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人與日本人——中國的人際關係

作者:玉米穗  於 2016-2-3 01: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4評論

關鍵詞:中日文化比較

說明:本文來自邱永漢所著《中國人與日本人》。邱永漢是長期居住日本的台灣人,對中國和日本的文化及國民性都有體會和了解。在日本類似評論中國人與日本人區別的書籍很多,不少帶有明顯偏見,有價值的觀點卻不多。邱永漢的不同。有他較獨特的觀點。原文是日文寫的,章節多,篇幅也較大。我挑選其中章節翻成中文。翻譯時在保留原意的前提下有所刪節。
 
 如果說日本社會是以「會社」為單位構成的聯合體,那麼也許可以說中國社會是靠人際關係構成的人際關係社會。人際關係社會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互連接而構成的社會,這種相互連接的關係往往超越組織而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國人的派系並非(如日本那樣)限於組織內部,而是超越組織相互連接的。

 比如,假如你為了申請必須的許可證去政府機關,如果沒有什麼人給你的介紹信,那麼在窗口排隊,按順序排隊辦理本該是理所當然的,但往往等很長時間不算,還會遭受冷遇看對方臉色,有時還會被刁難說:去把這個材料補來,那個材料補來,將你打發回去。好容易將材料湊齊回到窗口,又被說:「去那邊等著」,一等老半天。看看讓你去一邊等著的人自己在幹什麼呢?抽抽煙,喝喝茶,與同事瞎聊聊,時或漫不經心瞟一眼桌子上的文件材料,總之,其實沒幹什麼正事。自己忙的要命,沒有時間卻不得不心急火燎地在這裡等著,看到對方如此心不在焉,不禁會怒上心頭,忍不住要發作起來,又趕緊對自己說「等等,再等等,一旦在這裡發作起來,就完蛋了」,硬把怒氣咽回肚子里去。

 同樣的場合,倘若是中國人的話就立即會另想辦法。知道在這裡傻等沒用,他們首先會通過親朋好友想法尋找與該政府機構辦事員說得上話的關係。找不到這樣的關係的話,他們就會想法打探出辦事員的住處,到了晚上,帶上煙酒水果籃之類的,將自己的名片也附在裡面,送去辦事員家。到了第二天再去辦事時,遞過相同的名片,對方就會「哎呀,哎呀,快請坐」,拿出椅子來讓座,然後十五分鐘都不用需要的材料都給你搞定了。這樣的事情在中國算不上賄賂,只是為了讓事情順利辦成的潤滑油而已,中國人誰都會這樣想。

 如果是更麻煩些的情況,比如申請那種如果沒有較高地位的人的幫忙搞不定的許可證,上述的泛泛之交就顯得力不從心了。這種時候就需要找出與權利者關係密切的人,通過這個人去打招呼疏通關係。哪裡都一樣,中國的政府機關里也一定都有派系。哪個人屬於哪個人哪個派系的人,那種關係都是很分明的。在這種組織構造里,沒有有關係的人的引薦提拔出人頭地是不可能的。所以最穩妥的辦法是找到那個權力者所屬派系的上級關係,通過他(她)去事先打招呼。當然下級人員疏通也是可以的,只要能說得上話的,那麼事情就會好辦了。

  中國社會基本是由這樣的人際關係相互連接的,中國人稱之為「關係」。關係好,則什麼事情都能順利進行,沒有關係則到處碰壁,寸步難行。有需要交涉解決的問題去政府機關,如果沒有關係,辦事員就會做出公事公辦的樣子,一本正經。問他什麼都會說規定如此,沒有辦法。「法律就是這樣規定的,你這個不符合法律規定,很難啊」

  但是如果有關係打招呼的話,事情就會迥然不同。因為認為是自己人,就會告訴你:「法律雖是這樣說的,你不妨可以這樣去做,我會想辦法給你搞定的」,還會教你竅門說:「一次全部申請的話,會有麻煩的附加條件,不妨分三次一點一點地申請,這樣對政府機關來說,審批通過就會容易」,如此這般,從最初開始就教你如何鑽法律的漏洞,幫你把事情搞定。辦事人員是你的朋友還是毫不相干的陌路人,結果大不一樣,所以在中國,想要做什麼事情的話,一定要想方設法找到「關係」。

  說一段我本人經歷過的往事。很多年前,台灣有一家信用社倒閉在社會上引起反響。這家信用社行將倒閉前,台灣銀行給其融資幾十億,使之能夠還清了一些政府高官和與銀行有關係的人物們的存款。這件事被我所擁有的一家雜誌社的記者得到了消息。因為有了獨家消息,記者們興高采烈,躍躍欲試,在即將發行的下一期雜誌里寫有當時的行政院長與此融資有所瓜葛的報道。由於那份雜誌讀者多,而且在社會上有信譽,行政院長覺得壓力很大。我住在東京,對於雜誌的編輯事宜並不直接過問,有麻煩事情的時候,才會找到我。

