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劉正教授論文《談〈易〉錄》5

作者:kyotosizumoto  於 2016-8-30 12: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周易研究》|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易之史義 
清人章學誠《文史通義》:「六經皆史也。」又云:「六經皆先王之政典也。」葉瑛先生《文史通義校注》:「按此說實倡自王守仁,特至章氏推闡其義而益精。」故清人龔自珍《古史鉤沈》論《易》也者,卜筮之史也。清人張爾田《史微》《周易》為伏羲至文王之史。諸如是類,為李光、楊萬里諸人之旁證爾。今人亦有效之者。以為所述乃奴隸起義史、商周奴隸史云云,索隱至顯,不是如是之論也。窮卦爻辭之史證,不得廣而言之全。拙愚之類功亦如此。 

漢時災異 
清人趙翼《廿二史札記》:「觀《五行志》所載天象,每一變必驗一事,推既往以占將來,雖其中不免附會。然亦非盡空言也。」漢人言災異立學曰京氏,故《易》之天人,又見證體。《後漢書·郎顓傳》:「人君侈奢,多飾宮室。其時早其災火。」漢文帝有詔曰:「人主不德,則天示之災。」漢宣帝有詔曰:「皇天見異,以戒聯躬。」漢光武帝亦詔曰:「吾德薄致災,摘見日月。」諸如此類,不勝枚舉。上下如是。故漢時災異,策免三公,以替君王之過。如漢成帝免薛宣之冊,有「君為丞相,無以示帥,四方其上,丞相印綬罷歸」之語。故京學立於有漢,董學興於劉氏,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崇老飾文 
道之有老,士林以為如釋之有佛,必飾之以文而後快。故有老子西去化胡之說。所謂「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亦成老子之格言。若是雲爾,不勝枚舉。前賢有一對,極能見其性情:「天下名山僧多佔也該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世間好語佛說盡誰識得五千妙諦出我先師。」於《易》亦然也。有孔子入周問禮於老子說,有《傳·系》乃《歸藏》之注本說。於形而言,《抱朴子》:「老君真形……足有八卦,以神龜為床。」因其字伯陽,故「身長九尺」,而「耳長七寸」,而「眉長五寸」,而「額有三理」,成一人之身。皆陽數以擬之。故伯陽也。此後人崇老而虛飾者也。且夫崇文王也未言其身紋卦,蓋其自衍之。而於老子之形,則首倡之。惑矣!不得占佛山而踐儒門也。 

入山擇日 
修道之說,奏漢已有盛傳。故三士皆有道氣也。《靈寶經》:「入山當以保日及義日。若專日者大吉。以制日、伐日必死。」保、義與制、伐,本無涉於《易》,然亦易學之旁支也。保義專制伐,無非干支生克之關係。取其相生為保、義、專,相剋為制、伐。則五行其本也。修道之士,從古觀《易參同》之外,尤重於此。取其天人合工、丹道乃成,故於干支本五行生剋,于丹理遵八卦。反覌今人修道已無入山之說,更無擇日之忌,徒效面壁者千眾,恥增笑耳。 

艮為山說 
艮為山,此《大傳》之至論。余以為系男根崇拜之象徵。艮者,根也;男根也。山者,自弗雷澤《金枝》至李澤厚《美的歷程》諸書皆疑山為男根崇拜之兆,而苦於無證文化人類學之研究。得知山為男性之象,亦見男根之兆。而且者,根也。艮、根通。然艮何故為山?其妙乃在於艮之根為男根,山之兆為男根,故艮為山。艮一陽而二陰,畫一陽以象男根,晝二陰以示女陰之形。而男根居上者,指示其要旨。故艮為山,為男根。而震亦有山之象。震二陰而一陽,陽居下者乃艮之變也。艮變而塌,必震之故。故震者,山也;男根也。然以發生學而觀之,則震必系晚於艮而出。晚出之卦,其象距男根之形愈遠。或以為∷乃女陰之象,余以為艮為山、為男根,與此可無涉。卦象之後起,於此亦為一證也。 

說八陣圖 
《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推演兵法,作八陣圃。」又見《荊州圖記》:「永安宮南一里渚下平磧上,有孔明八陣圖。聚細石為之,各高五尺廣十圍。歷然棋布縱橫相當。中間相去九尺。正中間南北巷悉廣五尺。凡六十四聚。」此八陣圖六十四聚,即八卦圖而六十四卦變也。《百家類纂》卷三十九引唐人李靖答唐太宗李世民問:「臣所本諸葛亮八陣法也,大陣包小,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古制如此。」凡此二證可見八陣圍之大要也. 

冷熱辨言 
凡學本冷以成,即《大傳》所謂「隱以顯」者也。熱則失真,《易》之為學,尤為然也。顯學者言其尊,非道其熱也。錢鍾書先生以為學近顯則皆為俗學,即指熱而非指言尊之顯也。余以為:為學不可不顯,但為人不可太顯。欲為人顯莫從顯學入。否則該學俗矣。治《易》諸君,當有此願,方得入學。然冷則冷矣,怪奇之論則非也。陋識者以為怪奇之論,足以名世。以此為冷者實為熱也,俗也,如尊坤之說若是。 

演卦得器 
演卦以筮草籌算之,後世之珠算亦源於此。故漢人所傳簿數紀遺以為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則《易》理、算理為一矣。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有三珠戰,言之軼聞,由器而得理,又一得也。古有圓形算盤,中置一太極圖。今多方長形,上海有存圓形算盤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3: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