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白左思維

作者:蘇誠忠  於 2020-7-11 17: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程曉農博士的節目《中美和美蘇冷戰相似多,都是美國種的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kevTHBXY

提出了一個問題供大家思考:從1920年開始,到1962年,美國不斷在技術上,經濟上扶持蘇聯,結果,養虎為患。1962年,赫魯曉夫企圖在古巴部署導彈,以摧毀美國。美國經過衛星與U2飛機反覆拍照,最終在10月17日確定蘇聯的企圖。10月22日,美國進入警戒狀態。在美國的壓力下,赫魯曉夫於10月28日開始將導彈撤出古巴。蘇聯的這個動作,驚醒了美國,從此,美蘇冷戰逐漸形成。同樣的事情在1980年以後,發生在中國。美國以同樣的心態,從技術上,經濟上援助中國。但是,經過四十年後,川普政府突然發現,中國正在有條不紊地使用美國技術,改變美國的意識形態。這就是當下貿易戰的根本原因。

我在這裡想補充一點:不僅僅是蘇、中兩國有過類似的經歷,在此之前,納粹德國崛起的時候,也得到了美國華爾街的大力支持。而二戰以後,日本的經濟騰飛也是得到美國的經濟和技術援助。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企圖在經濟上控制美國,才迫使美國出手對日本制裁。從這個角度講,所謂的養虎為患,不僅僅是蘇、中這兩隻虎,同時,也是納粹德國與二戰後的日本。一共是四隻虎。蘇、中、日對於美國技術的態度都是買、偷、拿。而德國,由於本身有研發能力,所以,引進的僅僅是美國的資本。

我在過去的博文中,已經解釋過,為什麼先進技術一定出在歐美國家而絕對不會出現在其他地區?原因在於民主制度;仔細研究會發現,這四隻老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想得到美國的援助,而隻字不提美國的民主(日本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健全的民主思維,比如公司和學術界的升遷問題)。這就是這些國家的宿命。納粹德國的技術雖然在當時能夠與美國抗衡,甚至超過美國。但那是希特勒上台以前的德國培養的知識階層所為。希特勒上台以後,隨著獨裁統治的加劇,高腦外移,造成了最先提出原子彈設想的是德國人,而最終製成原子彈的卻是美國人。

程先生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美國在一百年的時間裡,養了那麼多的老虎,而且心甘情願?在這一百年間,從事這個養虎業的,即有民主黨總統,也有共和黨總統。他們干著同樣的事情;為自己製造敵人,這對美國來說就是一個問題了。我是從心理上來解釋。我認為,美國人不斷產生這種想法,是因為他們基督教的基因。這種基因與人類直接的願望不符。

基督教從開始的時候,就希望找到一種不一般的生活,「信的人都聚在一處,凡物公用,又賣了田產和家業,照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分給他們。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聖殿里敬拜,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坦誠的心用飯,讚美神,得全體百姓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這種生活,類似當年周公旦所說的「尊尊親親」。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有類似的理想。但是它只能是宗教。因為,他們不懂經濟。看看太平天國的組織結構,所有搶來的財物,都要交到公庫中。中共開始的時候,一切繳獲要歸公。都想用簡單的辦法解決財政問題。都不是自己生產,而是搶劫,或者徵收。一個不會自己生產的組織,成長壯大以後,最後都會變成獨裁統治。類似的組織中,能夠流傳較為久遠的是范仲淹建立的『義田』。因為它是一種考慮了農民生產的組織,而且也不想發展壯大。

