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劉正教授論文《歷代金文經典著作影印叢刊解題》16

作者:kyotosizumoto  於 2016-9-11 22: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商周歷史、文化與文字研究》|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論文

16、《兩罍軒彝器圖釋》解題

《兩罍軒彝器圖釋》,一函四冊。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編號:2103/21。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登錄編號:378168~378171。無魚尾。版心上部刻書名。上下單邊,左右雙邊。白口。寬17.5釐米,高29.6釐米。

上海圖書館古籍部收藏此書,索書號為:線普長469434-39。

書衣頁有「章樹江氏」和「寶墨樓珍藏」收藏印二枚。書名頁題字用篆文:「兩罍軒彝器圖釋」,落款用楷書:「同治十有一年秋九月,德清俞樾署檢」,有「俞樾」私印一枚。無書牌頁。書名頁後有吳儁為吳雲所畫像,及阮成所作畫像贊。卷前有影印有馮桂芬序、俞樾序。卷一至卷八所收為三代青銅器,多有銘文,餘外為秦漢唐器。有器形圖,有尺寸說明,有釋文,有少量考證文字。

該書對《齊侯罍》銘文考證頗為詳細。

吳雲序中曾言「地不愛寶」一語,此言最早見於曾伯虞為《嘯堂集古錄》一書所作序中,現又言為今日倡此學者常引用。他又明言:

然則士生今日欲考三代以上之禮數遺文,舍古器其奚取證哉?

此言代表了晚清治金文之學者諸家之要。

林鈞《石廬金石書志》卷八如是評價此書:

齊侯兩罍為吉金大器,乃公所以名其軒者。故為說均特詳。至於大小輕重,悉權度而並載之。誠阮氏積古齋後又一巨觀也。

清代對金文學術研究的大盛在中、晚二期。其推導者是阮元。吳雲在《兩罍軒彝器圖釋》 一書中曾說:「乾嘉、道光間阮芸台相國起為提倡,學者宗之。」

    「東宮」一詞,首見於《效尊》銘文中,如下:「佳四月初吉甲午,王雚於嘗。公東宮內饗於王」。在這裡,「東宮」很可能是對昭廟的簡稱。因為阮元在《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一書中就曾考證說:「古器凡言東西者,紀廟祧之昭穆,左為東,右為西也。」因此,把東宮稱為昭廟也就具有了相應的事實依據。關於東宮的指代,後世多以為乃太子之別稱。見吳雲《兩罍軒彝器圖釋》一書中引敖氏之言:

敖氏繼公謂:「東宮、西宮、南宮、北宮,古皆有是稱。後或因之為氏。案:彝器中有指姓氏者,如《散氏盤》之言『西宮襄戎父』,《南宮中鼎》之言『南宮代』,《曶鼎》之言『以匡季告東宮』是也。有指廟名者,如《尹卣》之言『飲西宮』,《召公尊》之言『王賜中馬自貫侯四先南宮』,《東宮鼎》之言『東宮』是也。若《淮南子·時則訓》:『春,天子禦東宮。夏,天子禦南宮。秋,天子禦西宮。冬,天子禦北宮』。此是取明堂內之四宮,以配四時,故太子亦稱東宮也。」

殷商廟號的由來問題,吳雲在《兩罍軒彝器圖釋》一書卷七中也引伸說:

案:古器銘「日乙」「日庚」「日辛」,並廟主之稱。

在《兩罍軒彝器圖考》一書中,吳氏把商周青銅器按照先商後周的原則,分為鼎、彝、卣、爵、觚、觶、壺,以上商代七類。以及鐘、鼎、尊、彝、罍、卣、敦、壺、簠、盉、鬲、匜、盤、兵器五種、農器,以上周代十五類十九種。共收一百零七器。其中,秦漢唐器四十九器。

他的這一分類方法還是把朝代和器名統一起來,進行分類。吳氏特別看到了商周銘文體例的不同。如,在對《商冊冊父乙鼎》銘文的考證中,他說:

在禮,有爵祿者始為祭器。而爵祿之賜必受冊命。故周器銘往往有「王呼史冊某某」等語。商人尚質,但書「冊」字而已。子為父作則稱父,以十幹為名字。商人無貴賤皆同。不必定為君也。

對於有些青銅器的斷代,吳氏則發古人之複。如,他對所謂的《周虎錞》,前人多以為是周器,而他則通過對該器銘文中「宜」字的寫法「在篆隸之見」而考證為漢器。

再如,他對《商虎父戊卣》銘文的考證:

通體純翠,如瓜皮瑩潤欲滴。器蓋並著饕餮,間以夔狀嵌黃金為飾,鑄冶之工,形制之古,真商器中罕見之品也。

在這裡,他已經注意到了銅器外形、造形在斷代上的重要作用。而在對《周鬲》銘文的考證中,他提出:

,《說文》:「長踞也」。從巳其聲,讀若祀。,古文其。定為,薛氏《款識》有《公匜》,釋云:「,古國名。,作器者之名,稱日子以追享其考妣也。」 或以為爵,非。《春秋•僖二十三年》:「杞子卒」。《杜注》:「杞入春秋稱侯。絀,稱伯。至此夷禮貶稱子。」《襄二十九年》:「杞子來盟」。《左傳》:「杞文公來盟」。《書》曰:「子,賤之也。」

該書在考證中還對銅器的收藏和流傳進行說明。如,在考證《商冊冊父乙鼎》銘文時,他就闡述說:

此器舊藏積古齋,今在兩罍軒。

類似者又如,在對《齊侯匜》銘文考證中,他闡述說:

舊藏懷米山房曹氏。亂後為親家杜筱舫方伯所得。先,余於舊肆中見一紫檀座子,「齊侯匜懷米山房收藏」數字。曹氏當即,講究裝潢,精選名匠,大約非歷數年不能完工。吳中推為第一。余默念座子既在,其器或亦可購。姑收買之。越年,余筱舫從嘉興購獲古銅器數種,屬余品定。此匜在焉。余不禁歎為奇遇。筱魴遂割愛相贈,因備記之。

上述記載實在是收藏中的佳事和雅趣,似乎有定數昭示著銅器的命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4: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