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劉正教授論文《歷代金文經典著作影印叢刊解題》32

作者:kyotosizumoto  於 2016-9-15 04: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商周歷史、文化與文字研究》|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32、《金文分域編》解題

《金文分域編》,柯昌濟撰。

柯昌濟,1902~1990,山東膠縣人,字蓴卿,號息庵。曾任京師圖書館館員。柯劭忞之子。著名彝銘學家。

一函四冊。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編號:210/147。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登錄編號:246989~246992。雙魚尾。版心下右部刻「餘園叢刻」。四周單邊。上下細黑口。寬14.5釐米,高26.7釐米。

上海圖書館古籍部收藏此書,索書號為:線普301562-65、線普長434231。

書名頁題字用隸書:「金文分域編」,落款用楷書:「昌泗題」,有「膠西」私印一枚。有書牌頁:「中華民國二十四年鉛字本」。此書為餘園叢刻第二種。卷首有柯昌泗序。所收為三代青銅器出土記錄。

王國維曾稱柯昌濟、唐蘭、容庚、商承祚為中國古文字學研究中極其實力的「四少年」。其專著有《殷虛書契補釋》、《韡華閣集古錄跋尾》、《金文分域編》、《中國古代國族考》、《中華姓源流氏考》、《甲骨釋文》、《青銅器釋文》等。

柯昌濟出身於書香門第,其遠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柯九思,其後遷居黃岩。十三世孫柯忠卿與堂兄柯夏卿是東林黨人。明亡後夏卿隨唐王南遷,忠卿經商始定居膠縣,其五世孫柯培元任職福建,臺灣等地。柯培元之子柯衡再遷山東濰縣,娶掖縣李圖之女李長霞。即柯邵忞之父母。柯邵忞是京師大學堂經科監督、《新元史》作者。成書以後,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因此書授予柯劭忞文學博士學位。1949年以後,柯昌濟上海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此書對古史上有記載的青銅器出土情況,進行瞭詳細記錄和說明,為罕見的史料性治金必備之書。

作者在序中曾說:

良以此類專徙無常,難存易毀,不比石文之可以跬步搜訪。況其出土所在亦非是處可有。綜海內計之,不過豫之洛中、鄴下,陝之岐山、寶雞,魯之臨淄、曲阜,晉之渾源、大同,冀之易州、曲陽等數處。又自非冾於聞精於鑒識者殆難緒略,是以難也。

《金文分域編》一書,二十一卷。將銅器銘文按照出土地分別編排。如,該書卷一開始內容:

首都

出土

銅鐘:《晉書·五行志》:「昇平五年二月乙未,南掖門馬足陷地,得銅鐘一,有文四字。」

周兮仲鐘:《鐵橋漫稿》:「嘉慶乙亥,江寧城外出土,重五十六斤八兩。倪灝得之。」

因此,此書的所謂「分域編」,其實是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將出土銅器按照地域編排出來,是傳統的古器物學向現代考古學發展的一個反映。不難看出,柯氏目的是想將全部古代金文著錄以現代考古學的角度重新歸納和整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6: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