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巴郎。《拾舊沙河夢》072。初涉江湖

作者:巴郎  於 2023-3-17 16: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巴郎|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巴郎。《拾舊沙河夢》072。初涉江湖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覆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七二。初涉江湖

「經風雨,見世面」,這是很多紅衛兵進行大串連的真實目的。當時,人民中國剛從幾千年來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下走出來,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民經濟底子薄基礎差,發展極不平衡,在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差別,這「三大差別」,又反過來掣肘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進步。
文革前,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6億人口中,有5億多是農民。他們祖祖輩輩,世代居住在海島漁村,田莊山鄉,生於斯長於斯亡於斯,一輩子都在幾十里範圍內打轉,沒有出過遠門,甚至沒去過縣城。孤陋寡聞,造成了他們的愚味無知,忍辱負重,逆來順受,隨遇而安。解放后,這種閉塞狀況有了極大改善。黨和政府為他們辦班掃盲,使他們明白事理。學習科學技術,掌握土肥水種的應用道理,科學種田提高產量,逐漸擺脫貧困,衣豐糧足。
他們的後代,就要比他們的祖輩父輩幸運多了。他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從小就接受黨和毛主席的教導,受著社會主義的熏陶,培養了堅定的共產主義崇高信仰,蘊懷著遠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志向。在文革開始時,他們已是高中生初中生,正是青春洋溢,風華正茂的時光,好似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是祖國的末來,是革命的希望。胸懷宏偉抱負和遠大理想,可是卻局促在孤鄉僻壤之地,困守在老山邊窮的家鄉,多想望有朝一日,能夠走出去,直掛雲帆濟滄海,走向遠方,走向外面精彩的世界。或許,這只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想?

紅衛兵大串連,給他們實現夢想的機會。特別是國務院的指示,體諒了貧苦學子的境況,飲食住行全部免費,還附加饋贈路費,最終使夢想變為現實。真是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啊,我們決不能辜負黨和毛主席的關懷,要立即行動起來,組織隊伍,出去串連。這樣的紅衛兵,不知凡幾,他們構成了紅衛兵大串連的主流。
我有一位表姐,是我大舅家的大女兒,邵安清,出生和成長在七曜山區。65年秋考入萬縣地區衛校兩年制護士班,校址在萬縣市高筍塘流杯池旁。因為學校離我家近,步行1小時就到,所以,凡是周末或無課,她都來家,把我家當了自家。
大姐當年15歲,是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一代青年,受著革命教育,有著遠大理想。可是,從小到大,卻都在家鄉的山水裡打轉,最遠就是來到離家百餘里的萬縣市上學,連二百餘裡外的重慶市都沒去過,更不用說乘船放歌,直下三峽,看看外面世界,武漢南京,上海北京了。哪個少年沒有憧憬去闖蕩江湖,哪個少年不願嘗試那新奇變幻?可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錢,沒有機會,只好獨自唏噓,再好的想法也不過是夢想而已。
好在待到第一學年即將結束時,席捲全國的紅衛兵運動就開始了。大姐當時年少氣盛,一片赤誠,與幾個同學約著,參加了新成立的《東方紅》紅衛兵團。兵團當初剛建立,才幾十個人,她應該算是元老成員之一。等年底,她串連歸來時,短短2 - 3個月,兵團已發展成擁有二十幾萬成員,萬縣地區首屈一指的紅衛兵龐然大物了。

