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論中國人的生活態度

作者:蘇小白  於 2015-11-7 07: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6評論

論中國人的生活態度

 

 

說起中國人的生活態度,平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這人呀,要有所追求。

「有追求的生活」,與「過日子」和「享受生活」並列一起,可謂當下中國人常見到的三種生活態度。這三種生活態度,可以分別用三幅對聯來說明。——

 

其一是:

「上一點下一點與我何干到此處看看都只為遊山玩水 
 達也好窘也好管她怎甚來這邊走走無非是拜佛燒香」 誰上誰下,孰達孰窘,都與咱百姓無關,且「過日子」便好。

其二是:

「二月鶯花聲色動人耳目 
 九秋蟾桂影香惹我身心  耳目為外物所迷,心神被遠方所惑,此便是「有追求的生活」。

其三是:

「石徑有塵風自掃

山門無鎖月常關」 這一份灑脫與從容,非有享受生活之達觀,是做不來的。

 

「過日子」是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有追求的生活」,則是理想主義者;「享受生活」,無疑是享受主義者。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第一重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用以來說明當下國人的三種生活態度,倒也頗合適。「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一境,該是普通百姓「過日子」的寫照。這部分人腦袋裡沒有什麼哲學思想,也不大會有藝術細胞,掙錢,消費,一日三餐,穿衣住房,朝來夕往,吃飯睡覺,——回家侍奉公婆,上班辛勤工作,世俗是世俗些,但也俗並快樂著,活得現實又踏實。「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一境,便是那些有理想,有抱負,頭腦中有點哲學思想或藝術追求的人的生活紀實。這部分人眼睛盯著遠方,往往忽略身邊風景,現在生活或富足或貧窮,她們渾不顧及,或者很少顧及,總是相信明天會比今天好,不放棄不拋棄,一直在路上,活得頗帶勁。其實,哲學家並非高深人士,凡有懷疑精神,不大偏聽偏信,由自己頭腦看問題,力圖改變現時處境的便是。之於,藝術家也並不一定非范曾、黃永玉之流,只要有以藝術眼光去看待周遭世界的便成。這些人,多數不會四平八穩過柴米日子,按俗常慣理來說,大凡總有點不安份,愛折騰的。「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這一境,往往是翻過大跟頭,吃過大虧的人,一時將那人生的搏擊丟下,將這人生看淡,看虛,看得破了,閑花美酒度日;或者從「生」的困境,破繭而出,功也成、名也就,瀟灑玩世去了。這些人看破了生的意義,崇尚閑適享樂。

 

當然,一些人的一生,生活態度是可以變化。

那些一生之中,只有固定不變的一種生活態度的,不是偉人,便是蠢豬。王國維的治學三步曲,講到第一步「獨上西樓,望斷天涯路」;第二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銷得人憔悴」;第三步「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瀾珊處」,也可以說成是人之生活的三步曲。之於,弗洛伊德講的「本我,自我,超我」說,其實也可以用作人生的生活態度之轉變,與生活方式之不同層次的變化。「本我」階段,即是「現實主義者」的「過日子」;「自我」階段,應是「理想主義者」的「有追求的生活」;而「超我」階段,該是「享受主義者」的平淡瀟灑生活。生活態度一定決定著人生方式,而生活方式一定影響著生活品質。當然,生活品質的好壞勝劣,那是由一個人的生活觀所決定的。考量一個人的生活觀如何,則是要研究這個人的生存哲學。

 

在中國,在當下,一個人走在生的路上,可謂要受到各各不同觀點與學說的影響。

拋卻影響最大的馬列觀,單就一個人的生活本質上來說,便會有佛,道,儒三教影響,其實現在影響中國人勢力頗深的還有基督教。當然,說中國人受上述教派學說浸茹深,並非說中國人和尚道士與基督徒就多,而是說中國人內心受了這些教派之中的學說影響,呈現在生活態度上,便有所不同了。

 

現在,我不妨可以用數學里的「坐標」來將釋道儒與基督,淺說一下的吧。
1、「原點」部分是「道」。本我即我。
2、「原點」向右行,也即向塵世間去,人生是要入世的,人生過程運用「加法」,此為「儒」。
3、「原點」向左行,也即往極樂世界去,往生或涅磐了,人生過程運用「減法」,此為佛。
4、「原點」向上行,也即往天堂去,接近上帝,人生過程是「拔高」,此為基督教。

 

中國人一出生,不受知識教化,渾然沌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原是很地道的道家的生活態度了。老百姓就是「過日子」,她們不會去想許多。然而,一入學堂,一進社會,老師教你奮進,家長盼你出頭,人便要過一種「有追求的生活」了。這種「有追求的生活」,說到根本,在中國,還是儒家風化所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然而,「治國平天下」的就那麼幾個人,何況「天下」是遠比「人的壽命」要遼遠的多,於是,中國人「窩裡斗」多,「慾望得不到滿足」憤憤不平的多。中國官場,是一個抱怨聲最多的地方。官大的抱怨,官小的也抱怨。——「人人都認為自己才高八斗,抱負沒得實現」。何止官場?商場、文壇,哪裡沒有抱怨聲呢?一個比一個認為自己了不起,一個比一個認為自己有「經天緯地」之才華。何也?骨子裡儒教使然。儒教教人,「平天下」為人生終極目標,不得掃平天下,終是人生之苦。所以,毫不客氣地說,中國人的痛苦,一大半來緣於儒教學說。當然,其間不少幡然醒悟的,有的入了道,有的信了佛,也有一部分成為異教徒。人生的生活態度,變化了。——無論佛,道與基督,依附之後,人生態度變溫和了,不火不躁,開始悟知生命的意義,懂得「放下」(佛),知道「回歸」(道),學會「愛人」(基督),樂於平淡,與人為善,過一種或無欲(佛),或無為(道),或「博愛」(基督)的平靜生活了。我謂之為:「享受生活」的態度。

 

 

2009/7/24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5-11-7 08:22
小白兄已然懂得享受生活了。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5-11-7 09:07
小白把現在的國人的生活觀分析得很深刻。。。
回復 蘇小白 2015-11-7 09:56
徐福男兒: 小白兄已然懂得享受生活了。
這是徐福師批評偶。學生仍然是「過日子」,甚至是混日子啊。
回復 蘇小白 2015-11-7 09:57
sissycampbell: 小白把現在的國人的生活觀分析得很深刻。。。
謝謝您一直的謬讚!獻花給您啦
回復 borninheaven 2015-11-8 00:24
追求是內心的,過日子是現實的
回復 蘇小白 2015-11-8 05:56
borninheaven: 追求是內心的,過日子是現實的
那您還是追求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7:24

返回頂部