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八卦與傷寒論》一:從乾卦八宮,看六經循經傳變

作者:蘇小白  於 2016-11-14 05: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八卦與傷寒論》|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傷寒論, 八卦

從乾卦八宮,看六經循經傳變

 

 

易經有八卦,每卦有八宮,八八六十四,共有六十四卦也。

這裡,我們為了談八卦與傷寒論之關係,只取乾卦一卦八宮變化來舉例言。下邊來看,乾卦八宮: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1.png乾為天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44.png天風姤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33.png天山遁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12.png天地否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20.png風地觀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23.png山地剝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35.png火地晉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14.png火天大有

 

乾為天,乾卦第一宮為乾卦,乾卦象為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1.png

其卦像是由六個陽爻組成。所謂爻,有陰陽之分,陽爻為 ;陰爻為—  —。

乾卦第二宮為天風姤卦,其卦象為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44.png

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還是先分析其卦象,所謂姤卦,是上天下風組成,上邊天卦為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Red1.png

下邊風卦為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Red5.png

 

為什麼天卦為乾,風卦為巽呢?、

原來這是先民將八卦依次代表了天地山澤風雷水火而矣。乾為天、坤為地、艮為山、兌為澤、巽為風、震為雷。

 

然後,我們接著看姤卦象,只是最下邊那一爻,也即第一爻為陰爻,其餘全部為陽爻。相比於第一宮乾宮卦象來言,也是只有第一爻在變。這個要記清。

 

接著,我們看乾卦第三宮,即天山遁卦,遁卦象為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33.png

這又是什麼道理?我們還是來看卦象,顯而易見,天山遁卦象相較天後姤卦象來言,第二爻也在動,即由原來的陽爻變為陰爻了。

 

下邊,就依次類推: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12.png天地否,第三爻在動;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20.png風地觀,第四爻在動;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23.png山地剝,第五爻在動。

 

前邊,連上乾卦,乾卦八宮,已達六宮卦了。

 

再往下,就是第七宮;要動最上邊那一爻,即第六爻。

 

這一爻萬不可動,一動,全卦皆陰爻,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主卦,坤卦。乾卦已死,坤卦當生。生死事大,不可再動!所以,有七天一周,周末休息一說。這,是全世界公認的生命活動節律。這時卦已變到第六宮,要到第七宮,怎麼變?再往上邊變,就要死。第六爻一動,石破天驚,改天換動,那最上邊一爻為天,天不可破。也可謂宇宙之極點,極點不可破,不可動。一動,整個宇宙就會改變!這,就是大規律。那怎麼辦?若不想死,就要生,決無第三種選擇,怎麼生?怎麼動才能生?中國先人就是聰明,高智慧就表現在這裡了,——讓第四爻再動!變成了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35.png火地晉

 

古人稱這一卦為遊魂卦。何謂遊魂?就是魂靈將要脫離軀體,又沒脫離軀體之間,像一縷遊絲輕輕盪揚,很有一點「魂游虛墓之間」的意思。也就是說,人是將死未死,又勉強活著。

 

接著,再往下動,怎麼動?是內卦,全部復原為乾卦,即為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14.png火天大有。此卦號為「歸魂卦」,說明將死之人又已復生。生命周而復始,卦卦周流不息。

 

 

然後,我們再來看《傷寒論》中的六經病證傳變規律。

 

諸君知道,《傷寒論》是講六經辯證。

六經依次為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和厥陰經。六經為病,傳變有途,一曰循經傳,二曰陽經直傳陰經,三曰直中陰經。這裡,我們僅舉六經循經傳,來談一些八卦思想對傷寒論作者張仲景的影響。

 

《傷寒論》第一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提示其人已得了傷寒病了。也即太陽病。接著怎麼辦?

第五條云:「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第六條云:「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傷寒中人,一日過去,人得了太陽病。這可以看作是乾卦第一爻在動。每一爻可以當作每一經,卦有六爻;體有六經。六爻變,卦在變;六經傳,病在變。現在第一爻動了,也就說明乾卦到了第二宮,卻天風姤卦。若此時,脈靜,也就是脈像不發生變化,第二爻不動,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心煩喜嘔者,少陽病也;躁煩者,陽明病也。「脈數急者」,也在提示脈像已改變,病在變。到底是傳入陽明或少陽,要具體來辯脈證,不可拘泥。但有一點,太陽病在變,在往下傳。若按張仲景《傷寒論》論六經順序來言,病當傳入陽明。這時,我們看卦象,也即第二爻在動。乾卦第三宮形成,即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33.png天山遁。

 

我們依次類推:

乾卦第四宮,第三爻動,為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12.png天地否。此時,病當入少陽。

 

乾卦第五宮,第四爻動,為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20.png風地觀。此時,病當入太陰。

 

乾卦第六宮,第五爻動,為 http://www.quanxue.cn/imgYiJing/gua23.png山地剝。此時,病當入少陰。

 

接著,若病要傳當入厥陰病。厥陰病,變化無端,寒熱雜錯,相當難辯難治。一部《傷寒論》,最為厥陰病難以把握,厥陰病篇也零亂不堪,並無確切病證與療法。這一切,都說明厥陰病相當難治!病到厥陰,死症多矣。而此時,卦象再要往下變,就要動第六爻。六爻動,地天山搖,天翻地覆。乾卦變坤,陽轉入陰,一生一死也。

 

若第六爻不動,根據上邊乾卦八宮六爻的變法,則要動第四爻。

 

第四爻,為何?太陰之徵也。

太陰為何?太陰脾也。脾為後天,後天得氣而動,說明脾土復甦,生機有望。這時,若厥陰病有胃氣恢復,病就會向好的一面發展了。

 

通過以上乾卦八宮六爻之動與六經病證循經傳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傷寒論》與八卦思想可謂息息相通矣!

 

 

2016/11/13,磨硯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1 07:3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