰略計劃,具有關鍵意義,而且是遵義會議后的第一仗,關係到全軍的士氣。毛澤東提議並經紅軍總部決定后,土城戰役打響了。

  28日凌晨,細雨蒙蒙,寒風刺骨。紅3、紅5軍團及幹部團,在彭德懷、楊尚昆的指揮下,從南北兩面向進佔楓村壩、青杠坡的川軍模範師、獨立第4旅各3個團發起進攻。敵郭勛祺部憑藉有利地形拚死頑抗,紅軍官兵拚死爭奪,往複衝殺。經過激戰,紅軍擊潰川軍一部。但川軍戰鬥力比較強,其主力仍在頑抗。為了加速戰鬥進程,按照中革軍委的命令,紅1軍團第2師和幹部團也投入戰鬥,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拼搏。戰至黃昏,紅軍雖給予該軍以重大殺傷,但未能全殲,雙方形成對峙狀態。

  ◆土城渡口。

  更嚴重的是,紅軍從抓獲俘虜的番號中發現,原來的情報有誤,敵軍不是4個團6000多人,而是6個團1萬多人,還有後續部隊,且裝備精良,戰鬥力很強。據當年在軍委總部任作戰參謀的孔石泉同志回憶:「我們在土城那一仗沒有打好,因為對敵人估計不足。敵人的發報我們收到了,但把『旅'翻譯成了『團',因此估計敵人是兩個團的兵力。如果知道是旅就不會打的。以後傷亡很大,不能不走了,是我們自己撤退的,只打了個擊潰戰。」

  「旅」和「團」一字之差的情報失誤,讓毛澤東痛心疾首、刻骨銘心,但從來都不墨守成規的他迅速從不利戰局中尋找有利因素,急令紅1軍團紅2師火速返回增援,以求變被動為主動。在增援部隊尚未趕到的兩三個小時內,敵軍的反攻更加兇猛,陣地一度被攻破。敵人搶佔部分山頭后,步步進逼,甚至打到了位於大埂上東南方向一個叫「漏風埡」的地方,而那正是中革軍委指揮部前沿。山後就是赤水河,無險可守,戰局於我十分不利。在這緊急關頭,毛澤東果斷命令陳賡、宋任窮率軍委縱隊幹部團發起反衝鋒。臨危受命的幹部團猛打猛衝,打得敵人慌了神,連滾帶爬地潰退下去。毛澤東在白馬山上用望遠鏡看到這個情景,興奮地對身邊人員說:「打得好!打得好!陳賡行,可以當軍長。」

  當晚,毛澤東提議召集中央政治局幾個領導人開會。會議根據各路國民黨軍隊正奔集而來進行圍堵的新情況,判明原定在這裡北渡長江的計劃已不能實現,決定迅速撤出戰鬥,渡赤水河西進。這次戰役打得並不好。博古那時曾說:看起來,狹隘經驗論者指揮也不成。但正是因為情報上的一字之差,導致土城戰役陷入僵局,紅軍才西渡赤水河,從而變被動為主動,由挫折走向勝利,拉開了四渡赤水的戰幕,成就了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迹。

  茅台魯班場之戰

  1935年3月,遵義大捷后,紅軍主力進軍茅台。3月2日,蔣介石由江西南昌飛抵四川重慶,親自指揮對中央紅軍的圍攻。他判斷中央紅軍「必向東圖」,與紅2、紅6軍團會合。他要求各部隊採取堡壘推進和重點進攻相結合的辦法,南守北攻,圍殲紅軍於遵義、鴨溪地區。不久,蔣介石又判斷紅軍的行動方向有二:「甲,放棄遵義,仍向西竄,求達其原來目的;乙、先求與我周縱隊決戰,然後再向南對貴陽壓迫。」遂調動潘文華部、上官雲相部、周渾元部、吳奇偉部等圍攻中央紅軍,其中命令周渾元部3個師進至仁懷、魯班場地區,加強修築工事,向遵義及其西北地區採取守勢。

