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巴郎。《拾舊沙河夢》130。壁虎游牆

作者:巴郎  於 2023-11-26 17: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巴郎|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巴郎。《拾舊沙河夢》130。壁虎游牆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覆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130。壁虎游牆

眼看天色向晚,影劇院里,攻守雙方英勇戰鬥了一整天,反覆交手,誰也奈何不了誰,不禁都饑渴難耐,人疲心累,極欲歇息。於是,雙方默契地收起武器,各自退開,脫離接觸。
「紅工糾」隊員們,在劇場和大廳里,收拾了些窗帘幕幔,鋪在地上。坐下來,冷水就乾糧,馬馬虎虎地吃完,合衣躺卧,閉上眼睛假寐。雖時值8月中旬,進了三伏,外面燥熱難忍,但影劇院牆壁厚實,且現在門窗皆無,敞亮透風,倒是涼爽無汗,很快隊員們便墜入夢鄉,嚊聲四起。

周團長等頭領們,卻不能立馬就寢。吃過飯,拖著疲憊身軀,又聚在一起,分析戰況,商討對策。今天,己方攻勢如雨,而敵方防備得滴水不漏,好象沒有漏洞可挖,弱點可尋,默默思謀著,急聲辯駁著,卻沒有什麼良策,真叫人徬徨無計。
一個小時過去了。突然,一個興奮聲音響起:「有辦法了」!周團長等轉頭一瞧,卻原來是手下的一個小排長,叫丁三的。丁三是廠里的青工學徒,才20歲,個子瘦小,五短身材,但動作迅捷,精悍有謀,完成過多種難度高的偵察任務,不負眾望。此時,他招招手,把大夥兒帶到大廳與劇場之間的隔牆站定,指著隔牆上的壁爐,激動地說:「辦法就在這裡了」。
影劇院是50年代的建築。當時中國剛經歷了戰亂,百廢待興,是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黨、政府和人民,儘其所有,無私地給予援助,保證了中國人民安居樂業,經濟恢複發展。此時中蘇關係是非常良好的,中國小弟對蘇聯老大哥言聽計從,一步一趨,凡事都向蘇聯學習,恨不能全盤蘇化。在此背景下,修建影劇院,自然也是蘇式設計啰。蘇式建築雖不新潮不趕時尚,但好在其是沉穩大氣,堅固凝重,風雨吹拂上百年,依舊傲然屹立。

蘇式建築的一大特點,是每座建築中,必然設計配置有壁爐。究其原因,則可能是因為蘇聯幅員廣闊,許多地域處於寒帶,森林眾多,為了抗寒,每家每戶都必要建有壁爐,伐薪木燒火取暖。久而久之,壁爐納入蘇式建築設計,作為廳堂的中心,四圍安放桌椅沙發,是家庭娛樂休閑、親友聚會交流的所在,成為建築物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影劇院即然是蘇式設計,自然地有壁爐。儘管萬縣依傍川江巴山,溫暖潮濕,從來是暖冬,沒有烤火取暖的必要,但壁爐還是保留著。當兄弟關係如膠似漆時,你不會去斤斤計較,不會在意多花點錢,辦點花哨不實用的事,以取悅於對方,藉此表達一絲感激之情的。再說,壁爐作為蘇式標配,室內裝潢,異國情調,美觀大方,賞心悅目,一直以來,都是影劇院內一大看點,中場休息時,總有人徘徊在壁爐周圍,欣賞探究設計細節,留連忘返。
影劇院周遭,有些小壁爐,位於附屬建築物中,不須提起。其主體建築中,則有一中心壁爐,位於劇院中間,大廳和劇場之間的隔牆上。中心壁爐體積巨大,長10米高2米深2米,佔了幾乎一面牆。其底為青色片石,貼於木質地板上,光滑溫潤。其壁用黑色大理石貼面,高雅凝重。石階上有防火矮牆、鐵柵、遮屏及各種火具。火爐位於正中,爐膛支排鐵條,煤柴兩燒,煙塵則會被吸入內壁上的煙囪內,排出室外。爐頂橫排有掛鉤,懸掛著銅製鍋鼎器皿,黃燦燦耀人眼目。壁爐嵌牆的框架臉面,用石膏雕刻有人物花鳥蟲魚山水,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外觀引人入勝,高貴典雅。

