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曉涵 實習記者/陳威敬
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拆下文件袋作為保護面罩
年初三下午5點,王隆和同事在湖北襄陽去往河南新鄉的路上,已經連續開了7個小時車。目的地有一家防護服的生產廠,稱可以為他們提供幾百套醫用防護服。
王隆是襄陽市下屬一家縣醫院的醫生,作為該縣唯一收治新型肺炎發熱病人的醫院,這裡收治了40多例疑似病例,而醫院儲備的防護服只剩下五六十套,「只夠再穿兩天」。
許多武漢周邊的市縣定點醫院正在遭遇同樣的困境。截至1月27日,有超過百家湖北省地級市、縣級市的醫院向社會發出求助,N95防護口罩、醫用防護服、護目鏡、呼吸機等等,都在求助物資之列。
如果不是這次突然的疫情,王隆所在的縣市級醫院通常備有500套左右的防護服。從臘月二十三返鄉人潮進入襄陽開始,疫情的嚴重情況急轉直下,防護物資被迅速消耗。
困難還不止這些,從發熱門診、醫療防護、病毒檢驗到隔離防治,從武漢流出的百萬回鄉大軍,考驗著這些城市和鄉鎮的醫療響應機制。
武漢及周邊城市的疫情形勢(截至1月28日)
一套防護服,幾人輪流穿
1月26日,孝感市中心醫院的許多醫生在肺炎疫情發生后,第一次穿上了讓他們安心的防護服。
這批物資來自社會捐贈,一共500套,夠醫院使用兩三天。此前幾天,發熱門診的醫生們甚至沒有足夠的口罩使用,一個N95口罩要佩戴14個小時,外科口罩每個醫生一天能分配到兩個。「現在的物資肯定是優先供給武漢。」一位湖北省地級市定點醫院的醫生告訴深一度記者。
在疫情最集中的武漢市,最先傳出防護服、護目鏡、口罩等防護設備不足的消息,醫院的求助在網路上傳播。據新華社的消息,截至1月28日,湖北省已籌集並配送給武漢等地566.33萬隻口罩和10.64萬套醫用防護服。
武漢周邊各地級市、縣級市防護設備的不足也逐漸顯露。深一度記者詢問黃岡市、荊州市、孝感市、大冶市等多家醫院了解到,通常一家定點收治肺炎病人的三甲醫院,對防護服的需求量每天在100至150套之間,口罩的缺口以萬為單位。截至1月25日,許多醫院收到的支援物資有限。
據醫護人員介紹,這些防護設備不僅要供給發熱門診,還要供給其他科室。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收到的一些物資並不符合醫用標準。「比如我們的N95口罩,必須具備醫療器械註冊證,防護用品必須是醫療級的。醫院在聯繫加班加點生產、調配物資,因為是春節,能夠開工的工廠不多。」
再向下一級,物資的缺乏更嚴重,也更難被看到。雲夢縣是孝感市下屬的縣級市,目前已經有兩名確診病例,據縣裡接收肺炎病人的定點醫院醫護人員介紹,因為物資不夠,她所在科室因為不是發熱門診,每人每天只發放一個外科口罩,而防護服只有一套,幾個醫生輪換著穿。N95口罩醫生也買不到,只能對外募捐。
「不久后,我們科室的醫生也將被抽調,到發熱門診輪崗。」她說。
返鄉大潮之下的發熱門診
手握兩三個口罩的醫生,需要面對的是每天湧向發熱門診的幾百個病人,其中包含數量不明的疑似病例。截至1月28日,孝感市新型肺炎的確診病例已經達到274個,成為湖北省繼武漢和黃岡之後,確診病例最多的城市。
這些病例和湧向發熱門診的患者大多來自返鄉潮。據統計,在湖北省內,孝感是接收武漢返鄉客流比例最高的城市,佔13.03%,其次是疫情較嚴重的黃岡,佔12.64%。孝感中心醫院的發熱門診直接承受著洶湧而來的壓力。作為孝感市肺炎收治確診病例的定點醫院之一,從外地來支援的醫療隊,一半留在了這兒。
返鄉潮始於年前一周左右。1月23日開始,武漢市為防止疫情擴散宣布管控內外交通。而在前一天晚上,孝感市中心醫院的發熱門診才第一次迎來問診的人流高峰。據知情人士介紹,當晚有急診科的醫生臨時被調配去發熱門診,有人沒來得及穿防護服,帶著外科口罩就上了。
孝感不是特例,湖北省另一個地級市——荊門市一家定點醫院的醫生介紹,荊門市的患者大多是來自武漢市返鄉的輸入性病例。1月22日武漢市確診病例已超過百人,不少沒有來得及確診的病毒攜帶者流向了地級市。此前地級市的醫院沒有太多準備,反應滯后了一步。
