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劉正教授論文《歷代金文經典著作影印叢刊解題》29

作者:kyotosizumoto  於 2016-9-14 03: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商周歷史、文化與文字研究》|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論文

29、《長安獲古編》解題

《長安獲古編》,(清)劉喜海撰。

劉喜海,1793~1852,山東諸城人,字燕庭,號吉甫,以「嘉蔭簃」作為齋名。曾任陝西按察使和浙江布政使。著名銅器收藏家和彝銘學家。有《長安獲古編》和《嘉蔭簃藏器目》、《燕庭金石叢稿》、《金石苑》、《海東金石苑》等書行世。

一函一冊。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編號:2101/42。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登錄編號:538260。單魚尾。版心中部刻書名。上下單邊,左右雙邊。上下粗黑口。寬15.2釐米,高26.5釐米。

上海圖書館古籍部收藏此書,索書號為:線普長310933、線普長469390-91、線普344253、線普長14030-31、線普長000459、線普長014007、線普長019903、線普長480413。

書衣頁題字用隸書:「長安獲古編」。無落款。有收藏者「尊盦晚學所印」私印一枚。書名頁題字用篆文:「長安獲古編,坿已刻用」,落款用隸書:「聞宥署」,有「聞」字單字私印一枚。無書牌頁。卷後有「裡安戴安國刻字」字樣。依編目本應為三卷,但現在只為一卷。所收多為三代青銅器銘文。有器形圖,無尺寸說明,有銘文摹寫,無考證文字。

容媛《金石書錄目》卷二·二:

《長安獲古編》二卷。清東武劉喜海著。自刻本。光緒三十一年劉鶚補刻標題本。

此二卷說不知所出。

林鈞《石廬金石書志》卷一如是評價此書:

是書繪圖,各器物全形,並摹銘文於後,鳳舞螭蟠,惟妙惟肖,其刻鏤之工,摹印之精,斷非俗工所能從事。

此書另有光緒三十一年劉鶚補刻標題本。

劉氏也是當地望族。他的高祖劉棨、曾祖父劉統勳,叔祖父劉墉、父親劉鐶之,都是清朝重臣、一品大員。劉喜海本人也曾是清朝中、上層官員。他兄弟四人,其中,劉嘉海、劉如海也是喜歡銅器收藏的名家。他的女婿就是著名的銅器收藏家和金文學者吳式芬。

劉喜海自幼就嗜好銅器,可以說是家學影響。在當時的中晚清學術界,劉喜海的地位和學術作為使他成為道光前後時期眾望所歸的銅器收藏和金文學術研究的核心。甚至他對銅器真偽的鑒別方法居然還成功地啟發了著名的作偽者張二銘改進了作偽的技術,見鮑康《觀古閣泉說》一書中的記載:

又有張氏,精於鐫刻,雖尊、彝腹中深入,亦能一長削,隨方就圓刻之。磨以沙石,埋置土中,複使銹蝕,經年取出。巨眼亦不易辨矣,時人呼為「張二銘」。余謂燕庭曰:「蘇、張之害,流毒至今,丈實啟之。」燕庭亦大笑。

劉喜海和當時尚在年輕的陳介祺、吳式芬、鮑康等人交往頗深,他經常指導後學,探討銅器真偽判斷和文字考釋等問題。西周重器的收藏和研究、封泥文字研究、古泉文字研究等,都是在他的指導和帶動下展開的。為此,陳介祺後來曾撰有《陳介祺寫東武劉氏款識》一書,就是專門整理了劉喜海的收藏。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7 13: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