丁三,是江凌廠的青年技工,曾在廠里各工種各車間見習實習過。他心思活,好奇心重,喜歡學習,鑽研捉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他知道周團長是自衛反擊英雄,非常地崇拜,平時在廠內,遇見時都以「大帥」尊稱之,唯命是從。這次隨大帥從征,出謀劃策,為大帥提供了許多實用可行的建議,作為嫡系,很受大帥的器重。當下,他將頭領們帶到中心壁爐前,指點著昔日煙熏火燎過,而今冷灶無煙的爐膛,說出自已的想法。
原來,江凌機械廠,是由舊時西式洋行擴建而成。丁三在廠里鍋爐房實習時,曾因工作需要,去廠里幾幢洋行樓房勞作過。那些洋行樓里,也有大壁爐,爐腔頂連著大煙囪,直通上樓頂,以提供氧氣以助燃燒,排除廢煙以防中毒。煙囪中空,燒爐時容易積聚煤灰柴灰,不燒爐時也會有塵埃沾附,生長昆蟲毒物等,所以,必須定期清理。由小個頭人,帶著工具,鑽進煙囪,進行清潔。丁三膽大,人又瘦小,頭腦靈活,手巧足健,曾從爐膛鑽進去,攀爬煙囪,進行過清潔工作,對其構造極為熟悉。
丁三建議,由他帶人,由爐膛鑽進煙囪,上爬到房頂,然後由頂上向下攻擊,翻天派在我紅色派的上下夾擊之下,必然欲逃無路,一鼓聚殲。

聽了丁三建議,周團長眾人眼睛一亮,從煙囪爬上去,出其不意,給翻天派致命一擊,這絕對是個好主意,值得一試。
於是,周團長下令,讓丁三在200餘名「紅工糾」隊員中,挑選人員組建突擊隊。一會兒,丁三就挑出了10人,都是個子瘦小動作敏捷之徒,組成「打翻」突擊隊。丁三將「打翻」隊員召集到一起,先將任務述說一遍,大家討論一番,認定細節可行,沒有疑點后,確定了行動計劃。然後是著裝檢查,每個人的隨身個人物品及多餘物品,全都留下,輕裝上陣。每人只穿短褂短褲膠鞋,自帶刀槍武器,手套繩索抓鉤手電筒等工具。
收拾妥貼,飽餐一頓,就寢歇息。待凌晨3點,丁三將「打翻」隊員們喚醒,檢查裝束無誤,整隊就緒,來到「大帥」身邊。周團長帶著頭領們,看著自己廠內這群青工,回想他們尊稱自己為「大帥」,願意效法中印自衛反擊戰的英雄們,跟隨自己槍林彈雨奮力拚殺的情景,眼眶不禁濕潤了。
這次「打翻」行動,是奇襲,人數不能過多。從煙囪鑽出去,不明了敵方布置,陷入敵陣,危險重重,只能臨機應變。這些自己的手下,稚氣未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英雄氣概,可欽可佩。多麼象當年自己去列印度阿三一樣,血氣方剛啊,若不是要掌控全局,真想與他們一道,去真槍真刀,白刃拼搏,殺個痛快。
旁邊的參謀提來酒水碗盞,將自釀高梁烈酒倒入粗陶碗內,人手一碗。大帥與丁三及隊員們一一碰碗,一飲而盡,那烈酒辛辣刺鼻,入口灼熱,胃腸好似火燒火燎般,刺激得眾人豪邁頓生,膽雄氣壯。

