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如何重振鐵鏽區

作者:蘇誠忠  於 2024-7-30 12: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對於富人來說,多養一個孩子不算什麼,有閑階級教育孩子是一種樂趣,他們有用不完的時間和精力。但一個窮人家的母親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了,孩子成才了,賺了大錢,所有的稅收都被政府拿走了。而這位母親因為教育孩子,耽誤了事業,最後窮困潦倒。長此以往,還有哪個窮母親願意生兒育女?為了防止養兒不教的現象,就不該僅在孩子出生時進行補貼,而是根據等價交換的原則,在孩子工作以後,將某一比例的納稅返回給養育自己的父母。這樣,當其他母親看到了這個結果后,就有意願多生孩子。為了使孩子將來能夠有好的工作,多繳稅。作為貧困的父母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處處以身作則,為孩子的未來著想。把孩子等成他們自己的期待。只有這樣,窮人才會在低年齡生育后,依然有著足夠的生活自信。她們和富人家的女人比不了財產,但可以打拚未來。通過這種孩子與父母的相互扶持和相互提高,還可能使父母獲得必要的新技能,在孩子離開自己以後,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時候,有了期待才有信心,有了信心,才有志氣。
從《鄉下人的悲歌》中看出,底層社會的人,頭腦簡單,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用一種樸素的道德來為自己的行為作辯護。男人們在孩子面前動粗,罵人,抽大麻。女人們則對孩子不負責任,在外面亂搞。鄉下人之間的交往,有點像中國武俠小說中那種快意恩仇;寧可開槍,不願意做過多的解釋。這其實是不理解現代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資本主義也拋棄了他們。尤其是,當事實狠狠地教訓了他們后,他們根據自己的處境,總結出一套自己的哲學,並且諱疾忌醫,龜縮在自己的信息繭房中,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用自己的可憐知識教育後代,「母親告訴女兒如何養孩子,父親交給兒子怎樣幹活兒,哥哥告訴妹夫怎樣對待自己的老婆。在忙忙碌碌中,人們從自己的鄰居們那裡學會如何處理家庭生活。」
假如能讓這些鄉下人知道,自己的教育對象在將來是對自己有回報的人時,他們的心情就會不一樣,他們即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對社會的重新認識,也需要將自己如何破繭而出的經歷傳授給被教育者。目前,能使這些人願意這樣做的力量來自宗教與良心。作者外祖父母對他的關愛,出於當年美國繁榮時期遺留下來的貴族精神。那是歐洲封建時代的痕迹。文藝復興后,資本主義的發展雖然改變了封建主義的惡習,但也將其理智的部分清除掉了。由於沒有動力,父母一輩子總結出的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歷,以及總結出來的教訓。沒能認真講解給子女,最後隨風飄逝。這些教訓如果沒有財富的支持是無法堅持下去的。幾代人以後就會消失。只有真金白銀才能使它延續。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人類的工作時間應該越來越短,因此,應該獎勵父母,把時間用到培育子女上面。
作者談到他的外祖父母認為「不是所有的有錢人都壞,但是,所有的壞人都有錢。」這裡包含了左派思想。也是鄉下人喪失信心的羨慕、嫉妒、狠。如果他們知道,兒女將來的稅收中還有自己的一份時,就會從新燃起希望的火花,認真思考,如何做一個既有錢,又不壞的人,並把這種理念告訴自己的下一代。
巴菲特說:「家庭的第一核心是經濟,而不是感情。」這就是造成目前生育年齡偏高,不願意生育的原因。一位底層社會的母親,生完孩子以後,幾乎就沒有翻身的機會了,只能自暴自棄。因此,需要讓她感受到,孩子是社會的,也是自己的寶貴財富,孩子在未來的工作中,即向社會納稅,也有一部分稅收轉到自己的賬戶上。換句話說,讓孩子成為母親的希望,母親有了希望,社會才能有希望。
