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主席為何長期關注李自成

作者:successful  於 2021-7-19 09: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以史明鏡:毛主席為何長期關注李自成
2021-07-18 來源:哲學與大眾公眾號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毛主席長期以來的「李自成情結」,折射出他時時擔心政權不穩、江山變色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歷史的警示,時時在毛主席耳邊響起,他不僅自己一生簡樸,嚴以律己,還推動中央制定出一系列反腐倡廉、克服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的決策和措施,時刻提高警惕,竭力防止內部滋生腐敗。


  李自成(1606-1645),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他「馬踏幽燕、定鼎京城」,領導起義軍摧毀了腐朽的明王朝統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農民起義政權「大順朝」。但是山海關一戰,李自成敗給了吳三桂和清軍聯軍,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後敗亡。在毛主席的心中,李自成是一個英雄人物,更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照著他成長,照著他領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

  毛主席對李自成的關注,可以追溯到少年之時。在韶山上私塾時,毛主席愛看的「雜書」裡面,就有關於李自成的書籍。1910年秋,毛主席從湘鄉東山學校放假回外婆家時買了一些「筆桿糖」,平均分給表兄弟們。分完后,最小的表弟吵著還要多分一點,毛主席便對他說:「農民領袖李自成起義,與昏庸官府作鬥爭,為的是使天下人均田均富。所以,我們兄弟之間也要按均田均富的原則來分糖,誰也不能多分。」 從毛主席的話中,可見李自成的平均思想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1年,毛主席在衡陽第三師範學校向同學們作《中國歷史上農民戰爭問題》的演講時,向學生介紹了陳勝、吳廣、黃巢、李自成等農民起義領袖的事迹,總結了農民起義的經驗教訓,指出他們的失敗是由於沒有先進階級和政黨的領導。

  1926年,毛主席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為學員講授「中國農民問題」課程時,又一次引用了李自成起義的有關資料。他說:「當時陝北大飢,自成乘機而起,至山西、張家口、南口、土木堡等處,后至北京,卒為清兵所敗……后被三桂引清兵入關,迫至無路可走。這可見李自成是代表農民利益的。不過他們的舉動,多為暴動,是其失敗之主要原因也。」

  對歷史上農民起義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加上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使毛主席創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據譚震林回憶,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主席拒絕到上海黨中央工作,「他總結歷史上農民起義失敗的教訓,對我們說:『李自成為什麼失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鞏固的根據地。』」在古田會議上,毛主席特彆強調,要與流寇主義思想作鬥爭:「歷史上黃巢、李闖王式的流寇主義,已為今日的環境所不許了。」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后,毛主席更加重視對李自成和他領導的農民起義的研究。他曾對劉志丹說:「陝北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是有革命傳統的。李自成、張獻忠就是從這裡鬧起革命來的。這個地方雖窮,但窮則思變,窮就要鬧革命。」在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再次強調:「歷史上存在過許多流寇主義的農民戰爭,都沒有成功……只有徹底地克服了流寇主義,提出並實行建立根據地的方針,才能有利於長期支持的游擊戰爭。」

  毛主席對李自成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對其戰爭思想的層面,還將視野深入到了其失敗原因的更深層面。在1938年關於根據地保衛工作的一次談話中,在談到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時說:「我們歷來的造反領袖,後來都腐化了,做了皇帝的都不好了,但李自成始終是好的,老百姓都稱讚他,因為他代表農民利益向地主階級造反。」

  1939年12月,毛主席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熱情地讚美了中國的農民運動,他說:「在中國封建社會裡,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他列舉了包括李自成在內的農民運動領袖,肯定了其推動歷史前進的進步因素,同時也分析了他們失敗的原因。

  關注李健侯與他的《永昌演義》

  在延安,毛主席在百忙之中,還關注了民間作家李健侯關於李自成起義的寫作。李健侯是陝西米脂人,系李自成後裔,他於1926年動筆著書,經過多年辛勤筆耕,在1930年12月寫成描寫李自成起義的章回體歷史小說《永昌演義》,全書共40回,34.8萬字。該書情節曲折,故事生動,對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進行了熱情歌頌。

  這部書於20世紀40年代初在陝西廣為流傳,當時的陝甘寧邊區副主席李鼎銘把《永昌演義》原稿推薦給了毛主席。毛主席對此書很感興趣,讀完這部書後還讓人抄存了一部,並於1944年4月29日給李鼎銘先生寫了一封信,專門評價了《永昌演義》和著名的李自成起義:

  《永昌演義》前數年為多人所借閱:近日鄙人閱讀一過,獲益良多,並已抄存一部以為將來之用。作者李健侯先生經營此書,費了大力,請先生代我向作者致深切之敬意。此書讚揚了李自成個人品德,但貶仰其整個運動。實則吾國自秦以來,千餘年來推動社會向前進步者主要是農民戰爭,就是兩千餘年來幾十次這類戰爭中的極著名的一次。這個運動起自陝北,實為陝人的光榮,尤為先生及作者健侯先生們的光榮。此書現在如按上述新歷史觀點加以改造,極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獲作者同意否?又健侯先生近來健康如何,能來延安一游否?統祈轉致李健侯先生為禱!