從1月22日到1月26日,孝感市中心醫院的發熱門診人流,在除夕和大年初一當天達到高峰,有的一線醫生持續值了幾個夜班。據多家地級市、縣級市醫院醫務人員介紹,發熱門診人員有限,醫院大多會徵集其他科室的醫生作為志願補充。
現實是,前來就診的患者中健康和輕症的患者佔了絕大多數。據孝感市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介紹,發熱門診的就診量達到平時的3至4倍,高峰期有6倍。「絕大部分是恐慌性的,為求心安前來就診。(來醫院)反而提高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我們拚命宣傳,但是作用甚小。」
前來發熱門診的人多,等待時間漫長,面對新的疾病隱患心理壓力也大。對地市級的居民來說,這並不是就診的常態。而發熱門診臨時頂替上的醫生經驗不足,檢驗報告打不出來、結果出得慢、難以查詢,「醫療上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上述醫護人員告訴深一度記者,「病人非常敏感,我們的體力和精神也扛不住了,我從醫以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景。」
防護服有限的情況下只能供給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非發熱門診的醫生穿的是厚一些的隔離服,同樣有接觸到來看急診的新型肺炎患者的可能。
湖北省荊州市某下屬縣級市定點醫院的內科醫生劉濤就遇到了這樣的風險。1月23日和24日晚,他在急診內科值班,接待了兩名從武漢回鄉的發熱病人,導診台直接將兩人分到內科而非發熱門診。「他們主要癥狀是腹瀉,導診台沒有足夠的應對經驗,誤判了。」接診時只戴了一個口罩的他事後十分緊張,當天做了全身消毒,一天洗了三次澡。
醫院接收社會捐贈的公告
三甲醫院「一站式醫療」的隱憂
在發熱門診的問診流程中,檢驗科醫師可能是距離病毒最近的人,直接從病人的喉嚨里取咽拭子,做流感和病毒篩查。
核酸試劑檢測盒用來判斷感染肺炎患者的病毒是否屬於新型冠狀病毒,是目前確診病例的依據。在武漢之外的湖北其他地區,試劑盒的滯后和短缺成為常見的狀況。據媒體報道,距離武漢市最近、地級市中疫情最嚴重的黃岡市,在1月19日才拿到第一批試劑盒。
荊門市一家收治新型肺炎患者定點醫院的醫生告訴記者,直到1月24日晚上,他們才拿到第一批試劑盒。當晚武漢市的確診病例已超過了800人,三天後,拿到試劑盒的荊門市,新型肺炎確診病例升至114人。
襄陽市某縣市級定點醫院在1月16日拿到了試劑盒,不同的是,他們直接聯繫了生產試劑盒的公司購買。而下發的試劑盒要抵達縣市級醫院,過程更漫長。「一直在申請,但是到現在也沒有批下來。」上述醫院是一家二甲醫院,有自己的PCR病毒實驗室,可以做病毒篩查,但是涉及到病例的確診和複核,「需要通過疾控中心來確定」,該醫院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
不是所有的二甲醫院都具備病毒實驗室。在湖北省,類似上述級別的縣級市,收治肺炎病人的定點醫院多為二甲醫院,因為診斷條件有限,沒有做病毒檢測的能力。荊州市下屬某縣級市定點醫院的醫生介紹,他們通常經過臨床觀察、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對病人進行初步篩查后,將病毒樣本送至荊州市具備檢驗能力的三甲醫院進行病毒檢驗。
壓力集中在了地市級的三甲醫院,不僅要顧及自己醫院收治的病毒樣本,有的還需處理下屬地級市送來的檢驗樣本。某地級市的三甲醫院檢驗科醫生告訴記者,在發熱門診的人流高峰期,一晚上前來門診采扎手指取血樣的人數達到400例。
據了解,該醫院採取的是就醫一站式服務,分診、檢驗、收費、問診、藥房全在一起。檢驗科直接在大廳對病人進行咽拭子的取樣,用於後續的病毒檢測。大廳沒有條件做隔離,對大廳里所有人來說,都存在巨大的風險。「有極高的感染的可能性,因為大廳里有其他病人。」