上幼兒班、小學、中學、大學都要付費?而為何母親的家庭教育卻只是義務付出呢?家庭教育其實比那些學校更加重要。教師的付出的僅僅是時間和精力。但對於一個母親來說。她付出的,往往是自己的前途和生命。她們努力不僅僅是教育孩子,也要教育自己。也就是說,如果政策合理,生孩子不應該是母親的累贅,而是母親的動力。必須使整個輿論逐漸認識到,生孩子,教養孩子是一份偉大的,有前途的工作。
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叫做米列娃·瑪麗克Mileva Marić。她也是一位物理學的高材生,有人說,愛因斯坦的很多思想來為這位妻子。這並不奇怪,夫妻間相互交流很正常。但是,結婚後,愛因斯坦全身心投入工作,成績斐然,而瑪麗克因為有了兩個孩子忙於家務,逐漸失去工作並被愛因斯坦拋棄。如果我們的制度能將孩子工作的稅收分出一部分給父母,那麼,瑪麗克很就多了一種期待,也就是說,她可以在孩子工作后,獲得經濟自由而重新回到實驗室。生育和研究兩不耽誤。世界可能因此出現一位女愛因斯坦。
試想一位母親,一連生有四個子女,將來每個子女都繳納兩萬元的稅,這位母親如果再能從子女的稅收中,總共得到兩萬元,加上自己的一份工作或者一部分最低收入津貼,那麼,她可能在四、五十歲的年紀上就不必為了生活奔波,如果自己努力,還能更上一層樓。當然,為了避免類似亞洲家族企業的現象,財產在一定規模以上的父母,不應該享受這個福利。
目前世界各國都認為,富國生育率下降是一個無解的難題。但就是不肯檢討自己的稅收政策,實際上是用社會主義的,財富面前盡量平等,偷走了資本主義的機會面前人人平等。而政府發出救濟時卻堂而皇之的說,這是我給你的恩惠。這種不合理的輿論應該徹底的改變。
一個國家就像一個大的公司。每一位公民,是這個公司的僱員,他們得到公司產生的利益,也應該為此付出勞動和義務。父母生下子女,是為社會盡到義務,將來,這個成果所產生的利潤,不能由政府獨吞,應該為父母的勞動做出回報。只有在這種等價交換的基礎上,社會才能繼續發展。 ​有了這樣的政策,相關的墮胎法的矛盾將轉變成為財務資助,讓每一位母親都明白,她們打掉的胎兒,就是她們未來的財富和期待。這就是資本主義解決問題的方法。美國應該學一下中國古代的做法,它使的戰亂不斷,生育和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的條件下,這個民族的生育率依然十分旺盛。因為,它符合等價交換原則。孔子甚至認為,上了戰場的人,為了贍養父母有權當逃兵。美國接受的移民,都是這種生育文化的受益者,為什麼美國人自己不採取這種思想呢?
五億年前的生物,沒有性別,雌雄同體,特別公平。從扁形動物開始,雖然生理上是雌雄同體,但是,讓別人受孕,而自己不去受孕的『雞賊』策略產生了。同樣是提供一般染色體,當爹比當媽消耗的能量要少。繁殖機會也更多。在遺傳利益的驅動下,一旦兩隻海扁蟲相遇,就會進行一番纏鬥。勝利的一方當爹,失敗的一方當媽。海扁蟲的交往,就像武林大會,最能打的冠軍將會只當爹。留下成千上萬的後代。一般能打的時而當爹時而當媽,落敗的那些將會一直當媽。這說明,連扁形動物都不想當女人。每個個體都知道女性生育的付出,但是,現代福利制度忽略了女性付出,這就相當於增加了母親在現代生活中的負擔。
男人當兵複員有津貼,可以免費上大學, 但女人創造了孩子后卻一無所獲。時間一長,所有的母親都感到了生孩子是累贅,母親之間的相互交流,使得這種思想的影響在不斷地增加,造成整個社會對生育的恐懼,這就是今天所謂的社會問題。其實,它是人為製造的,是對生育和教養忽視的結果。應該讓某某戰爭的老兵,與若干納稅人的母親,具有同等的地位與尊敬。
最後,上大學佔用了父母太多的時間,我認為,應該縮短學制,這也是網際網路的發展方向。新政策應該幫助母親,可以在不耽誤學業的情況下完成生育和教養子女的雙重任務。假以時日,無論窮人還是中產,都會願意在適當的年齡生育,為自己的未來,預先做一個保險,並且認真經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9-20 00: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