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劉正教授《民國名人張璧評傳》9

作者:kyotosizumoto  於 2016-9-8 04: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民國名人張璧評傳》|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早稻田大學, 土肥原賢二, 同盟會, 孫中山, 蔣介石

九、協助宋哲元策劃通州起義的張璧

1935年年初,土肥原賢二開始積極策動華北地區脫離國民政府和中央分裂的陰謀。
11月15日,在土肥原賢二勸說下,殷汝耕聯合冀東各地一批親日分子,致電宋哲元,攻擊中央政府,要求實現「華北自治」。11月24日,殷汝耕在通州召集非軍事區各縣及寶坻、香河、昌平縣縣長、各保安隊長臨時會議,並於當晚發表脫離國民黨中央政權宣言。決定「自本日起,脫離中央,宣布自治,樹立聯省之先聲,謀冀東之和平」。11月25日, 「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召開成立大會,殷汝耕自任「委員長」。后改名為「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公開打出其叛國「自治」的旗號,成為在日本帝國主義卵翼下的漢奸傀儡政權。
案:殷汝耕,1904年考取官費留日。1909年,他在日本加入同盟會。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敗后,他再度回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學學習。從此時開始,他兼任孫中山所辦中華政治學校翻譯。1916年,他畢業后回國,被任為眾議院秘書。護法政府成立后,他被委為駐日特派員。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叛變,槍殺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殷汝耕任總司令部駐滬辦事處主任,蔣介石每去東京,他都當隨從翻譯。1928年,他被委任為外交部駐日特派員。10月歸國后,他先後任上海特別市政府秘書、交通部航政司長、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議、上海市政府參事等。1933年11月,他被委任為河北冀東非軍事區的薊(縣)密(雲)區行政公署督察專員。他公開與日本侵略者勾結,使冀東非軍事區成為日軍嚴密控制的勢力範圍。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后,殷汝耕立刻遭到了國民政府的通緝。宋哲元也接到了蔣介石和戴笠分別發來的除奸密電。宋哲元對殷汝耕的叛變非常惱火,因為這將徹底打亂國民政府交代給他的與日周旋、虛與委蛇的計劃。於是,他決定先採取行動:

五日,冀察政委會再度向冀東政府提出通牒,要求合併,以免國土政權日就破碎。十九日,日本武官今井武夫訪問天津市長蕭振瀛,並警告不得對冀東自治政府加以壓迫。
但是,在日軍壓力下,宋哲元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是很棘手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的成立,不但是對國民政府的背叛,同時也是對宋哲元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的背叛。正為此事煩惱的宋哲元,找來石友三和張璧二人,協商對策。

案:宋哲元,生於1885年,山東樂陵人。抗日名將。北洋陸軍武備學堂畢業,服役於馮玉祥部,是西北軍五虎上將之一,陸軍二級上將。軍事之外,曾任熱河特別行政區都統、陝西省政府主席、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冀察綏靖主任和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河北省政府主席。1940年3月因肝病辭職,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4月5日因病逝世。
在宋哲元面前,石友三首先提出:由他帶領軍隊去攻打通縣,但是他的條件是希望拿下通縣后,宋哲元任命他作冀東行政長官和警備司令。宋哲元聽后,表面上沒做任何答覆,但是當晚卻在日記中留下了他決不能「以虎易狼」的決定。這也就等於全面否定了石友三的建議。
而張璧的建議則是;分三步走,首先分化瓦解偽軍內部組織。其次策反偽軍保安隊。最後命29軍直接去攻打通縣。
關於張璧的這一建議,李雲漢也在《宋哲元與七七抗戰》一書中記載說:

據外交部從天津獲得的情況,宋曾令石友三、張璧等新歸正將領計劃收復冀東。

這一記載十分重要。請注意這幾個字:「新歸正將領」。這是否說明當時張璧開始在宋哲元軍中任職?
當然,此事的結果是:

正考慮間,日方已得秘報,加強戒備,攻通計劃不果行。

由此可見,此時的張璧是具有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的抗日鋤奸之心的。
只是這一計劃被北平日本特務發覺后及時地加強了對殷汝耕的個人安保措施。
更為重要的是:宋哲元採納了張璧的建議,並開始私下裡和「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保安隊第一、第二總隊長張慶余、張硯田等建立秘密聯繫。幾次私下會見,全由張璧安排,並全程陪同。可以說,張璧是宋哲元和「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保安隊長秘密聯繫的主導人。
這件秘密的策反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1937年7月27日夜,日軍向駐紮在通州附近的29軍發動進攻,並使用飛機進行轟炸。結果卻誤炸「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保安隊。此舉一下子激起了保安隊的不滿。7月28日午夜至29日凌晨之間,在「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所在地通縣,保安隊第一、第二總隊長張慶余、張硯田等決定復仇起義。於是就爆發了震驚全國的保安隊復仇起義事件。
在「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保安隊第一、第二總隊長張慶余、張硯田率領下,全體起義,將駐守通縣城內的日本侵略軍一個中隊及部分日本僑民,共計400多人全部殲滅,活捉了大漢奸殷汝耕。此事被稱作「通州事件」。但是,由於29軍沒有及時接應,致使起義軍最後面臨日軍大軍壓境,遭到了血腥鎮壓。殷汝耕在被押送到舊北平的途中,被趕來鎮壓起義的日軍劫走。起義軍最後撤離通縣,經舊北平向西轉移。在不斷遭到日軍飛機和大炮的攻擊下,遭受重大犧牲。最後,張慶余決定化整為零,將殘餘的起義軍經門頭溝向保定方向成功突圍。
通縣起義后,興奮的蔣介石立即電召逃離到保定的張慶余等主要起義將領,來南京接受中央政府的獎勵。在南京,張慶余被委任為國民政府國防部軍政部第六補充訓練處長。以後又轉任91軍副軍長、國民黨軍委會參議等職。
殷汝耕雖然被前來鎮壓保安隊的日本軍隊救走了,卻立刻被日本憲兵直接關押起來,並且他也充分「享受」到了大刑伺候的待遇。甚至當他的日本老婆和日本小舅子從日本趕到通縣,企圖營救他時,也被日本憲兵強行逮捕關押了一個多月。三個多月後,殷汝耕才被放了出來。原來,這中間發生了狗咬狗的鬧劇。「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的繼任者是大漢奸池宗墨,他長期和殷汝耕爭寵,利用通縣起義的爆發,向日本憲兵隊舉報殷汝耕是通縣起義的主謀。
抗戰勝利后,殷汝耕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入獄,關押在南京老虎橋監獄。1947年11月8日,國民政府南京高等法院作出判決:「殷汝耕連續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處死刑,剝奪公權終身。全部財產除酌留家屬必需生活外,沒收。」同年12月1日,殷汝耕被執行槍決。
可以說,通縣起義的爆發,是在宋哲元領導下,張璧直接參與策劃的保安隊抗日復仇的起義。這在當時,是對華北地區的整個日偽集團的狠狠一擊,極大地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決心。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4: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