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屈叔沱戈》
【拓片】
【模寫】
【器名】《楚屈叔沱戈》。
【斷代】楚器。
【著錄】《貞松堂集古遺文》11•35、《安徽出土金文訂補》38、《安徽史學》1985年第1期、《殷周金文集成》17•11198。
【釋文】楚王[1]之元用[2]。王鐘 [3]生於缶[4]。楚屈叔沱[5]、屈□[6]之孫。
【注釋】
[1]此銘文字細小,磨損嚴重,不易識別。楚,《史記•楚世家第十》:「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複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琇姓,楚其後也」。「楚」字商周金文中作、、 、 、等形。
[2]元用,一般多出現在劍銘。指專用、吉祥之義。如《夫差劍》:「自作其元用。」其他兵器中也隨之使用。如《梁伯戈》:「梁伯作官行元用。」沈寶春《商周金文錄遺考釋》:「『元用』,與吳季子之子劍銘『吳季子之子逞之元用劍』,辭例正同。又見秦子戈及秦子矛銘:『秦子作造公族元用』,『元用』一詞為兵器銘慣用語,『元』當形容詞、副詞解,善也。『用』為器用之義。」郭沫若《奴隸制時代》一書中主張:「『元用』這兩個字在兵器銘文裡面多見,普通的彝器作『寶用』,武器則多作『元用』。元者善之長也。是頂好的意思。『元用』大約就是說頂好的武器吧。」其實,西周時期貴族習慣在劍身上刻銘「元用」二字,表示吉祥和專用之義。
[3] ,字不識。人名。
[4]缶,食器,也可作樂器用。《說文解字》:「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鼔之以節歌。」
[5]屈叔沱,人名。《通志•氏族略》:「屈氏,羋姓,楚之公族也。莫敖屈瑕食邑於屈,因以為氏。」吳靜安《「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解》一文中主張即是屈蕩:「蕩與沱都是蓄水的場所,故可相訓詁。」何浩《楚屈叔沱戈考》一文中也引用此說。
[6]屈□,這裡的「□」字銘文完全剝離,無法識別該字。依銘文上下關係,屈□當是「屈叔沱」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