  根據上述情況,中革軍委為了加強作戰指揮,打破蔣介石的新圍攻,於3月4日決定組織前敵司令部,發布了《關於設前敵司令部並以朱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的命令》。這樣,自寧都會議后離開紅軍領導崗位長達2年5個月的毛澤東,終於從幕後走到了台前,重新掌握了在紅軍中的具體領導實權。5日,中革軍委又決定以紅9軍團在桐梓、遵義地區吸引川軍向東,從而達到鉗制敵軍的目的,集中紅1、紅3、紅5軍團及幹部團於鴨溪及其附近區域,趁吳奇偉縱隊新敗逃向烏江以南之機,殲滅位於仁懷、魯班場一線的周渾元縱隊,力求再打一個勝仗,改變戰局。

  6日,中央紅軍主力按照中革軍委的決定,在毛澤東、朱德的直接指揮下,向長干山、白臘坎以西開進,準備突擊周渾元縱隊,但出於周縱隊畏殲不進而未果。接著,紅軍又在西安寨、泮水地區活動,準備殲滅王家烈殘部,以調動周縱隊馳援,尋機殲其部。紅軍多次戰術出動尋戰,都沒有達到目的。

  ◆魯班紅軍烈士公墓。

  但是,中央紅軍的這一行動,卻使蔣介石產生了錯覺。他認為紅軍徘徊此地,是作戰大方針不確定的表現。蔣介石立刻命令各路人馬不顧一切尋找紅軍決戰,並叫囂「殘匪西竄是我圍殲唯一良機」。於是,國民黨軍紛紛向前推進。11日,川軍潘文華部3個旅佔領了遵義,周渾元縱隊主力集結魯班場地區,吳奇偉縱隊一部兵力已經北渡烏江,向鴨溪、遵義推進。

  魯班場位於仁懷縣西南,是一個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鎮子,距縣城有20多公里。傳說這裡上場口的小山腳下有個魯班洞,因此而得名魯班場。這裡的地形比較複雜,東有海拔1400多米高的摩天嶺,西有突兀的馬鞍山,北部是起伏的山脈,南面是數公里長的山間開闊地。下場口兩山對峙,形成鉗口狀,地形險要,易守難攻。

  14日22時,朱德、毛澤東急電1、3、5、9軍團首長:周渾元敵三個師現在魯班場、三元洞地帶,其主力在魯班場,第13師之一部似在觀音場,吳奇偉兩個師明天有可能到楓香壩。命令紅軍15日以全力進攻魯班場、三元洞地帶的周渾元縱隊,最好是當天解決戰鬥,消滅周渾元部。命令第1軍團、第3軍團主力(限15日12時前趕到魯班場作戰)及幹部團為右翼隊,由林彪、聶榮臻指揮,取道壇廠,由北向南突擊魯班場周渾元部的左側背及左正面,第1軍團教導營監視和相機消滅觀音場的敵人,並切斷其通往仁懷的交通;第5軍團及彭雪楓指揮的兩個團為左翼隊,由董振堂、李卓然指揮,主力出分水嶺,由西南協同第1軍團突擊該敵。

  3月15日,朱德與毛澤東率前敵司令部到壇廠附近指揮作戰。拂曉,戰鬥打響,剎那間,魯班場周圍的山坡上槍聲齊鳴,喊殺聲震天動地。敵人摸不清紅軍的底細,嚇得躲在工事和碉堡里拚命地射擊。因敵阻擊火力很猛,碉堡之間火力交叉掩護,紅軍一直未能找到機會攻克堡壘。戰鬥進行到黃昏,周圍的幾個山頭聯合發起攻勢,戰鬥打得十分激烈。傍晚,蔣介石擔心他的主力被殲,急調飛機來支援周渾元部。紅軍寡不敵眾,15日夜撤出陣地,轉移至茅台、仁懷地區,被迫提早撤出戰鬥。16日,毛澤東率紅軍在茅台鎮三渡赤水,再入川南。

  因紅軍傷亡較大,魯班場之戰在毛澤東眼中屬於一次敗仗,但此戰攻打中央軍周渾元部的決策是正確的,只是沒有完全實現預先設想的目標,最終也沒有影響四渡赤水的成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successful 2023-1-21 16:10
毛澤東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他指揮過無數次戰役戰鬥,留下了諸多戰爭史上的經典戰例,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但他從不認為自己百戰百勝,曾毫不隱諱地表示自己打過「敗仗」。
回復 successful 2023-1-21 16:11
1956年9月10日,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就對與會者親口坦陳了自己曾經打過的「敗仗」:「比如打仗,高興圩打了敗仗,那是我指揮的;南雄打了敗仗,是我指揮的;長征時候的土城戰役是我指揮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揮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8: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