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張宗祥的孩子們

作者:曉田  於 2021-5-5 10: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類|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張宗祥的孩子們
曉田
作者按語:在整理和組織此文的過程中,張宗祥最喜愛的外孫女張佐(小佐兒)給予了資料協助,她自出生后的整個童年一直陪伴在外公身邊,所有照片亦均由小佐兒提供,在此一併致謝!

1961年張宗祥與家人在杭州寓所,小女孩就是在大人堆里長大的張佐(小佐兒)
    
       2020年是一代國學、書畫、教育宗師張宗祥去世55周年,在杭州孤山上具有厚重歷史底蘊的文化重鎮-西泠印社,為他舉辦了以『先生歸來』為主題的系列紀念活動,以緬懷這位在中華文化領域裡永遠都不可或缺的西泠印社建社117年來的第三任社長,也是西泠印社第三次以『先生歸來』為主題紀念該社先賢的活動之一。在浙江海寧的『張宗祥故居紀念館』舉行了《張宗祥先生紀念文集》的首發儀式。今年下半年,二十多冊的《張宗祥全集》的新書發布會和學術研討會也將在海寧舉行。
    對被稱作國學巨匠的張宗祥,他在文化學術和書畫藝術上的傑出貢獻和歷史地位,以及他非凡的人生旅程,多年來已被各界充分肯定並推崇備至。但人們對張宗祥眾多孩子們的人生境遇卻鮮為人知,其實張宗祥的孩子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歲月崢嶸。
    張宗祥的夫人叫王淑英,比丈夫小14歲,雖然出生清貧人家,但卻秀外慧中,婚後在張宗祥循循善誘下,不僅能識字斷文,而且既上得了廳堂,也下得了廚房,能燒一手好菜,甚至家人的衣服也由她自己裁剪縫製。王淑英在1951年就去世了,安葬在杭州南山陵園,張宗祥在那時就在夫人的墓旁給自己留了一方穴位,為生后能和夫人長相廝守,再續前緣。

在張宗祥去世50周年時,到他和夫人墓前致意的人流絡繹不絕

張宗祥筆墨真跡

張宗祥的宋抄本影印
    
      王淑英一生共為張宗祥生下九個孩子,但不幸其中老二、老六和老七幼年夭折,其餘六位三兒三女依然按九個孩子的順序排列。他們均在張宗祥夫婦言傳身教的載培下,接受了良好的現代教育並各有所長,但卻沒有一人繼承父親的衣缽。

著名畫家葉兆豐的畫作《張宗祥和四庫全書》

(一)
      老大是女兒,叫張珏,生於1914年。1936年畢業於美國浸信會創辦的上海滬江大學工商管理系,由於學校是以全英語授課,而她又從小耳濡目染受到父親的國學熏陶,所以中英文功力俱佳。

張宗祥和王淑英1917年在北京寓所, 大女兒張珏三歲

張宗祥長女張珏

     張宗祥一生寫詩賦詞無數,但他在50歲之前的詩詞作品從不留底稿,有些僅憑腹稿即就。於是張珏大學畢業后,以她超強的記憶力和紮實的國學功底,悄悄將父親不少面臨流失的詩詞抄錄下來,予以保留,其中珍貴的詩作《哭周豫才兄》就是這樣被留存下來的。張宗祥在《不滿硯齋稿》一文中這樣寫到:「予詩向不留稿。珏女既長,略將其所見者錄之。然亦十存一二而已。己卯冬,珏女自滇至渝,攜有此稿,而予又長日無事,因手錄之。紙則同兒自白沙購來者。其中諸詩前後倒置,懶不整理……奔走萬里,硯石獨一折角泥相從。前人銘之日『不滿』,即取以名此稿。」可見,為將張宗祥的文稿儘可能趨於完整,張珏功不可沒。

張珏生前將父親給她的書信都保存了下來

    1949年7月正在杭州大學教授英語的張珏經同學、著名翻譯家和出版家鄭安娜(著名隨筆作家馮亦代之妻)介紹到宋慶齡創辦的中國福利會總會做外籍顧問的秘書,宋慶齡在上海期間張珏也曾到她身邊為她處理一些文字工作。由於她才學出眾又貴為單身,深得宋慶齡的青睞。