  李鼎銘把這封信轉到了李健侯手裡。李健侯看后,心情十分激動。不久,他應邀來到延安,受到毛主席的熱情款待。毛主席還獎給了他200元邊幣、兩石小米,聘請他擔任邊區的參議員。解放后,毛主席提議李健侯任陝西省文史館研究員,建議其繼續修改《永昌演義》。遺憾的是,由於李健侯在1950年去世,因而對書稿的修改未能完成。

  

  進京趕考,「不當李自成」

  歷史是一面鏡子,李自成也是一面鏡子。毛主席對李自成的壯舉給予很高的評價,對其失敗原因也進行了分析,他從這個英雄人物身上獲得了力量,也找到了缺憾:驕傲是萬萬不行的——要像李自成那樣,堅忍不拔,走向北京,但千萬不要像李自成那樣匆匆忙忙敗退北京城。這是毛主席在中國革命勝利前夕經常思索的問題。

  1949年3月5日,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在報告中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後頭……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毛主席提出的著名的「兩個務必」作為對全黨的要求被正式寫入黨的文件。

  同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機關由西柏坡遷往北平,毛主席把此行比作「進京趕考」,開始了他的「趕考之旅」。

  出發前一天,他就問衛士長李銀橋:「要進城了,你準備得怎樣啊?」李銀橋說:「東西都收拾好了,隨時可以行動。」毛主席指著李銀橋的太陽穴說:「小心,不要中了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不要當李自成。」他還把中央直屬單位和警衛部隊的幹部召集起來,對大家說:我們要進京了。我們進京可不是李自成進京,他們進京后就腐化了。我們共產党進京,是要繼續革命,建設社會主義,一直到共產主義。

  23日早晨,幾乎一夜未眠的毛主席早早走出屋子,在院中踱步,神色肅然,彷彿還在繼續昨天晚上的思考。

  踱著踱著,他忽然轉過身問幾個警衛戰士:「知道歷史上有個李自成嗎?」

  有個警衛員問答:「知道。」

  毛主席又問:「他為什麼進了京,又失敗了,被人家趕了出來呢?」

  警衛員們回答不出,只好搖頭。

  毛主席來了興緻,招呼大家坐下,慢慢地講起了李自成的故事。最後,他說:「進了城,我們就正式管理這個國家了,更要多為人民著想。李自成勝利了就忘記了人民,不然他是不會失敗的。」

  3月23日上午,車隊出發,毛主席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今天是進京『趕考』嘛!」。周恩來笑著回答:「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主席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據毛主席的衛士回憶:從涿縣到北平的火車上,直到黨中央臨時駐地香山,毛主席一路都在說「不要做李自成」。


  支持姚雪垠創作《李自成》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仍然始終不忘李自成,這從他關心作家姚雪垠寫作的這件事上可以得到充分反映。

  姚雪垠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他從1941年便產生了寫李自成的「動念」,並開始收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有關史料,查閱了大量的書籍和各種史志。

  1957年,姚雪垠正式動筆,他說:《李自成》的創作意圖便是通過李自成起義「寫出明清之際的階級鬥爭」,「寫出我國封建社會階級鬥爭和農民戰爭的一般規律」。

  6年後該書第一卷出版。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白話歷史小說,《李自成》一經出版就在廣大讀者中引起了巨大的熱烈的反響,初版的30萬冊很快被搶購一空。姚雪垠將樣書寄給了毛主席,毛主席讀完《李自成》第一卷后,便對這部小說產生了濃厚興趣。他認為《李自成》這部歷史小說既深入了歷史,又跳出了歷史,是歷史與藝術的完美結合體。

  1966年7月中旬,毛主席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當中,毛主席將中南局代理書記王任重叫到身邊,特意囑咐他:「姚雪垠的《李自成》分上、下兩冊,上冊我已經看了,寫得不錯。你趕快通知武漢市委,對他加以保護,讓他把書寫完。」第二天,王任重打電話給時任中共武漢市委第一書記宋侃夫,傳達了毛主席的指示。武漢市委立即對姚雪垠採取了保護措施。

  但「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李自成》第二卷的出版及三至五卷的寫作還是受到了干擾。

  1975年10月,姚雪垠給毛主席寫了一封長信,彙報了自己的寫作工作,他在信的結尾寫道:自己「已經60多歲,身體也不十分好,而《李自成》尚未完成一半。我希望再次獲得您的支持,使我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李自成》」。

  此信由胡喬木轉給毛主席,毛澤東在轉信的報告上批示:「印發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寫李自成小說二卷、三卷至五卷。」簡短的批示,表明了毛主席對《李自成》創作的全力支持,他同意作者按自己的計劃寫作,並指示幫助他解決寫作和出版中遇到的困難。在有關方面的安排下,姚雪垠來到北京,排除干擾,繼續從事《李自成》的創作。1976年,《李自成》第二卷幾經周折終於與讀者見面。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毛主席兩次指示保護姚雪垠,讓他從事《李自成》的創作,這在當代中國文壇上是前所未有的,這足見毛主席對進步知識分子的重視。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毛主席長期以來的「李自成情結」,折射出他時時擔心政權不穩、江山變色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歷史的警示,時時在毛主席耳邊響起,他不僅自己一生簡樸,嚴以律己,還推動中央制定出一系列反腐倡廉、克服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的決策和措施,時刻提高警惕,竭力防止內部滋生腐敗。

  如今,離毛主席「進京趕考」已經70餘年了,但是,我們今天再回顧毛主席的「李自成情結」,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successful 2021-7-19 10:03
  ...毛主席來了興緻,招呼大家坐下,慢慢地講起了李自成的故事。最後,他說:「進了城,我們就正式管理這個國家了,更要多為人民著想。李自成勝利了就忘記了人民,不然他是不會失敗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9: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