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周易》是怎麼變身成了哲學著作

作者:kyotosizumoto  於 2024-5-11 21: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學術演講録|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大家好!這裡是KTV頻道,是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創會會長和終身高級研究員劉正教授官方認定的學術演講視頻發佈頻道。是我們學術演講第102講。我們今天想談的話題是:《周易》是怎麼變身成了哲學著作。

經常聽人說,剛看幾句《周易·乾卦》還覺得多多少少才算懂了一點,可是一看到什麼河圖、洛書就立刻就暈了。更重要的是:聖人是怎麼樣則河圖和洛書而畫出了八卦呢?這實在是個千古之迷!而且,關於什麼是河圖,什麼是洛書,古代易學家們一直爭論不已。河圖和洛書在聖人作卦過程中究竟啟到了什麼作用呢?目前為止,沒有一種解釋既能自圓其說,又能得到考古學、古文字學和易學的證明。 「則之」河圖和洛書作八卦說,在本質上只是「神道設教」的一個補充說明! 這也就涉及到了《易傳》對《周易》哲學的解釋。「經」和「傳」是古代中國學術史上經常可以見到的一對術語。《周易》被稱為「經」的概念最早出現在《莊子》一書中。

在古代中國,《周易》總是作為儒家經書之一而佔據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它常常是群經之首。再說「傳」,傳是專門用來解釋「經」的。解釋《周易》的書,一般都可以稱為《易傳》。我們看《周易》的本質,一言以蔽之,它的本質是象學。而我們看《易傳》的本質,一言以蔽之,它的本質是儒學。正是這一儒學特點,才是中國先秦哲學走上成熟和發達的重要標誌。首先在對《周易》的基本認識上,《易傳》作者正式提出了《周易》學說的四大體系說。即:「《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蔔筮者尚其占。」原始的唯一性的目的和體系現在被改造成了具有四個並列的功能屬性的新學說,即保留了傳統,又對傳統進行了全面的革新和整合。

不僅如此,《易傳》作者對聖人作《易》的宗旨,也提出了全新的闡述。八卦誕生之後,於是聖人就開始了「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的具體六十四卦卦象和卦爻辭的創作過程。《易傳》的作者比較詳細地講述了使用占筮用的五十根蓍草,通過「十有八變」占算過程就得出了某個卦的卦象。這就把前面比較神秘的聖人作《易》的過程和我們後人占《易》求卦的過程緊密地聯繫起來了。

在本期節目將要結束之前,如果您感到滿意,請訂閱本頻道。您的訂閱就是對我每天努力製作節目的最大支持!讓我們一起,瞭解中國古今真實的歷史、文化和文明的國際演進過程。你有任何問題和建議,請及時給我留言。謝謝大家觀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10: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