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印紛爭何時了?

作者:蘇誠忠  於 2017-9-9 17: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中印的心結在缺少面子。那麼,這個面子到什麼地方了呢?它被西方國家拿走了。越是窮國、弱國就越需要面子來支撐。就像人一樣,阿Q如果沒有自我安慰的本領,他就沒辦法生活。相反,掙足了面子的人,常常要做一些吃虧的事情以換取自己與別人心理上的平衡。

周惠王十四年(公元前663 ),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國告急,齊桓公發兵救燕,討伐山戎,直至孤竹國才班師回朝。燕庄王感激不盡,送齊桓公入了齊國國境。齊桓公認為,按照周禮,諸侯相送不應當出境,便將燕庄公所至之地割給燕國,命其復修召公之政,奉職於周朝。諸侯聞知此事後,對齊桓公愈加敬服。

這裡要注意的是一個字,齊桓公有條件命令燕庄公。才把土地讓給他。

Q心態是怎麼來的呢?它來自從封建主義,過度到資本主義的轉型。如果是封建主義,像齊桓公,土地歸我所有。我想怎麼處置,別人管不著。那麼,誰也不會說三道四。麻煩就出在,過度時期,作為政治術語,土地是人民的,而實際上,沒有任何人對土地擁有處置權,卻要有人做出決定,怎麼辦?只能寸土必爭。這就使喜歡無事生非的愛國賊們,有條件綁架決策者的意志。為了息事寧人,只好繞過這些人,秘密交易。但只要愛國賊依然猖獗,那麼,再秘密的事情,遲早有一天也會被披露出來。

如何走出阿Q心態?也許,德、英、法三國的例子給了我們一些啟發。在歷史上,這三個國家之間,戰爭不斷。直到二戰以後,他們明白了,戰爭獲得的土地,遠沒有建設與發明創造帶來的利益多。換句話說就是:斗利不鬥氣才能使所有的人得到更多的實惠;類似中國的化干戈為玉帛。雙方都刻意淡化土地的作用,而強調經濟利益相互滲透,以及文化交流。但儒家文化的等級劃分,以及各為其家的思想造成東亞地區,為一點小事攀比成風。台灣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就是為鬥氣殺人。這個少年兩個字說得好。凡是鬥氣的,都有未成年的成分。不想做巨嬰國就要先學會別鬥氣。除此以外共產思想,使得中國的經濟利益,無法與別國相互滲透,文化上也不可能真正交流。只能是隔著玻璃窗,進行對比。

孔子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後世人把它解讀為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這個解釋,本人實在不敢恭維,比較,君子不器。就會發現,用合群勾結來解釋不夠恰當。所以,這句話應該解釋為:君子考慮得周到卻不和人攀比,小人喜歡和人攀比,但考慮得不周到。在小事上面斤斤計較的人,很難考慮到全局。表現在現代中國,就是從民間到學界,幾乎每個人都在為自己關心的那個小問題和別人比較。你要是敢不當巨嬰,一定遭到封殺。最明顯的就是軍事問題。我們不斷的看到,媒體上出現,中國的飛機如何領先世界,中國的坦克如何所向無敵。中國的航母如何超前,中國的導彈一枝獨秀等報道。言外之意就是,列印度小菜一碟。這其實是給決策者製造壓力,唯恐天下不亂。不是愛國賊是什麼?科技使得生活水平高速發展,同時,破壞生活的能力也大幅提高。只有窮瘋了的國家才希望打仗。因為,打一仗,大家從新洗牌,變得平等。

上面說過,近代解決領土紛爭的問題,從根本上講,是靠提高本國科技水平,獲得自尊。提高自身水平是根本,妖魔化別人是愚蠢,想靠動武來炫耀是奇笨。即使是已經成為霸主的齊桓公,在對待楚國的態度上,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中印兩國走出這種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從發明創造上面找到出路。當新成果多到不必再和任何國家攀比時,心態自然平衡。那麼,領土糾紛問題就會逐漸淡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被兩國人民遺忘。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1: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