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閑話142 - 《倫敦焰火》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雖然煙花爆竹(下面統稱「焰火」),不是英倫土產,而是來自於遙遠的中國的泊來品,但英倫放焰火的歷史卻是不短。
放焰火是為紀念蓋-福克斯(Guy Fawkes)及其同夥。他們信奉天主教,是一夥宗教狂熱分子。他們策劃宗教密謀,於1605年11月5日夜,在議會大廈地道內,堆放炸藥,試圖炸毀英格蘭議會大廈、刺殺新教徒國王詹姆斯六世和兩院議員。不料被人告密,陰謀敗露被殺,福克斯也成為火藥陰謀的同義語。
民眾為紀念此事件,於每年此夜,都燃放焰火,稱「bonfire night 」。按照傳統,人們燃起篝火,並在其上焚燒人偶。最初,是限定於5日當夜,但後來又有変化。從10月底的萬聖鬼節(Halloween )直到11月5日夜,時間延長到一周中任何夜晚。有時亦斷斷續續地延伸到11日夜,也即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日(Armistice Day),英國悼念陣亡將士紀念日。
自90年代中起,由於交通運輸便利,焰火價格便宜,且安全性高,開始逐漸地普及,深入普通民眾家庭,致使數量飈升,燃放時間延長。在沉沉的寒夜,月隱星稀,突然有連續地爆響,隨之天上布滿五彩繽紛色彩艷麗的焰火,對照如此強烈,該是多麼賞心悅目之事啊!而且除民眾自發燃放的外,也有官辦的,由倫敦各區或全國各縣郡組織,在11月第一個周末,廣而告之,約定俗成,且多為免費,故而看者如堵。雖說偶爾會有安全事故,但還是阻止不了政府及民眾煥發的熱情,照放不誤。
除了11月初的焰火外,有名的還有,10月底紀念印度的排燈節(Diwani)。以前還有所節制,但近年來卻是越發興盛極了。特別是在倫敦西部,那裡有許多印度後裔居住,也有兩座大型印度神廟,所以,焰火常常通宵達旦。今次,由於印度裔蘇納克(Sunak)當選英國首相,是開天闢地第一次。雙重喜慶,這焰火更是放得火爆,花團錦簇,好似人間天上。
最著名的還有除夕夜倫敦焰火。以前,也就是千禧年前,是沒有焰火的。民眾自發地三兩結夥地群集於鴿子廣場,在黑暗中耐心等待數小時,聆聽午夜時分,大本鐘響起的新年鐘聲。重頭戲是:當鐘聲響起時,成千上萬的人,都開始歡慶新年的到來。不管認識否,人們都開始相擁相抱,「free kiss」,法蘭西式的,互祝互賀。
新世紀來臨時,倫敦市政廳成立,才開始規劃,新年夜燃放焰火,與民同樂。先在鴿子廣場、旱冰場試行,都因場地太小而放棄。最終選址在臨近西敏橋市政廳這側江邊。這裡江面寬闊,江上舟船與岸上,可同時燃放焰火。而且視野開放,可容納上十萬民眾,隔岸觀望,安全性得到保障。後來,更是在市政廳旁邊豎立了70米高大的倫敦眼,將焰火置於其上燃放,增加了高度、廣度和深度,光照四野,耀眼生輝,使全倫敦大部份地域的民眾,都能直接觀看到,真正達到了全民同樂,辭舊迎新的目的。
巴郎 記於 2022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