對醫生也是,上述醫院的檢驗區只有幾平米,物資的缺乏讓他們與病人的距離只剩一隻N95口罩。「我們穿著隔離服,其實起不到防範病毒的作用。檢驗室裡面沒有通風設施,人在裡頭汗流浹背,一身汗然後就下班。」
據了解,檢驗科的醫生直接接觸患者,按照醫院的培訓標準應該達到三級防護,即佩戴護目鏡、醫用口罩,穿上防護服等,但因為防護材料不夠,該醫生告訴記者,所在三甲醫院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連續工作導致醫護人員免疫力下降,出現有人咳嗽的情況,醫院要求他們在家進行自我隔離。
同樣擔心在醫院門診交叉感染的還有向瑜,她的母親剛被確診為新型肺炎。1月23日下午她帶著媽媽去湖北省隨州市中心醫院發熱門診,發熱病人沒有走專門的通道,所有人都混在同一條隊伍里,等待做CT。拿到CT結果已經是晚上7點,發熱門診當天五點已經下班了,所有的病人都在另一棟樓的急診大廳里等著醫生看診。
問診的環境讓她擔憂。「病人太多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戴口罩。當時發熱門診也沒有提醒,只是在玻璃門上貼了一張湖北省關於疫情通知的紅頭文件。」
醫生使用試劑盒檢測病毒樣本
緊張的床位和不完全的隔離
1月23日晚上11點,還未確診的向瑜母親住上了隨州市中心醫院文帝院區最後一個收治疑似病例的床位。在去往住院部的路上,她聽到醫院住院部的護士在打電話,情緒有些激動:「今天醫生護士一天都沒下班,收了39個病人,實在是太忙了。」
在隨州市中心醫院,病人是否需要收治需要經過住院部醫生的判斷。向瑜在辦公室見到住院部醫生的時候,他未佩戴任何防護工具,在看完向瑜母親的診斷結果之後,同意她住院,並迅速戴上口罩。
隨後向瑜的母親住進了病房,病房裡有四個床位,其它三個已經住滿,她住進了臨時加的最後一個床位。1月26日檢查結果出來,病房裡有兩人並非新型肺炎,被轉移到了別的病房。
醫生劉濤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市將一家醫院全部騰空作為隔離病房收治疑似和確診病例。原醫院的病人有的回了家,有的被轉移到了另外的醫院。整家醫院的收治容量大概在100人左右,原因是病房數量有限,按照標準,一個病房只能收治一個病人。
其他市級醫院也有類似的做法。在孝感市下屬的雲夢縣,因為定點醫院的感染科病床不夠,有的醫院臨時增加了一個病區,將別的科室改為發熱科。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年前已經騰出了兩層樓作為發熱病區。而據荊州市中心醫院的一位醫生介紹,年後他所在的科室也可能轉為發熱病房。
配套資源的短缺也在同時間暴露。向瑜的母親確診后,向瑜有些著急——媽媽的情況不太好,不能走動、站不穩、走路會喘,打熱水、熱飯、上廁所也沒有人可以幫忙。沒人照顧她的飲食起居,家屬沒有防護服進不去。她和醫生協商后,最終同意為她提供一套防護服,讓她進入。
趙涵的焦慮更難以解決。他的女朋友在湖北省鄂州市因疑似新型肺炎的癥狀被收治住院,醫生開出的藥品清單里,有一種名為阿比多爾的藥物醫院沒有儲備,他找遍了鄂州市所有的藥店也沒有。同時委託武漢的朋友幫忙打聽,才了解到在武漢需要患者攜帶身份證才能限購,每人一到兩盒。直到確診后,他的女朋友被轉到定點醫院,醫院才向確診病人限量發放阿比多爾。
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醫院通常建議輕症病患回家自行隔離。劉濤所在的醫院就因此出現過意外,他在開會培訓時了解到,所在市的一例確診病患第一次就診的時候,曾被醫生建議「回家自行隔離」。
對基層的醫生而言,工作中隨時存在風險,劉濤有一部分壓力來自同事。「比如防護服,不是一脫一穿就可以了,穿脫都要經過嚴格的消毒。」看到有些同事不細緻的消毒流程,劉濤很擔心。他解釋:「我們這樣縣市級醫院的一員,之前沒有遇到過這麼大的疫情,說實話,更專業的醫生肯定去更好的醫院了,小地方這方面意識確實不夠。」
(文中王隆、劉濤、向瑜、趙涵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