張珏(前左二)和宋慶齡及其他工作人員合影
       
    從1963年4月起張珏作為宋慶齡專職文字秘書長期在她身邊工作,除了在父親張宗祥病重期間,張珏回到杭州大學繼續教授英語以兼顧病中的父親。當1965年她在父親去世一年後重新回到宋慶齡身邊時,宋慶齡見到她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要不是1964年因為你父親病重,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你走的。」可見宋慶齡對張珏的信任、倚重和對前輩文化人的敬重。
    由於宋慶齡不諳中文,所以她的中文書信和文件均由張珏代筆,而她倆之間大多是用英語或上海話交談。文革期間,宋慶齡變得少言寡語,雖然她倆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但為了避免被監聽,宋慶齡常常會將紙條夾在張珏房間的門縫裡,用英文寫上一些自己心中的鬱悶和看法,以此作為彼此的內心交流。
    張珏是在宋慶齡身邊工作和生活時間最長的一位文字秘書,相互十分信賴而又親密,情同姐妹知己。她一直陪伴宋慶齡走到1981年5月的生命終點。並得到宋慶齡的生前特准,張珏回到上海后住進了陝西北路369號宋家私宅,如此深宅大院僅她和保姆兩人居住。她就是在這幢西式花園大洋房裡,靜靜地完成了十萬字長篇回憶錄《往事不是一片雲》,清新、細膩、平實、詳盡地記錄了宋慶齡生命中最後15年的人生旅程。

張珏(左一)陪伴宋慶齡到生命終點-亦親亦友

    也是在這幢房子里,張珏寫下了《女兒眼中的張宗祥-談談父親多方面的愛好和成就》,從學術探究的角度介紹了父親畢生除了整理校勘古籍之外,還涉足詩詞、書法、繪畫、戲劇、醫學等諸多領域,不僅愛好,並且成就卓著。此文為後來的張宗祥學術研究者留下了十分珍貴的研究線索。
    張珏於1998年去世,享年84歲。她一生孑然,無兒無女,她的九妹就將自己從小環繞外公膝下長大的大女兒徐佐(昵稱小佐兒)過繼給了大姐,並改姓張。小佐兒成年後從杭州來到上海工作,一直陪伴這位上海姆媽。張珏的一生深受兩個偉人的真情眷愛,也算不虛此生。她在回憶文章中寫到父親在彌留之際曾對她說「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這十二個字影響了張珏以後的整個人生。

(二)
       張宗祥的大兒子叫張仲(老三)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抗戰時懷著一腔愛國熱血加入了由美國陸軍航空隊退役飛官陳納德組建的『飛虎隊』,並駕駛過二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即著名的「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既是一條地理和氣象條件十分險峻的航線,也是在美軍援助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中極其重要而又功德無量的空中運輸線。在「駝峰航線」存在的三年裡,共有1500架飛機墜毀,2000多名飛行員獻身在這條航線上。
     1949年8月,隨著一紙《別了,司徒雷登》的文告,也讓張仲在不久后懷揣20港元攜妻女告別故土去了香港,只有九妹帶著一隻大西瓜去上海火車站為大哥送行,當時張仲淚如泉湧,他知道這一別,可能此生就再也回不到他曾經用生命捍衛過的那一片土地了。

事業有成的張仲和港督英政府官員在酒宴上

    張仲到了香港后舉目無親,一頭扎進修車廠打工,開始了社會最底層的生活,他太太由於受不了那一份苦日子而跟著人家有錢人走了。但是憑著張仲吃苦耐勞和聰明能幹,很快獲得了一起打工且比他早些年來港的女工友的好感,後來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她拿出自己的存款和張仲一起打拚,從做房地產起家,靠不斷的累積和擴展,終於在香港打下了一片天地。張仲文武兼資,略通拳術,崇尚狹義精神,所以他在發達后從不吝嗇資助有需要幫助的朋友和後輩,出道前的影視巨星成龍便是其中一位,當時成龍隔三差五都會去張仲家探望。

