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商周金文學術史的集大成之作:《中國彝銘學》出版

作者:kyotosizumoto  於 2022-3-4 12: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商周歷史、文化與文字研究》|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學聞】新書推薦|商周金文學術史的集大成之作:《中國彝銘學》出版_研究_用語_學術史 (sohu.com)

新書推薦|商周金文學術史的集大成之作:《中國彝銘學》出版

原創劉正上海書店出版社2022-02-24

收錄於話題

#彝銘學1

#金文1

#青銅器1

#新書7

作為一部全面總結兩千多年來殷周金文研究史的學術著作,上海書店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中國彝銘學》一書,在金文學和金文學史方面是難得而罕見的成果,可以說是一把打開青銅器銘文寶庫的鑰匙。該書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一經出版便榮登「世紀好書」2022年1月榜單。本次推送改編自《中國彝銘學》的引言和跋,大致概括了本書的內容和價值,請大家一睹為快。

《中國彝銘學》(上下)

劉正 著

上海書店出版社

王宇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殷周金文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是研究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禮制、法制和軍制等諸多方面的寶庫和經典。這部大著的出現,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有關古代學術界對殷周金文進行專業研究之學術史的總結性的科研成果,打破了傳統的金石學、古器物學研究模式和著述體例,實現了金文學和金文學史從古文字學、古器物學、金石學範圍內的脫離和獨立,為這一學科的發展和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

虞萬里(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敦和講席教授):

商周銅器流傳至今已有二三千年歷史,自宋代著錄、傳拓、考釋以還亦逾千年。這一千年中對銅器銘文的稱謂多至二十餘種,從不同角度涉及銅器鑄造、器形、成分、文飾的斷代和語言、語法尤其是文字形體的時代性。銘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直觀記錄了商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地理、方國、宗族、天文、曆法、科技等真實歷史,真實地展現出當時的禮制、法制、官職、宮室等種種制度。作者於諸多名稱中獨取「彝銘學」作為書名和研究對象,有其獨特的思考與視角。本書涉及範圍極廣,既有「學」層面的遠闊視野,又有「史」層面的深入貫串,體現出作者深厚的專業基礎和廣博的學科學養。

▲《師酉簋》彝銘拓片

最近幾十年來,由「美學熱」引發的「文化熱」「《周易》熱」和「國學熱」一浪高過一浪,傳統國學的各個領域似乎全熱了起來。

本書所要介紹的「彝銘學」一門有著上千年悠久歷史的學科,即通過對商周青銅器及其上面鑄刻的文字進行史料性的解讀,研究中國夏商周三代的歷史、文化、思想、語言、政治、制度、社會、生活、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的古老學科。自古以來,這門學科就以晦澀難懂、佶屈聱牙而著稱。

於是,問題由此而產生:我們為什麼要對出土的幾千年前的青銅器感興趣呢?那是因為上面鑄刻著當時的文字。而這些真實可信的古代文字史料,對於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史上歷經多次焚毀和劫難所造成的古代文化典籍的失傳來說,是復原我們完全陌生或知之甚少的遠古時代的歷史、文化、思想、語言、政治、制度、社會、生活、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的具體發展過程和原貌的最佳途徑。

相比於舊作《金文學術史》和《商周彝銘學研究史》二書,本書無論是在探討的深度和廣度,還是在撰寫的文字量上,都遠遠超過。今天,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部書是一部上下兩大冊的巨著,是歷經多年完成的商周彝銘學術研究的總結之作。

首先,本書訂正了《金文學術史》《商周彝銘學研究史》,以及過去幾十年來正式出版和公開發表的全部彝銘學術研究著作和論文中的若干錯誤和不足。

其次,本書真正從一個彝銘學的學科角度出發,利用上下兩冊,分成論、史、書三部分內容,逐一闡述中國彝銘學在古代中國學術史範圍內的形成、發展、高峰及其在國內外的學術現狀。

論的部分,用了二十六章的篇幅,從彝銘學背景研究、彝銘組成結構研究、彝銘研究的種類和進展三個方面加以詳細闡述。如下:第一章,彝銘學及其相關概念。第二章,夏代青銅文化探源。第三章,彝銘學的價值取向及其誕生。第四章,彝銘的分期和斷代。第五章,彝銘的鑄刻和傳拓。第六章,時間用語。第七章,國名用語。第八章,地名用語。第九章,王名和王稱用語。第十章,氏族名和人名用語。第十一章,官名用語。第十二章,詞類用語。第十三章,嘏祝辭用語。第十四章,器名用語。第十五章,徽記用語。第十六章,歷史研究。第十七章,禮制研究。第十八章,宮制研究。第十九章,廟制基礎研究。第二十章,廟制特殊研究。第二十一章,法制研究。第二十二章,祭祀制度基礎研究。第二十三章,祭祀制度特殊研究。第二十四章,軍制研究。第二十五章,兵器彝銘綜述。第二十六章,兵器題銘研究。

▲陳介祺收藏《毛公鼎》和商周兵器全形拓

史的部分,用了十四章的篇幅,按朝代和國別加以詳細闡述。如下:第二十七章,兩漢時代的彝銘學。第二十八章,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彝銘學。第二十九章,隋唐時代的彝銘學。第三十章,兩宋時代的彝銘學。第三十一章,元明時代的彝銘學。第三十二章,清代商周青銅器的出土和收藏。第三十三章,清代彝銘學研究著作綜述。第三十四章,清代彝銘學研究述評。第三十五章,民國時期彝銘學研究述評。第三十六章,新中國彝銘學研究著作。第三十七章,新中國彝銘學研究述評。第三十八章,中國港台地區彝銘學研究述評。第三十九章,歐美地區彝銘學研究述評。第四十章,日本漢學界彝銘學研究述評。

書的部分,以解題的方式集中介紹了以線裝書形式出現的約五百種古今重要彝銘學相關研究著作,並且以書名筆畫順序進行排列。收集的彝銘學著作數量比《金文學術史》《商周彝銘學研究史》二書都翻了一番。

綜上所述,本書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囊括彝銘學術概論、彝銘學術發展史、彝銘學著作解題的扛鼎之作,更是一部涵蓋彝銘學思想史、商周史、儒家禮制史的綜合性研究專著。隨著國學和古文字學越來越熱,相信本書必定會獲得專業科研人員和普通大眾讀者的青睞和好評。

▲「世紀好書」2022年1月榜單發布會

內容簡介

本書對長達二千餘年的殷周彝銘研究史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學術史總結,著重對歷代著名彝銘學家進行研究,指出其學術貢獻和歷史價值所在。上冊根據現代考古學、古文字、歷史學成果,對彝銘學進行理論建設;下冊系二千餘年以來彝銘研究的學術史總結與是五百種重要彝銘著作的文獻解說。特別是將清代劃分為前、中、晚三個時期,對比了彝銘研究在這三個時期的發展特色,對清代文字學和考證學的興起,從彝銘學的角度給出了解答。本書首次將文物出土史、文物收藏史與文物流傳史,將版本學介紹與文獻作者傳記統一起來,實現了著述體例和古籍研究模式的創新,從而使彝銘學和彝銘學史從古文字學、古器物學、金石學範圍內脫離、獨立了出來。

作者簡介

劉正,族名劉元正,字京都靜源。高祖是清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和易學家、進士劉鍾麟。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文學博士、京都大學博士后。曾任日本愛知學院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研究員。現為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會長、終身高級研究員。是國際上研究商周金文、易學、海外漢學、陳寅恪生平及思想的著名學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8: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