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經方與兵法(3)

作者:蘇小白  於 2015-12-2 02: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方與兵法|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1評論

經方與兵法(3

 

 

倘若臨床上,對於某些病患,一時間許我們辯證困難,怎麼辦?

 

《三十六計》第13計打草驚蛇,可用之。

所謂打草驚蛇,按我私意,那蛇定然是存有的,只是被亂象「草」所掩蔽,不妨對著「草」打之,以觀「蛇」之動向,然後追治之。

 

這「打草驚蛇」之計,竟也類似於仲景先師《傷寒論》第13條「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這條經文告訴我們,若一個病人實在是辯證困難,我們不妨抓主症「頭疼、發熱、汗出、惡風」,對症用方,以觀後效。若好了,即停后服;若一時病沒得好,便可「疑以叩實,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也就是說,以此發現疑點,查究清楚而後動,反覆去做,隱藏著的病疾便可暴露而祛之。

 

這一點,也正如仲景以下2條經文所提示的:

 

24條:「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對症用藥,即已「打草」,初服了桂枝湯;此時,病人「反煩不解」——「蛇」已露頭,何故?「煩」也。《說文解字》云:「煩者,熱頭痛也。」也就是說,病人初服桂枝湯后,原來「頭痛、發熱、惡風、汗出」等癥狀非但末解,反而更加「熱頭痛」。為何?且看原來癥狀只是加重,此為「激惹現象」,說明病重葯輕也;怎麼辦?《三十六計》有「復者」,仲景先師有針葯並用法。先剌風池、風府以疏通經脈,祛去邪氣調動正氣。因為風府穴是督脈與膀胱經交會穴,剌之可去表邪;風池穴位於後頸,剌之可疏緩頸部肌肉痙攣,然後「卻與桂枝湯則愈。」

 

57條:「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

病者有傷寒癥狀,也即無汗,「發汗已解」說明已服過麻黃湯,在此,似乎是「草」也打了,「蛇」也除去,然而「半日許復煩」,說明「草」里還有「蛇」,也即余邪還末盡,「煩」的癥狀復現,切脈象見浮脈,提示表證仍在;脈數,提示有發熱,此時可更發汗,即復用汗法,因為先前已用過麻黃湯正氣見損,改用桂枝湯。

 

當然在臨床上,我們還是盡量辯證仔細,對證治之,少些「打草驚蛇」之舉!

 

2015/11/29,磨硯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曾經以為的凝視 2016-4-27 07:25
要不要寫進中醫學院教材里?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3: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