張宗祥的大兒子(老三)張仲在香港和還沒出名的成龍
張仲還是個造詣不淺的京劇票友

張仲還常客串京劇角色

    後來張仲一家移民加拿大發展,專門買下老舊的洋房別墅,經他重新設計裝修后再出售,十分受買家歡迎,因此名聲大噪。他設計裝修的房子不僅上過加拿大的專業雜誌,還得過大獎。由於礙於歷史原因和顧慮國內家人的安全,張仲始終沒有回過大陸。但是在加拿大家的客廳里卻一直掛著父親的大幅畫像,而且他在海外如果看到父親的筆墨流於市場,他都會出高價買下,可見在他心中對父親的那一份敬仰、思念和牽挂。

張仲在加拿大的家中的客廳里始終掛著父親的畫像

    1987年,九妹和丈夫專程去加拿大看望這位已經35年沒有謀面的大哥,真是悲喜交集。張仲盛情安排小妹和妹夫暢遊美加兩國,以表達對他倆長期照料父親為兄盡孝的那份感激之情。2013年已經98歲高齡的張仲故世在異國他鄉,按照他的遺願,其妻帶著他的骨灰回到家鄉,安葬在浙江海寧老家的墓園,算是魂歸故里了。

(三)
      老四是張宗祥的二女兒,叫張璇,她從輔仁大學附屬女子高中畢業后即在農民銀行工作。結婚後,因丈夫是土木工程的專家,於是跟隨丈夫四處安家,他們在大慶油田安過家,在荊門油田安過家,也在······,於是她就在家相夫教子,最後晚年安家定居在了北京。張璇於2011年過世,享年94歲,也是高壽。

年輕時的張璇(老四),張宗祥次女

晚年時的張璇依然雍容華貴

(四)
       張同是張宗祥的次子,因排行老五,於是他給自己起的筆名叫阿五,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一生從事過新聞、翻譯、漫畫和教育工作。張同的經歷和身份有些神秘,三十年代中,他在復旦大學讀書時就因同情革命而加入了中共地下黨並有一次被當局逮捕的經歷。
    那天正好八弟帶著年幼的九妹在街上玩耍,突然看見遠處張同由軍警押著走來,九妹一急就「五哥、五哥」叫了起來,八弟馬上機警地捂住九妹的嘴。當張同和八弟擦肩而過時,迅速輕聲說了一句英語「Go home to tell dad now.」張宗祥得知后,立馬通過他的學生、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疏通后將張同保釋。張宗祥對孩子們的政治傾向,除了出於父母的關愛,提出必要的警示外,從不橫加干預。

張宗祥的次子張同(老五)和妻子(早期同盟會康心如後人)

    張同獲釋后並沒有脫離中共地下組織,而是更隱蔽了。1940年他大學一畢業,便因成績優異和得天獨厚的社會人脈關係,順利加入了在重慶的美國新聞處工作,也為中共在這一敏感機構里埋下了一條暗線,當時正處抗戰時期,重慶是民國政府的陪都。抗戰勝利后,張同奉調先後在武漢和北平的美國新聞處任處長助理,深受上司的器重。

張同和他的自畫像

    中共建政后的1950年,張同被秘密安排轉輾到達香港,並繼續服務於在香港的美國新聞處,而且被提升為新聞組總編輯。在去港之前家人都不知他的行蹤,等一切都塵埃落定,中共相關組織的領導才告知張宗祥兒子的下落,在以國家利益面前,張宗祥表示:「一切聽從組織安排。」由於敏感的雙重身份,張同從此不再被允許回家,甚至1965年張宗祥去世也不能回家奔喪。
    1977年張同從美國新聞處的職位上退休,當時他59歲,在為美國新聞處服務長達37年的漫長職業生涯中,他究竟肩負著何種特殊任務,又是如何避危就安的,他周圍至今無人知曉,今後可能也不會有人知曉。

張同和他的孩子
    之後他出任香港樹仁學院新聞系主任,並在香港理工學院、香港城市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廈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但他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次復旦大學校慶時,才作為校友被邀請回過上海一次。