參加兵團不久,就傳來了黨中央鼓勵大串連的號召,這真是瞌睡送來了帎頭。我們紅衛兵,決不能辜負黨中央毛主席的期望,讀衛校的醫學教科書,不如行萬里長征路。於是,衛校的20名紅衛兵,心意相通,立馬組成「長征隊」,在兩位年青老師的帶領下,準備行裝。
首先是外衣,紅衛兵軍服,每人都需要至少兩套,好換洗。於是,男女同學分工合作,各司其職。男同學們負責收羅贊助,布票和錢,主要是在親戚朋友和同學間收刮;然後是買布,最好是軍綠色,其次草綠色或灰色也行。女生們則在有縫紉經驗的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設計剪裁,然後借用老師家的縫紉機加工出來,有些地方則需要用手工縫紉。軍帽設計有兩種,草綠色解放軍帽,灰色則為紅軍式八角型軍帽。還真是心靈手巧,人心齊泰山移,沒過幾天,新軍服就完工了。草綠色解放軍裝是正裝,灰色紅軍裝是備裝。粗一看,還真仿製得象眉象眼,能以假亂真,但經不得仔細觀察推敲,還是不及真實的正品軍裝,只能說是將就罷了。
於是,有那愛美挑剔的同學,又想法設法,去弄一套正品真正的軍裝。一是找認識的複員轉業退伍軍人,死乞百賴地要買一套他的舊軍裝。我大姐則另闢途徑,纏住舅舅,去找武裝部工作的幹部朋友通融,將年前徵兵后餘下的士兵裝,買了一套出來,包括鞋帽,給了大姐。
真是馬靠雕鞍人靠衣裝,穿上統一的紅衛兵服,戴正帽子,挎上挎包水壺,紮好皮帶,左臂上是紅衛兵袖套,胸前別上毛主席像章,顯得整齊精神,青春勃發。大姐有1.6米出頭,很象古裝仕女畫中人,是貨真價實的美女一枚。她平時就高我一頭,穿上士兵裝后,更顯高挑。也許那時審美觀有問題,竟然覺得穿上軍裝的大姐,要比平時穿布拉吉連衣裙時,更加要楚楚動人,漂亮好看。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長征隊又請了武裝部的軍人,指導行軍事宜,如何用行軍帶打好行李背包,如何走好行軍隊列,如何使用地圖,辨別方位,如何應付氣候變化,如何聯絡,使用急救包,在城鎮或野外注意事項等。至於怎樣打綁腿,怎樣打紅軍草鞋等,因為實在太複雜,時間短又嫌麻煩,大家都認為沒有必要,不願花費時間學,只好作罷。
走的那天,是乘坐地區糧隊一輛敞篷貨卡出發的,走旱路出川,經湖北利川到恩施,再定前路。我和父母去送行,送到盤砣石畔的汽車輪渡碼頭,排隊上船。或許年青人在一起熱鬧話稠,或許他們的眼光,早已穿過家鄉的山水,心,早已遙望著那未知的遠方,他們嘰嘰喳喳,說著笑著鬧著唱著,全然忘卻了親友的在場,沒有理會送別親人的悲傷。直到汽車上了渡船,他們才想起來,揮手向親友告別。待車過渡口,爬上對岸陳家埧公路,慢慢地遠去,消失在翠屏峰巒中,送別親人們才惆悵地離去。

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來京紅衛兵,鼓勵上千萬紅衛兵在全國大串連,雖然燃起了文革烈火,但也帶來許多問題。
其一是車船免費,哄搶擁擠,超載行駛,誤點誤事,使交通緊張,事故頻發。
其二是各地接待,免費食宿,外贈路費,使地方財政支出巨大,捉襟見肘。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是紅衛兵年輕幼稚,不識人心,初來乍到陌生之地,容易受人影響,上當受騙。他們經常被有心人利用,作為搞掉對手的工具,衝鋒陷陣的打手,或大搞階級鬥爭,打砸搶抄,草菅人命,或衝擊政府機構,阻礙正常工作。紅衛兵是過江龍,吃飽喝足,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留下了破爛社會,混亂秩序,冤假錯案,遺害無窮。
為了恢復正常秩序,黨中央和國務院,在年底時,又下髮指示,宣布停止全國範圍的大串連。紅衛兵小將們應該哪來哪去,回到原地,「就地鬧革命」。於是,各地撤除了接待站點,車船交通也不再免費,到1967年初,紅衛兵大串連終於停止,消聲匿跡了。
巴郎  記於20200325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6-10 18: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