丁三和隊員們,向大帥一抱拳,一個個跳進爐膛,排好隊列,預備攀爬。影劇院的樓層高,每層約有5米高,7層加上頂部,也有50米高下。丁三身先士卒,在前探路。他手足並用,似壁虎游牆般,很快上升,消失在煙囪黑洞里。
下面幾層的煙囪過於寬大,滑不溜手地,極難貼附攀爬,要藉助抓鉤,勾著磚壁縫隙,如壁虎般,慢步騰挪,緩慢向上。20多分鐘后,終於爬到5層。5層以上,包括6和7層,這2層卻是自有小壁爐,其煙囪別有開口,並不與中央煙囪相通。所以,5層以上,中央煙囪變窄了,相對好攀爬了。
丁三爬到頂部,又碰上意料不到的情況。沿著煙囪頂壁,伸出幾支鐵桿條,支撐著一米方圓的鐵皮傘頂,為煙囪口遮風擋雨。而煙囪口,則用鋼筋園條,縱橫交錯,加以封閉,只容空氣煙塵通過,不讓樹葉雜物,或是小動物,鑽爬掉落。要爬出煙囪,必須要搞掉這些鋼條,鋼條太粗,難以鉗鋸,鑲嵌太深,難以拔出,若要用強用力,動作過大,鬧出聲響,會警醒敵人!
觀看了頂部情況,捉摸一會兒,又慢慢地退下,回到底層,將情況向大帥作了彙報。幾個頭領聚在一起,快速商議。雖然困難很大,但有此機會,機不可失,遷延夢多,應立即行動,即使不能百分百達到預定目標,但能達到60或70%,也值得冒險。

如此一躭擱,此時巳經是清晨5點鐘了。周團長為穩妥起見,索性加大動作幅度。他調派了一排隊員,負責從大廳左右兩條梯道進攻;調派雲梯隊,準備駕梯攻擊一二樓層窗戶;又調派一排隊員,手持火器,布置在院落各處,為雲梯隊作掩護,火力支持。當然,經過昨天一天的戰鬥,周團長心知,敵人居高臨下,防範嚴密,這兩種攻擊收效不會很大。但是,從多方面進行佯攻,大張旗鼓,虛張聲勢,吸引敵方注意和兵力,有助於偷襲得手。作為主攻的,是丁三的「打翻」隊,要出奇不意,給敵方致命一擊。
6時整,戰鬥重新打響。「紅工糾」人馬,從室內梯道和室外雲梯,同時發動攻擊,一時喊聲震天,槍彈硝煙瀰漫,戰鬥很快進入白熱化。看看錶,大帥朝丁三一揮手。丁三得令,率領「打翻」隊再次行動。這次目標已定,輕車熟路,動作極快,幾分鐘時間,就爬到4樓壁爐後面。

喊殺聲和槍彈聲震耳嘈雜,淹沒住了丁三眾人的動作聲音。他們小心翼翼地從壁爐後面爬出,發現四樓空無一人,地板上四處散放著刀槍棍矛米面肉食飲水等,卻原來是翻天派的倉庫。
丁三輕輕地打開4樓倉庫大門,向外窺視。外面是連接上下樓層的梯道,呈之字形,此時杳無一人。上面5樓的梯道口有門,卻是緊閉著,門後有人聲,料想有崗哨。試了試,打不開,為免崗哨過早發現,只好退回來,留下2名隊員監視,並留守倉庫。
其餘人等,轉身向下,悄步走過三樓和二樓,這兩層卻是翻天派眾休息睡覺的處所。此時,二三樓卻是空蕩,一樓處正在接戰,樓上所有人都下到了一樓助守。丁三等人,下到二樓梯道轉角,探出身望向一樓,只見上百的翻天派眾,一隊正守住一樓梯道,反擊紅色派從廳內向上的仰攻。另一隊則分為5 - 7人一組,各自守住一扇朝外的窗口,阻止紅色派雲梯隊的攀爬。

觀看片刻,已有計較。丁三與隊員密語數句,一個暗號,眾人摯出匕首短刀,如脫兔迅疾,如神兵天降,奔向併排的兩處窗戶。守敵哪想得到,竟然有紅色派從自己的身後出現,一時目瞪口呆,還來不及反應,就被砍瓜切菜般,直打得四分五裂,狼狽逃竄。
丁三眾人趁機佔領了這兩個相鄰的窗戶,迅速向外,打出兩發信號彈。8個隊員,肩並肩,背靠窗戶,面向室內頑敵。由於煙囪逼仄局促,為了攀爬需要,他們個頭都瘦小,看著象少年娃娃樣,人畜無害。但是且不要以貌取人,這些少年,都是自幼練過武術,在街頭打鬥中久經鍛煉,淋過風雨見過場面的會家子。
只見他們眼中閃著好戰的狂熱,微俯著身,手執尖刀,互相掩護著,面對室內身高馬大的眾多敵人進攻,非但毫不畏縮,反而挺刀向前,咄咄逼人,直如林中山貓一樣,欲擇人而噬。
巴郎  記於20200717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3 06: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