比較基督教與猶太教,人們會發現,雖然供奉的都是同一個上帝耶和華,但是,兩者的區別在於,猶太教主張的是以直報怨,而基督教則是以德報怨。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相比之下,猶太教受到欺負是會還擊的。以色列剛剛建國的時候,他們對待周圍的阿拉伯國家,也曾經像當今的美國白左對待黑人那樣,處處謙讓,處處幫忙。但是,得到的卻是對方一次又一次的恐襲。到了第四任總理,梅厄夫人的時候,一反過去的做法,對於來犯之敵毫不留情。就如舊約上的大衛王戰勝巨人一樣,教訓阿拉伯國家的恐怖主義。從那以後,以色列的國運蒸蒸日上。由此,我們能夠看出,基督教的出現,是抓住了人們心理的一個弱點,即人人都希望平等相處。認為一定會有那麼一個世界,大家以兄弟相稱,人人自覺生產,按需分配。這也是兩千年後,共產主義運動吸引人的地方。孔子也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只要大家安分守己,誰也不貪,日子就會好起來。結果,凡是信了這種鬼話的,都出現了大問題。基督教導致了歐洲數百年的黑暗時代。孔子的儒家學說,導致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而共運則在蘇聯,中國,東歐以及東南亞造成了數以億計的非正常死亡。可以說,凡是這種人為干涉經濟的宗教,都不會給百姓帶來好結果。基督教的前身是猶太教,猶太教就很少干涉經濟,所以,以色列比美國更容易按照世俗想法行事。就像是周朝初期,的齊國比魯國更容易按照世俗的想法運轉一樣。正是這個原因,目前,很多國家的重大事件,包括法院審判,都讓最最普通的老百姓來決定。絕對不讓大知識分子,大學者,大政治家來干預。事實證明,凡是採用這種做法的國家,都變成發達的國家。美國則恰恰在這個問題上出現了紕漏。近年來,一些文科生,由於找不到工作,被逼無奈,繼續留在學校里。最後,整個學校從教授到新生,被這種不懂社會的書獃子掌控。而美國的大媒體只相信這種人,結果,大媒體與學校之間,相互欺騙,最後是用不實之言欺騙整個社會,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基督教與猶太教的矛盾就在於對於財富的認識。基督教認為應該把個人的財富盡量平均分配出去,或者說,讓更多的窮人分享。而猶太教則更加註重日常生活的用度。就是這個原因,猶太人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一直被基督教罵做唯利是圖。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中就這樣罵。基督教對於西方的影響,類似於周朝對中國的影響;即忽視經濟,反對商業運作。周朝以前的商朝,也是一個不干涉經濟的朝代。這種以世俗想法為主的人,當初被視為商文化的遺民,而今就直接稱之為商人。商朝文化,類似於猶太教,比較注重世俗想法。在周朝還能看到商人文化的影響,比如太公望,也就是姜太公就是一個商人。幫助越王勾踐的范蠡是商人。管仲也是商人。但是,從漢代以後,商人的影響就越來越小了,直到民國時期,四個階層,士、農、工、商;商還是排在最後。而今我們知道,最沒用的就是『士』,而科技發明的所有動力,都是資本主義商業的需要。

最近,我的同學給我推薦了一段彌爾頓.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的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6w1NLBKC7w那裡面講了三個話題:

關於平等,答案是:「一個把平等放在自由之上的社會,最終將找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而一個把自由放在平等之上的社會,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平等。」

關於貧窮,答案是:「從來沒有比自由企業與市場競爭更能消滅貧窮的。」「福利體系讓人變窮。」

關於遺產稅,學生提出100%的遺產稅,回答:「家庭是一種推動人們創造的動力。凡是體面的人,都會將自己大部分積蓄留給子女。如果剝奪了這個權利,那麼,他們就不去投資,不去創造,有多少錢都花費在娛樂上。窮人還是得不到好處,而且,還會失去就業機會而更窮。」

這三個話題正好說明了美國絕大部分,未經社會磨鍊的大學生所最容易犯的錯誤。這些錯誤就是美國歷任總統為什麼養虎為患的根基和根源,也是BLM運動的起因。對於他國、他人無限制的援助會帶來「生恩斗仇」的效應。換句話說,美國是在援助的過程中逐漸的養出一隻只的老虎。當一個國家積貧積弱的時候,它只能是只病貓。一旦有了一些實力,就要追求更高層次的享受,或者說想要和你平起平坐,甚至爬到你頭上;這也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理論。但因為沒有自己真正的文化積累,達不到這種需求,就會去想邪門歪道。這就是『生恩斗仇』效應。普希金寫過一篇童話故事《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描寫的就是,當魔術使人發財以後,貪心就會毀掉一切。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本身也應該做檢討,過度的援助等於拿走了別人自立的尊嚴,世界上沒有任何人願意低人一等的活著。這也是BLM產生的原因。尊嚴不是別人的恩賜而是自己經過努力爭取到的。沒有成功體驗的民族,成功得太容易,往往會被僥倖成功腐蝕。所有這些加在一起,就導致了美國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樣錯誤。前面說了,古今中外那麼多教主,大學者都弄不明白這個陷阱,怎麼能指望普通美國公民不被一群缺乏想象力的書獃子誆騙?正確的做法是在援助的同時,讓對方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需求層次升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7:3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