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保爾·海澤
近幾天,一閑下來就讀德國著名作家、1910年度諾獎獲得者保爾·海澤的小說。保爾·海澤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德語作家。
保爾·海澤的抒情詩曾在學生時代讀過一二,因為其時鐘情詩歌的緣故,對這位偉大的「慕尼黑作家集團」的著名作家的戲劇特別是名聞世界的中篇小說作品,卻是很少問津。保爾·海澤之所以能得到諾獎,其重要資本便是其獨具特色的中篇小說。
在中篇小說創作上,保爾·海澤有其獨特的創作理論,那便是:獵鷹理論。所謂獵鷹理論之中的「鷹」是典出於卜伽丘的《十日談》:「費得里哥為一位太太耗盡了家財,總不能獲得她的歡心,從此只得守貧度日。後來那位太太去看他,他把自己最心愛的一隻鷹殺了款待她,她大為感動,就嫁給了他,並且給他帶來了豐厚的陪嫁」。其理論要求作家時刻向自己提出問題:「我的『鷹』在哪裡?那使我的故事區別於其它成千上萬篇故事的獨特之點在哪裡?」。在這一理論的作用下,保爾·海澤的中篇小說幾乎篇篇都有自己的「鷹」即獨特點。同時,也正是在這理論指導創作之下,使保爾·海澤墮入唯美主義與形式主義「為藝術而藝術」「純藝術」的美學理想中去。
在這次閱讀中我重點讀了保爾·海澤的《犟妹子》、《特雷庇姑娘》和《台伯河畔》等三篇小說。
《犟妹子》與《特雷庇姑娘》這兩篇是歌頌純真愛情的,其中《特雷庇姑娘》有些傳奇色彩在裡面。而《台伯河畔》則是歌頌真摯友誼的作品。前兩部作品的共同高妙之處便是在刻畫女性之上的高超手法。作家筆下的犟妹子勞蕾拉之犟,是活生生的。試看作家寫她在與自己明明心愛的男子安東尼的一些對話「誰知道自己將來怎麼樣呢?就算我會改變主意,可這跟你什麼相干?」「難道我答應過你嗎?你自己頭腦發昏,又關我什麼事?你有什麼權利,要我跟你好?」。這些話語,真真切切地表現了勞蕾拉的犟勁。作家還通過勞蕾拉的「狠狠地咬了他一口」與跳河這樣的細節來刻畫女主人公的犟,使讀者觀後印象深刻。作家筆下的特雷庇姑娘的對愛情執著也是非同一般的。特蕾庇姑娘費妮婕與自己相別七年的愛人菲利普再度重逢時,作家通過費妮婕讓菲利普喝「愛葯」和菲利普一心要走出特蕾庇最終落下懸崖費妮婕姑娘將他背出谷底等等一系列傳奇筆法來表達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與專一。《台伯河畔》則是描述了特奧多爾與雕刻家比安基的真摯友誼。
讀保爾·海澤的作品所收穫的是,怎樣通過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內心活動。作家對人物語言的描寫可謂高超絕倫。這在《台伯河畔》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整篇作品,幾乎大部分就是人物對話與人物的自言自語。但是保爾·海澤的小說作品實在是離生活離現實太遠。故而缺少感撼力與共鳴。讀完之後,就象欣賞一件塑料花,雖然美,卻不能聞到很深地打動內心的香氣。
2003年 放鶴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