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巴郎。《拾舊沙河夢》084。油印傳單

作者:巴郎  於 2023-5-5 16: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巴郎|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巴郎。《拾舊沙河夢》084。油印傳單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覆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八四。油印傳單

除了大字報外,最花費人力物力,也最費時間的,是傳單。傳單不需要象大字報那樣,洋洋洒洒一大篇;也不需要謹慎布局,提出主題,破題開篇,起承轉合,中心內容,總結收尾。傳單,通常選取時事新聞中,具有重要性和新奇性的東西,將其整理,去除繁枝頹葉,只留主幹,多則500 - 800字,少則100餘字,印在各種彩色紙張上,儘快發出去,在社會上颳風攪雨,蠱惑人心。這就象報紙,在排版付印后,又得到了「獨家」重要新聞,為搶在其它報紙對頭之先,用小單張「號外」立馬發布一樣,這樣可爭奪看客,擴大報紙銷量。因此,傳單傳遞的是「八卦」新聞,不辨真偽,只求轟動效應,具有時效性。時過則境遷,再真實的東西,也不會再引起看客的興趣的。
每一個紅衛兵戰鬥隊,其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印發傳單。如果你隊的傳單製作快,丫丫的內容即聳人聽聞,含有驚天爆料,但又不全是捕風捉影,而是查有一些實據,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迷離彷彿,真假難辯,以便扣人心弦,就能漸享盛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就能吸引更多看客的眼球,培養你隊的粉絲群體,打響你隊招牌,擴大你隊影響。這就如同現在那些商家,努力地經營廣告一樣:成功的廣告,通常以誇張的語調,傳遞合符顧客期望值的事實,能更快更好地打開自家商品的銷路。
戰鬥隊的成員,都要主動地去搜集資料信息,包括剪報、雜誌、他人散發的傳單大字報、他人口中的或真或假的傳言等,在早上開隊務會時,匯聚在一起,加以分析,去除虛妄,保留真實,按時間順序,或有否重要性趣味性,整繁理簡。除非特別重要的消息,可以破費幾張紙來寫作之外,通常規矩是,剪掉冗長,將消息濃縮在一張A4大小的紙張上。這樣做,不但為了節約紙張,也為了便利印刷,和便利攜帶上街散發。

傳單的印製,是傳單製作中最主要的一環。60年代,印刷技術相對落後,機械化程度低,連出版社和印刷社這樣的正規機構,都還處於木刻雕版,或鉛字排版階段。操作費時冗長,繁瑣重複,一旦排版完畢,難以修改正誤,受其所限,報刊書籍的發行量相對較少。而民眾私人,就更不會有什麼複印機印表機照相機改稿機之類,機械化和自動化,想也不用想的。
因此,傳單的製作,通常是採用手工的方式進行。如果數量少,二三十張紙,則全民動員,每個隊員都動手抄寫。人數多的戰鬥隊,每人抄寫一兩張,就能完成任務。也有使用藍色複寫紙的,夾在兩張空白紙張之間,象夾餡三明治一樣,一次可複寫2 - 3張,稍快一點。
但手工抄寫的弱點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每人水平不一,字體大小不一,有人寫得中規中矩一目了然,有人寫得龍飛鳳舞難辨其字;二是有人仔細有人粗心,後者錯漏連篇,難以卒讀,很丟戰鬥隊的臉面;三是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來抄寫傳單,枯燥乏味,長期如此,真是厭煩死了。故能推就推,能躲就躲。

如果傳單數量多,再採用手工抄寫,顯然是不實際的。單位時間內,要製作幾十上百張傳單,最好的方法是印刷,這可以克服手工操作的弱點,而且能加快進度,保證供給。
當時的常規印刷方式是油印。沙小當時置辦有兩台油印機,一台在學校辦公室,為學校行政上印發通知告示等;一台在教務處,為教學服務,印發補充教材考卷等。現在「停課鬧革命」,兩台油印機都閑空下來,正好可用於印製傳單。此時學校圖書館已停止開放,於是將兩台油印機搬到圖書館里。由於我們「紅星」是學校第一支戰鬥隊,就當仁不讓地佔用了一台,找了個大辦公桌,將油印機箱蓋寫上「紅星」字樣,與油墨紙筆等,一起鎖進桌櫃里,隨用隨取,甚為方便。
當時隊里分工,陳文軍、郭小林和我承擔印製傳單的任務。我們以前並沒有接觸過油印工作,所以完全是菜鳥兒新手。為了得到些感性認識,曾找到易中靜老師請教,她以前曾印過教材,有點經驗,手把手的示範了兩次,方才對整個過程有了粗略概念。

油印機放在一個扁平長方形箱子里,類似於現今的小行李推車,但尺寸要更小一些。打開機箱,其主體就是一台油印機,固定在箱底。油印機基座是一個硬木平面,上面有各種刻度,標明不同規格紙張的放置位置,便於將紙張放在基座平面上固定。然後,將一個能機械起落的金屬質網架,復蓋於紙張之上,網架上已經固定了一張刻寫好了的蠟紙。打開的機箱蓋子,也是工作台,排列有油印工具。取出管狀油墨,類似於繪油畫那樣,將油墨擠入一長凹槽之內,用量依傳單數量而定。
印刷傳單,最好是兩人協作,通常是陳文軍滾筒,郭小林取紙。滾筒手拿出油墨滾筒,有點象現今裝飾房間時用於塗抹乳膠上牆的滾筒,但要精緻許多,在油墨凹槽內柔按輕滾,轉動著以吸附上油墨,使其在滾筒表面分佈均勻。輕呼吸一次,凝神屏氣,抓住滾筒把手,將滾筒平放於網架邊緣,用腕力平行推送,從近端向遠端,滾過蠟紙表面。

油印的原理是:蠟紙已經刻好了字,刻過字的地方,就留下了刻寫的字痕。肉眼雖不能見,但刻寫了字痕處的蠟紙,卻是要比沒有字痕處的蠟紙,要稀薄上一些。油墨經過蠟紙,字痕處稀薄些,油墨就易於滲透過去,接觸下面的空白紙張,將字跡複印到了紙張上面。
油印的技術要求是中途不要停頓,一氣呵成;用力均勻適度,過猛過柔都會影響印刷質量。印完后,取紙手打開網架,取出印刷的傳單,察看其印刷質量,提請滾筒手注意,以便改善。隨後,放入空白紙張,回位網架,準備好開始下一次印刷循環。
印刷過程,說著容易做起來難。例如,擠在凹槽內的油墨過多,或過濃,沒加適量酒精或煤油勾兌,吸附在滾筒上的油墨就不均勻,印出傳單的墨跡濃淡不一。或滾筒觸碰網架邊緣,會使手上身上臉上沾塗上油墨,弄得花眉日眼的,而且沾貼牢固,要幾天才能洗掉。滾印時用力不均,還會將蠟紙揭帶起,使蠟紙破裂,或摺疊起皺,不堪再用而報廢,等等。
陳郭兩人,在印刷中,算是吃了不少苦頭滿頭皰。好在這個印刷過程,是個熟練工種,只要循著每道工序,下得苦力,反覆練習,不斷地重複,逐漸地掌握技巧竅門,自然能在每個環節都做得恰如其分,駕輕就熟的。通常一張蠟紙可印幾十張傳單,但後來,他們真正掌握了油印技巧,得心應手,一張蠟紙,印刷上百十張甚至更多傳單,也都是家常便飯,多有的事。
巴郎  記於20200417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9: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