晚年的張同和孩子們

    2009年張同在香港去世,享年91歲。但是至死,他那敏感的真實身份依然沒有被公開,如果哪一天他的檔案被揭秘,那將是怎樣的一段傳奇人生呀,也許永遠都不會有謎底。

(五)
       前面提到的八弟就是張宗祥的三子張兆,他是張宗祥三個兒子中唯一留在大陸的,雖然他的傳奇經歷並不比兩位兄長遜色,但他卻在1949年後內地歷次莫名的政治運動中蒙受重重磨難,最終沒能像兩位兄長那樣享有喬松之壽,1991年去世僅69歲。
    張兆曾先後就讀於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在1942年國難當頭的抗戰關鍵時刻,滿懷愛國熱情的他依然加入中國遠征軍,成為與美英盟軍間的翻譯官,受銜文職少校,並經印度進入緬甸作戰。在著名的慘絕人寰的野人山戰役中,全軍二萬多人被日軍包圍,死傷慘重,最後僅二千多人突破重圍得以倖存。張兆就是其中一個,當時他自駕一輛美式吉普車急馳於野山叢莽中得以脫逃。但在逃亡途中被日軍戰機轟炸擊傷兩處,后被送往印度加爾各答遠征軍後方總醫院治療,取出了擊中腰部的彈片,但留在眼鼻上小彈片卻一直沒法取出。

張宗祥三子張兆年輕的不同時期

    1944年張兆經「駝峰航線」返回重慶,並退役入農民銀行工作,1949年中共建政后即轉職至中國人民銀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像張兆那樣有過國軍軍官經歷的人是無法在當時的那片紅色土地上安身立命的,即便曾經是一個甘願付出生命代價的愛國熱血青年。
    五十年代以充實教師隊伍的名義,張兆被調離央行,先後在上海的上海中學、遵義中學、天山中學任高中物理教師直到退休,這種調動顯然就是一種政治懲貶。在文革中更是被學校的紅衛兵整得死去活來,只能死裡逃生,那時九妹夫雖然自身難保,但還是冒險將張兆藏到浙江塘棲的一個要好朋友家中。可是他躲了一段時間后想出來看看,結果在杭州火車站被紅衛兵抓住,後果可想而知。
    儘管張兆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對待,但他退休后卻主動先後赴雲南西雙版納、寧夏永寧參加支邊教育工作,這表現出的是一種何等的崇高思想境界呀。

老年時張兆的不同時期

(六)
       張宗祥的幺女就是前文中多次提到的九妹,叫張玖,她是張宗祥目前唯一鍵在的孩子,今年94歲,她早年自浙江商學院畢業后就在浙江商業廳工作一直到退休。
    張玖是在父親身邊生活時間最久,見證父親整個晚年生活的孩子。張玖在1957年和浙江富商、絲綢大亨徐吉生之孫結婚後,雖然徐家在杭州也有深宅大院,但依然住在父親的家裡,以便就近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

張宗祥晚年是在幼女張玖和女婿家的宅院里度過的

    後來在1961年由於市政建設規劃的要求,張宗祥住的房子需要動遷,政府給了多處房子供他選擇,但都不盡滿意。於是小女婿就主動請老丈人去他的私家老屋看看,如果滿意就搬去那裡住。張宗祥看后十分滿意,小女婿的私宅不僅房屋寬敞,還有前後院落,而且位於小巷深處,相當安靜。張宗祥在這裡安享晚年直到四年後去世。由於小巷很狹窄,車子無法駛入,而前去看望張宗祥的都是些達官顯要,他們的轎車都必須停巷子口,下車徒步進入。張宗祥曾對前來看望他的浙江省省長周建人(魯迅之弟)打趣說:「我這裡是最公平的地方,軍民到此,一律徒步。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張宗祥在杭州寓所作書,小佐兒整日承歡膝下、耳濡目染

張玖在2015年張宗祥紀念活動上,左為西泠印社當時的名譽社長劉江
    
      張玖的人生看上去還算平坦,但張宗祥去世一年後文革開始,因丈夫掌管過家族企業,她也理所當然地成為資本家太太而蒙羞,一家人從自家的深宅大院里被掃地出門······那將是另一段故事的延伸。在這裡我們還是祝願張玖老太太愉快地過好當今的每一天,100歲其實並不是遙不可及。

張宗祥今年已94歲的幼女張玖(老九)2015年在參觀父親逝世50周年主題展

後記:行文至此,只能算是將張宗祥孩子們的生平簡單地介紹給讀者。如果把他們的故事都挖掘出來,一定會像小佐兒說的可以拍成電視連續劇,而且不止五十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8: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