  每月一次回台灣的我剛到台北機場,立即有傳話給我,讓我給某部長和某銀行行長打電話。那兩位是我平日里關係很好的朋友。「發生了什麼事情了嗎?」我打電話問他們。果然是為了雜誌上登載的那篇報道,「已經印出來的那些沒有辦法了,今後的可否想法手下留情?這是秘書長無論如何請求老兄幫忙的,請給我個面子吧」兩個人異口同聲都這樣說。如果雜誌上所登載的報道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作為雜誌發行人的本人恐怕會被起訴名譽損害的吧。如果是日本官員,哪怕是有根據的事情說類似的話,他們也會去法庭控告。但是,中國人絕不這麼干,隨便控告,或者禁止雜誌發行的結果,只能使輿論弄得更加不可收拾。如果不想使風波變大,而使事情順利解決,就只有在檯面下將事情搞定。為此,人際關係就是最行之有效的,而對此中國人也是最瞭然於胸的。

  上述經驗使我對中國社會由人際關係所組成更加有了切身體會。雖說如此,他們怎麼清楚我與誰的關係親密,與誰是怎樣的關係呢?在中國的政界或者官場里混,為了出人頭地,自己的頂頭上司不用說,對長官們的人際關係沒有透徹了解的話是行不通的,這一點,通過我上述的例子也能了解。中國人會把這種人際關係仔細調查清楚,為了與權力者傍上關係,還會向上司們的子女,兄弟姐妹,甚至妻子的兄弟姐妹親戚們伸出觸角。周圍的人為自己子女們開闢聚財和構築地位的道路,權力者沒有理由不高興的吧。

  這樣的事情與資本主義或共產主義的體制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在中國人中常見的。蔣介石即使沒有那個意思,周圍的人也會擁立太子而使蔣經國繼位。蔣經國如果不曾對內外明確宣布說他之後蔣家後代將不會繼承他的位子,從而主動斷絕了那種可能,那麼恐怕他周圍的人即使不把他的長子蔣孝文或次子孝武推上大位,也會擁立經國的胞弟蔣緯國繼承衣缽的吧。蔣經國洞察時事,知道世襲制已不合時代潮流,故決心親手推動由上至下的民主化。但即使是像蔣經國那樣傑出的政治家,也不能避免其子女被嬌慣,在他生前,他的兒子們是怎樣的飛揚跋扈,父親過世后,他們又是怎樣的命運,只要是台灣人,誰都知道的吧。

  像台灣那樣巴掌大的地方,權力者的後代們或佔據官場高位,或弄個中央銀行總裁噹噹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的。即使不當官,掌控飛機場的免稅店特權,或壟斷電力公司煤炭供應的特權,或者其他公共事業的肥缺等等,總之,在利益和權利的周圍總是由這些權力者的後代們佔據著。他們被稱為太子派或太子黨,隨便怎樣飛揚跋扈為所欲為,別人也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看不見。當那些權力者死去之後,太子黨們也隨之離開權利和利益,但其實早已構築起了龐大的財產。這樣的方法,將其視為不再有世襲制之後的當權者們利用人際關係斂財聚財的手段是沒有錯的。

    這樣的「鍊金術」即使到了共產黨的天下,也沒有改變。如果以為革命將過去的惡習一掃而光了,那不過是個笑話。太子黨們的猖獗變本加厲,改革開放后已具有國際規模。看看那些國家領導人的子女們所佔據的政府部門的要位,看看他們在北京上海海南島等地的忘乎所以為所欲為,連日本的媒體都時有報道,但並不見他們被追究起訴。因為中國人會擔心一旦較真起來今後不知什麼時候自己就可能遭受報復,從傳統的智慧中總結出的明哲保身是中國人在這種場合的做法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6-2-3 03:55
陋習根深蒂固!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6-2-3 09:31
只描述了現象沒有觸及根源。

根源是,它仍然處在'氏族'或'村落'的階段,所以它只有social,卻無society。
回復 玉米穗 2016-2-3 15:24
fanlaifuqu: 陋習根深蒂固!
是那麼回事。呵呵。
回復 玉米穗 2016-2-3 15:24
舌尖上的世界: 只描述了現象沒有觸及根源。

根源是,它仍然處在'氏族'或'村落'的階段,所以它只有social,卻無society。
舌尖兄說得對。呵呵。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15: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