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巴郞。《文友會周記》001

作者:巴郎  於 2023-11-25 16: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巴郎|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20231008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公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從今天起,巴郎將不定期地,將「文友會」群的前世今生,所保留的片斷記錄,所發生過的那些人和事,雪泥鴻爪蛛絲馬跡,一併歸納匯總,以《文友會周記》的形式,在群內回放。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雖非全瓦,實為碎玉。
請文友們觀賞。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瑣言:
我聽人說,如果不想老是想著某人某物某事,那就最好寫下來。
寫下來的人物事,會忘記得比較快。
有助於大腦騰空清倉以接納新的信息。
於是我就一直著手寫作,一方面想試試人云亦云是否真實。
而主要的,則是自己覺得,總想著這些人物事,也確實不太靠譜,讓自己心慌意亂,派生出一縷害怕來。所以,趁著還記得的時候,趕緊把它們用筆記寫出來。
人物事,既怕老是想起來,卻也無法完全忘記。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文友會周記》001
20210615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問:@巴郎 ,【朱熹治家格言】是先輩所著,看得出來,巴郞是親自走訪過這個地方。這個【魚木寨六吉堂】在萬州的哪個鄉鎮呀?好似在謀道大興場?
答:是的。魚木寨很險峻,村莊在山下。
明初,向氐伯英移居南浦(萬縣古稱),生九子,繁衍於謀道建南龍駒走馬一帶,環繞七曜山,並擴散至雲陽,有一大宗支。
問:向氏入川在明朝初期(所說的洪武二年),怎樣躲過明末清初四川的大劫難的呀?
答:明末清初四川大劫難,先是張獻忠反覆無常,搶掠川民,后是辮子清兵屠川,十室九空。
幸在川鄂湘渝地的土司,即石柱土司轄下之下川東酉秀黔彭等,原為秦良玉後人,很是強悍,能保境安民,阻止了張匪清兵的殺伐,保我一方百姓安寧。
向氐來源很雜。明朝土家族歸朝有向氏,任土司下屬。亦有從湘西遷川的。我支向氐,由鄂考感入川,居於南浦,僥倖躲過浩劫。
這段史料缺失,有些是我推斷。[Salute]
秦良玉,乃石柱土司,明末清初為大明總兵,以三千土家族白臘竿子弟兵勇赴關外抗清,是一代巾幗英雌,正史第一女將!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議:湖北孝感洗腳河,是清初大移民的入川驛站,四川(含重慶)許多姓氏的譜書均記載了【來自湖廣黃州麻城孝感洗腳河】。因為不這樣記載,清朝統治者將認為是張獻忠餘黨,立即斬首!現在,在湖北孝感建起了移民博物館,和尋祖地。但文字資料不太完整。
答:是的。湖北孝感和山西洪洞,都是移民中轉站,許多姓氏的發源地在此,但其祖籍地,已不可考。
朱元璋打下明朝江山後,對敵對勢力進行了大規模屠殺,導致一些地方人煙稀少,於是有洪洞大移民和江西填湖廣等移民。
歷史上異族入侵,為川人帶來極深重負難。
元末蒙古人對川人大屠殺,致使川人十不存一。明太祖朱元璋實行「湖廣填四川」,歷200餘年才恢復元氣。
明末清初,清兵入川,「留髮不留頭」,川民十室九空。後來清聖祖康熙亦大肆從湖廣移民填川。據此推測,川人大多是南方祖籍。
抗戰時,幸好國府移川,以渝為都,重兵防守,拒日本鬼子於川外,拯救了我川民父老。否則,後果亦不可想象。
推我推測,川人慷慨赴義,出川抗日,也是不使元清之悲劇重演。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答:朱元璋殺人不多,是蒙古人血腥嗜殺!
朱元璋平息了元末戰亂,使亡國奴重新復國,功莫大焉![ThumbsUp]
他移民入川,使流離失所之人重居家園,救人無數,是一大功績!
議:朱元璋在湖南鎮壓反對派,大開殺戒,正史上說得很少。後來朱元璋為保帝位,又屠殺功臣。明朝初年第一狀元都慘遭殺害。
答:開國領袖,改朝換代,肯定要殺許多敵人。朱元璋殺了多少敵人,創下大明朝,請看金庸先生《倚天屠龍記》,雖是小說,有些道理。
建國后,朱元璋很少殺功臣。但他殺了很多貪官,誰貪5兩銀子,就會被殺,剝離骨肉內臟,以草實皮,立在衙門外,以儆效尤。因此而吏治清平,百姓擁戴。
朱元璋驅逐元虜,恢復中華,日月昭彰,功績彪炳千秋!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議:@巴郎 好記性,[ThumbsUp]在蘇馬盪避暑的人差不多都知道魚木寨,前幾年因山體滑坡封道,只能從羅田走謀道,我開車走錯道入魚木寨,因在當地還很有聲譽,故入內觀賞,不知是巴郞向氐宗祠。未能仔細觀賞,遺憾!
答:@王愛民 ,@林全軍一羅傑騰 ,
魚木寨是省級文物保護,維修保養得不錯。
山下的「六吉堂」,民國9年重修,1949年(民國38年)向氐修譜時,仍很完好。後來解放后,因是大地主財產,被分給貧僱農,成了大雜院。我當知青時去過,45年前了,木結構已廢頹不堪。不知現在還存否?
現在保存最好的向氏祖產在羅田鎮。人稱「金黃甲大院」,加上周遭的墳林墓山牌坊,佔地廣闊,好象是重慶市文保遺址,也是羅田鎮儘力打造的文物旅遊名牌。
不過,我當知青時,卻是沒聽說過,因此也沒有去過。哈!
向氏在川渝鄂湘邊有許多宗支,淵源不同,史料不全,特別是經歷文運之後。
文運中,金黃甲大院+墳山等封建地產和風水迷信都被破除,木板做了傢具,石條修了豬圈,所有東西全被抹殺,違莫如深,避之唯恐不及。我猜測,當知青時,我沒去過,乃此原因。
現今是重建,有當年墊豬圈的石條,做傢具的窗欞等,但修得美崙美奐,看著風光堂皇,該是與全國大多數此類文物一樣,都是冒牌貨「仿製品」,是揣摸遊人心態,投其所好,人工「造」出來的。
據說這一帶,向氏有45支以上。呵,稍不留意就會進錯了祠堂。
因為按宗法,親緣只涉9代:高曾祖父己子孫曾玄。此外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也就是同姓「路人」甲乙丙丁啦。

.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7-24 15: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