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舊沙河夢》031。純潔幼年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覆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三一。純潔幼年
「三好學生」,是指德智體全面良好發展的學生。
智育,可以用成績來衡定,每門課程,三天兩頭地有小測試,每周有小考,每學期都有期中期末大考,每次的成績,都作為學生學習進步的參考。除了學校嚴抓教學質量和進度,老師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外,還有定期的家長會和家訪,與家長互通消息,商討防範措施,最大程度地發揮家長的協作監督作用,使學生煥發學習熱情,成績能不斷地提高,或始終保持在前列。
體育,雖然說先天因素很重要,如學生的體質和愛好與否,但也可以用成績來說話,來定量的。例如田徑和球類,跑步的速度和距離,跳遠的長度和跳高的高度,打球的技巧和分工合作等,都可反映出身體的爆發力耐受力彈跳力,以及身體的靈活性敏捷性反應性,以及準確判斷能力協調配合能力注重細節掌控全局能力等。
可是即使才高八斗,身壯如牛,但德育欠虧,卻是不行的。德育指的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行,在社會主義新中國,也就是要聽毛主席的話,跟黨走,才能當好共產主義接班人。只是德育,卻是很難用成績來打分的,也是很難製造標準來客觀地界定的。好和差,優秀和落後,往往是存在於人們的主觀感受中,而且還有界於兩者之間的灰色地帶,沒有截然的黑白分明,是不能象考試卷那樣去評判打分的。因此,在同學之間有個好口碑,特別是在老師處留個好印象,對自己德育的發展,是很重要的。要知道,三好學生的評定,印象分是必不可少的,沒有同學投你票,沒有老師的認可,想當三好學生,豈不是痴心妄想?
要在同學和老師處有個好印象,就得在班上有所表現,多做好事。比如說,教室清潔搶著做,掃地抹桌擦門窗;檢查校內路面,填平坑窪免人摔跌;定期檢查階梯欄桿木椅凳,勤加修理保持完好;清理房前屋后的污水垃圾,不使蚊蠅有隱藏之所,注重公共衛生等。比如說,汗珠滋潤禾下土,辛苦換得盤中糧。糧食來之不易,飽含著農民的辛勤勞作,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要合理地搭配粗糧和細糧,飲食要定量,吃飽就好,不要過剩,特別是注意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殘餚剩菜都要保留下來,作為泔水送給鄉下農民去餵豬羊。
首先,要純潔思想,提高覺悟。要以雷鋒同志為榜樣,鬥私批修,大公無私,甘當一顆小小螺絲釘,保障革命機器運轉正常。願做平凡一塊磚,只要黨和人民一聲召喚,哪有需要哪搬放。要加強學習毛主席語錄,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要立場堅定鬥志昂揚,對待自己的錯誤言行私心雜念,決不姑息養奸,要象嚴冬一樣冷酷無情,將其象秋風掃落葉一樣清除掉。另一方面,則要提倡樸素的階級感情,對自己的階級兄弟,對同一戰壕內的戰友同志,如夏天般火熱,如春風般和熙,樹立助人為樂新風尚。毛主席說過,要「毫不利己,專門為人」。我們要想方設法做好事,與人為善,從小做起,千萬不能走過場。不要嫌棄差生或落後同學,要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偷偷地送錢物給困難同學而不留名,認真指導解答學習中的疑難,在同學爭吵中作仲裁,化解矛盾握手言和,要把同學的進步當成自己的進步,鼓勵其繼續努力,再接再勵。
做好事,是沒有止境的,學校要做,回家后也是要做的。當然,幫助爸媽做家務,照顧年幼的弟妹,這些該做的事,不能歸入做好事的範疇。而是要向雷鋒同志學習,要助人為樂,與人為善,解急救困,不圖回報,弘揚我們民族優良的傳統道德,為社會的和諧進步而努力貢獻。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而眾人拾柴火焰高,組織起來力量強。於是以自願為原則,同學間互助合作結成幫對,按居住地組合各種小組,開展活動。
某個班級在三段有一個小組,將其住處附近的幾位孤寡老殘人列入名單,放學后或周末定期上門作家訪,照顧起居:擔水掃地做煤餅,煮飯做菜洗衣裳。自編自演歌舞節目,帶來陣陣歡笑,節假日扶著推著出門蹓躂,逛逛公園,看花紅柳綠,和暖春光。
65年,我家住在財稅家屬院里,附近的同班同學組成一個學雷鋒小組,有同院王愛平魚種場李萬清48隊羅萬榮等,幾乎每天放學后都要在一起做作業,學習毛主席語錄,討論學習心得。每周有一次或兩次,學習完畢后,就來到48隊至郵局那一段坡道,約有百餘米長。等在48隊轉彎坡道起始處,見有拉貨的人力架架車來,就有兩人分別拉起車兩側的縴繩,出力拉縴,其餘人則來到車后,幫著架架車伕,拉的拉,推的推,將車推過這段坡道。這種活看似簡單,其實不管是拉是推,都很費勁,要使出吃奶的力氣,掙扎得面紅耳赤,青筋畢露,大汗淋漓,最多只能堅持1個小時,10來輛車。
考慮到人小力弱,沙小與街道協商,由街道規劃組織各種社會活動,讓學生們走出校園,進行社會實踐,讓小小心靈經風見雨,茁壯成長。在街頭巷尾,為路人朗誦毛主席語錄,宣傳黨的政策;扶老攜幼過馬路,打掃清潔道路兩旁的衛生;維持街道治安,解答疑問,為會議活動跑腿服務。春天去荒嶺植樹,夏季巡視堤岸防洪,金秋支農去田野拾谷穗,深冬去擔沙揀石頭為修路之用。在街道組織的學習班裡,擔任「小老師」,為居民讀報寫信,並識字算數,做掃盲工作。節假日前,破除封建迷信,唱歌跳舞排練節目,宣揚革命思想,樹立社會新氣象。
時光攸忽,而今匆匆而過,已是幾十年,身軀佝僂,兩鬢霜染。雖然往事已是支離破碎,模糊不清,但是幼年時光卻是刻骨銘心,記憶的沉渣時而泛起,各色滋味,縈繞在頰內舌尖,是最難忘卻的。念叨著當年同學的名字,還依稀想得起當時的樣貌,及所處之環境。
幼年,就如一張白紙,毫無印痕,期待描繪新的書畫。心靈,恰似一泓山泉,清沏見底,難容點滴污斑,為了理想,努力向上。而今長大為人,卻身陷社會名利場,私心雜念大膨脹,再無綺麗夢想,再無追求熱情,回首舊事,卻是愧對稚童初心矣。
巴郎 記於20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