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楊子華
楊子華,南北朝時期北齊著名畫家。是北齊世祖高湛的愛臣,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善畫人物、鞍馬,也畫龍、畫牡丹。據傳他「嘗畫馬於壁,夜聞蹄嚙長鳴,如索水草」;又在紙上寫龍,「舒捲輒雲氣縈集」,世祖高湛甚重之,使居禁中,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他的畫風,極為唐人推崇。初唐閻立本對其尤為讚佩,曾評介道:「自像人已來,曲盡其妙,簡易標美,多不可減,少不可逾,其唯子華乎」蘇軾面對楊子華所寫的牡丹,也曾發出浩嘆:「丹青欲寫傾城色,世上今無楊子華。」
楊子華代表畫作,為《北齊校書圖》。
這幀畫作,原作已失,現為宋代摹本,縱29.3厘米,橫122.7厘米,這圖卷所畫的是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和文士高乾和等11人負責刊定國家收藏的《五經》諸史的情景。據宋人題跋,原為楊子華作,水墨著色,橫卷,卷首畫一少年側立,捧經書閱讀;一學者坐交椅上執筆書寫,侍從二人托紙硯;一人執書卷,身後女侍二人。中段榻上團坐四文士,二人執筆校點,一人移身榻邊讓書童穿靴,欲起身離去,並回首與另一背坐撫琴文士招呼。撫琴者轉頭牽帶挽留,不小心碰倒果盤,果子散落。榻上另雜陳果盤,酒杯,投壺,琴具,圓足硯等物什。榻側及榻後有五位女侍,或展書或抱幾或擁衣囊或提酒器,姿態不一,悉心侍候。卷尾畫二馬,一灰一黑,馬眼靈動,或扭脖或靜立,皆由一人牽引,馬前有一人拱手執鞭,似等主人回歸。整幅畫的精妙處,在畫卷中部。以線條勾出衣衫輕薄透亮,顯襯出主人公風度瀟洒,儀態不凡。尤其是將二文士臨別時招呼挽留,打謔牽衣,這一動景,倏然定格,滿紙生意,悠然出脫。似聽嬉聲,如聞喚語,十分有趣。賞到此處,心生嚮往。
若為其中人,
半晌也意足。
如今骯髒世,
到哪尋凈土。
2008年8月 北京菜根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